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6-20
裴家生,2004年8月畢業于太原師范學院政法系,2004年8月~2013年5月在聞喜二中任政治教師。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他始終堅持“癡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豪情滿懷、嚴愛相濟,在班級管理中堅持“收放自如,張弛有度”,與學生一起享受成長的快樂與幸福。9年的教學工作、9年的班主任工作,把他練成了工作中的多面手。
2012年,裴家生通過國家司法考試,2013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聞喜法院工作。2014年,因工作需要,黨組安排他走上研究室負責人崗位,挑起了新聞宣傳工作重擔。在新聞宣傳工作中,他開拓新思路,緊跟時代步伐,注重圖文并茂,增強可讀性。相繼申請注冊的聞喜法院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與官方微博、官方網站一同,形成了法院新聞宣傳的新陣地。

哪里有法院人忙碌的身影,哪里就有他的足跡
裴家生善于觀察和思考,將所見、所聞及時記錄,形成資料,隨時隨地讓自己處于新聞記者的角色狀態中。為了真實、客觀、全面地做好新聞宣傳工作,不論是上班時間還是周末假期,不論白天或是深夜,也不論是炎炎夏日或寒冷冬天,他都會背起相機跟隨干警執法辦案、下鄉走訪。
哪里有法院人忙碌的身影,哪里就有他的足跡。他用相機記錄著聞喜法院司法改革的經歷和發展,也記錄了聞喜法院人司法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一直在路上的匆匆腳步,還有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
新聞宣傳工作注定是忙碌和寂寞的。為了第一時間把最新發生的新聞發布出去,裴家生常常加班趕稿子、處理圖片、選擇音樂,再進行微信編發、頭條發布、媒體推送。一篇微信、一則頭條新聞,可能讀起來用不了幾分鐘,但背后是反復的醞釀構思和校對修改,力求完美呈現。為了趕時間,他常常誤了飯點,餓了就吃點辦公室常備的方便面,很多時候從辦公樓出來已是燈火闌珊。
在裴家生和同事的努力下,聞喜法院官方網站、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累計發布各類信息2000余條,閱讀量累計達30萬余次,多篇信息被《山西法制報》《黃河晨報》(現《運城晚報》)等主流媒體和省高院、市中院采編轉發,向社會各界和公眾講述著新時代聞喜法院的好故事、好新聞,也傳遞著人民法官秉公執法間的似水柔情、法院干警日常工作中的點滴付出。
時刻為當事人著想,做到三提醒
年華在厚厚的案卷里流淌,青春在定紛止爭中綻放。在司法改革的進程中,裴家生成為一名法官助理,協助王文生副院長辦理民商事案件。
民商事案件千頭萬緒,每天接觸的可能不是大案要案,有些甚至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每一個案件都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處理結果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每天一上班,他就會對所有的案卷進行一次翻閱,查看每一起案件的進度和節點;每天下班前會對一天的案件情況進行簡要的總結,做到對每一個案件的具體情況都心中有數。
讓當事人“少跑一次腿,少受一次累,少等一分鐘,少誤一天工”,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農村普通家庭走出來的裴家生,對人民群眾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熱情接待每一名當事人,認真聽取當事人的訴求,注重在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傳遞中,協助員和法官將調解穿插在來訪咨詢、開庭前中后等各個環節,不放過任何一次調解機會。一對夫妻因家庭矛盾,女方第二次起訴離婚,態度十分堅決,表示非離不可。在組織雙方庭前調解時,女方拒絕調解。看到女方大熱天竟然穿著厚厚的毛衣,不斷咳嗽,經詢問得知其身患疾病,不能吹涼風后,他趕緊關掉空調,并給女方倒了杯熱水。這一細微而暖心的舉動,感化了當事人和其家人,拉近了距離,增加了信任,最終女方同意調解。經過裴家生和同事以及當事人家人的共同努力,原、被告破鏡重圓。
他時刻為當事人著想,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每一起案件的開庭前一天,都會聯系當事人做到三提醒,提醒開庭時間、提醒帶證據原件、提醒不要發生新糾紛。某公司訴趙某追償權糾紛一案,開庭前一天電話聯系被告時,被告趙某沒有接電話,也不回短信。為了爭取被告能到庭化解糾紛,裴家生再次開車到趙某家,跟其父親溝通后,一起找到趙某上班的企業。趙某被這份真誠、負責和執著所感動:“沒有想到你們這么關心我的事情,沒有接電話和回信息真的很抱歉。你們那么忙,還為我著想,給你們添麻煩了。”第二天,原、被告達成調解。
數據最有說服力。2018年,裴家生協助王文生審執結各類案件150件,其中訴訟案件140件,執行案件10件,結案率達97%以上,調撤率達76%以上,且沒有一起發還改判案件。
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生活的美
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生活的美。生活中,裴家生喜歡打籃球、打乒乓球、跑步,同女兒一起奔跑在林蔭小路,嗅花草的清香,聽清風的聲音,感受萬物生長,盡享生活之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憑著自己扎實的工作、勤奮的努力,裴家生的工作得到了單位領導的認可、同事的好評和群眾的稱贊。今年3月,他榮獲市中院個人嘉獎,被縣委、縣政府授予“2018年度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人生的舞臺上,我們每天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曾經,在講臺上,我是一名教師;現在,在法院里,我是一名干警;在家里,我是兒子,是父親,是丈夫。變換的是角色,不變的是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法治的信仰和追求。”從裴家生的眼里,能感受到那份執著、那份堅毅。正是這份執著和堅毅,讓他不負青春、敢于擔當,執著追夢、砥礪前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