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張興平時間:2019-07-02
每天清晨或傍晚,天氣晴朗時,在永濟市區的櫻花園、柳園、蒲園等處,人們往往會發現,有那么一群人,神情專注、一心一意地習練觀賞性極強、極見藝術與技巧的抖空竹健身項目。
一
抖空竹是中國傳統文化苑中一株燦爛的花朵。古稱“胡敲”,也叫“地鈴”“空鐘”“風葫蘆”。
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戲,經歷朝歷代加工提高,有了競技性質,并成為傳統的雜技項目。空竹分雙軸、單軸,軸、輪和輪面用木制成,輪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轉發聲,中柱腰細,可纏繩抖動產生旋轉。玩的人雙手各拿兩根1.5尺長的小竹棍,頂端都系一根長約五尺的棉線繩,繞線軸一圈或兩圈抖空竹,雙手交替拉送,不斷抖動,加速旋轉時,還可發出鳴聲。抖動時姿勢多變,繩索翻花,表演出串繞、掄高、對扔、過橋等動作,稱作“雞上架”“仙人跳”“滿天飛”“放捻轉”等。也有用壺蓋、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抖空竹集娛樂、健身、技巧、趣味、觀賞于一體,深受大眾喜愛,所以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2006年,抖空竹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
鶯飛草長三月天,春意濃濃枝頭鬧。
永濟市抖空竹源于2007年夏天。
永濟公路段退休的吉榮生夫婦,把抖空竹健身娛樂項目從太原引進回永濟,其技巧性、娛樂性很快便吸引了當地群眾,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原永濟印染廠許勝杰、市稅務局賀秀江等幾名愛好者組成抖空竹小團體,屢屢引人注目。2009年團體定名為永濟市櫻花空竹隊,2011年改為永濟市空竹藝術團。10多年來,先后來到這里學空竹的達300余人,由于年齡、家庭、健康和工作等多種因素影響,現在經常能參加活動的人仍有40多人,主要集中在永濟市區內的櫻花園、蒲園、柳園等公園及電機廠體育場等處,還有一些人因路途遙遠,主要在居住地如關鋁、永電社區及各鄉鎮活動。
十多年來,在永濟市人大、老干部局、老年體協和山西省空竹協會、運城市、臨猗、河津等縣(市、區)空竹隊的支持鼓勵下,該團隊先后義務舉辦過四屆永濟市櫻花空竹藝術節活動。特別是第三屆櫻花空竹藝術節活動,是由省空竹協會和永濟市文化局主辦,省內16個空竹協會、團隊共計250余人參加,影響很大。在國家4A級旅游勝地鸛雀樓、普救寺舉行的大型空竹藝術獻演活動盛況空前,表演者服飾艷麗、抖技嫻熟,得到省內外空竹高手好評。
作為民間自發性的公益性群眾組織,多年來,在一無專項經費、二無專職教練、三無固定活動場所的情況下,團員們通過自學,相互切磋,苦心琢磨,現能表演的節目有十多個,團員平均每人能抖十余個套路。翟永寧、董贊云等人潛心鉆研、自編自演了多個套路,董贊云曾在四川省成都市空竹大賽中取得“創新獎”,為永濟市爭了光。
他們籌集資金編印《空竹攝影專輯》《第三屆櫻花空竹藝術節攝影專輯》等畫冊,受到省空竹運動協會表彰。
三
永濟市空竹藝術團,主要由退休干部職工和農民組成,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50多歲。78歲的許勝杰作為永濟空竹藝術團發起人之一,親自見證了空竹藝術在蒲坂熱土的興盛更替。他目前任團隊組織者,頗受大家尊敬和喜愛。
今年73歲、農民出身的翟永寧,將市區繁華地帶、頗有規模的飯店經營權交給兒子后,自己悉心學習抖空竹。十多年來,在學習同行先進經驗基礎上,自創設計了“高臺空竹”“籃球空竹”等新項目。“高臺空竹”也叫九竹上高臺,同時能旋轉九個空竹;“籃球空竹”,就是手上拿著抖空竹的桿,桿上面有個碗,碗上面放個籃球,籃球頂端是一個旋轉的空竹,其最大的表演難點在于手腳的平衡。
今年72歲的陳靈花,5年前患上肩周炎,在老伴和子女的鼓勵下,開始參與抖空竹項目,經過仔細琢磨、刻苦訓練,現已熟練掌握了“翻山越嶺”“8個空竹呼啦圈”等難度較大的表演,長期折磨她的肩周炎也不治而愈。
“我就是要通過參加抖空竹運動,增強身體素質,提高生活質量。”80歲的石秀英老人說。老人原籍是城東街道孫常村人,在老伴孫海水和兒女們支持下,她參加抖空竹活動已七八年,同時還兼做蒲園片空竹隊員的組織和管理工作。
64歲的李創業退休后,在愛人支持下,帶頭購買了一條300多元、13米長彩色大龍,表演起來虎虎生威,有中華民族騰飛之美好寓意。他通過幾年鍛煉,增強了體質,腰圍減少了6公分。57歲的郭翠蘭,從永濟電機廠電控車間退休后,十分熱心健身運動,經常協助團隊開展排練、表演活動,其干練的工作作風、熟練的抖拋技巧,得到大家認可。年屆五旬的張淑玉經商致富后,為了增強體質,一年來堅持不斷地練習抖空竹,目前身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在永濟市居住的太原礦機廠退休職工王瑞林抖空竹已有五年。他說,這種活動既益智又健身,是一項全身心性的、雜技類型的藝術活動,鍛煉人的腰功、腿功、眼力、適應力。
采訪中,原籍臨猗縣、現年82歲的張世榮團長介紹說,表演空竹時心態要過關,定盤要過關,技巧要熟練,手腳要統一。這幾點在“疊羅漢”表演中尤為重要。作為原永濟印染廠的一名廠級老領導,為了空竹藝術團的發展壯大,他先后自掏腰包千余元,并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施展組織才能和領導藝術,把一個松散無序的群眾團體,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公益性群眾組織。
為了進一步拓展空竹藝術表演的廣度和深度,他們同時還將花棍、甩甩球、流星球、環旋空竹等運動項目,與傳統的抖空竹藝術結合起來。這些延伸出來的藝術表演項目,十分引人眼球,使得空竹藝術表演內容及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上圖為年逾八旬的石秀英等老人做抖空竹表演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