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文化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旅游如何融入文化元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怎么補齊文化設施短板?……前不久,垣曲縣文藝界18名政協委員就準備提交的“繁榮鄉村文化,推動全景垣曲建設”小組提案展開熱烈討論。委員們紛紛表示,要沉下去走訪調研,用數據和事實說話,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把脈、會診、開方……
與文藝界的委員一樣,垣曲縣十屆政協以來,158名委員圍繞全面建成生態美、百姓富、實力強的垣曲小康社會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成為“新常態”。
協商、托付、實辦——垣曲縣政協委員履職熱情空前高漲的主要動力源。
換屆以來,垣曲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堅持把政治協商作為重要環節納入決策程序,委托政協委員就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課題開展調研,邀請政協委員參與重大項目論證,健全完善參政議政成果采納落實機制,有力推動政協委員當好縣委決策的“智囊團”、政府施政的“加速器”,協商民主改革的“排頭兵”、基層群眾的“代言人”,營造了廣開言路、博采眾謀、共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縣委出題目 政協大調研
職業教育,對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產業發展和縣域綜合競爭實力,意義重大。著眼現代新型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建一所高標準的職業中學,被列為垣曲縣2017年的重點民生工程。
如何建好新校?“廟堂之上”的縣委、縣政府領導在思考,政協委員同樣在奔波忙碌。
教育界別的委員歷時15天,走遍全縣11個鄉鎮,走訪師生300余人,深入因學致貧家庭200余戶,圍繞藍圖如何規劃、辦學方向如何定位、專業怎樣設置,學校未來發展應解決好哪些關鍵問題等,傾聽群眾呼聲、了解師生意愿,與相關專家學者互動交流,深度“解剖麻雀”,向縣委、縣政府提交了近萬字的《關于新建垣曲職業技術學校的調研報告》。
“剛開始,對我們提交的報告還有點擔心,沒想到書記、縣長紛紛在報告上作了批示,接下來在學校的選址、規劃、可研等方面也采納了我們的建議……”教育界委員季庚斌激動地說:“縣領導還給我們布置了‘直面教育瓶頸’的調研課題,進一步激發了我們的履職熱情。”
畫出同心圓,共筑舜鄉夢。垣曲縣十屆政協以來,各界別小組將各自界別資源、專業優勢與黨政中心工作相結合,與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相結合,找切口、列題目,精準調研。先后圍繞陶瓷工業、核桃經濟林、全域旅游、亳清河生態修復、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集中供熱等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全景垣曲全域旅游建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幾點建議》《亳清河生態修復規劃的建議》《做好全縣“并村”準備工作的建議》等24個調研報告。13名委員在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圍繞“集中供熱后續管理”“小浪底水庫漁業生產”“抗戰遺址保護”等作了議政發言,引起了強烈反響,折射出委員們協商議政的精細化水平日漸提高。
一個個數據翔實、證據充分的調研成果,均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批示,這不僅凝結了委員的心血和智慧,更體現了對委員的激勵和尊重,使政協與縣委、縣政府走得更近,委員與群眾更親。
“實踐證明,抓好了政協工作,就擁有了團結法寶、智囊大腦和民意先導”,垣曲縣委書記楊彥康說:“我們不但希望委員們積極履職,更期望他們發揮‘人才庫’和‘智囊團’的作用,為決策多提‘金點子’,大膽講出更多‘不客氣’的話,絕不打棍子、扣帽子、抓辮子。”
政府重實辦 委員建真言
政協委員一頭連接黨委政府,一頭連接人民群眾,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關鍵是如何將提案提到群眾的心坎上,落實到政府的具體行動上。政協委員在奔走建言,政府部門同樣擔當作為。
辦理過程互動,辦理實效增強。垣曲縣政府在提案辦理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重質量、求實效。縣政府辦公室下發交辦通知,嚴格工作規范、細化工作流程,扎實辦好委員提出的每一件提案。
縣水利局在接到《關于急需解決新城鎮磨凹移民村400余人飲水困難的建議》的提案后,將所涉及的提案委員請回來,與局班子成員面對面溝通協商,積極協調項目資金,組織專人實地勘測。目前,新建50立方米蓄水池,架設低壓線路200米,鋪設主管道1300米,磨凹村安全飲水工程已竣工投用;社區對縣城街巷道路改造、教科局完善城西學府區周邊道路安全設施、經信局優化企業融資環境……主辦單位積極與協辦單位溝通聯系,實地調研、共同研究,用心辦理好每一件提案,努力讓委員滿意,讓群眾滿意。
重點提案一事一議,是垣曲縣解決辦理提案重答復、輕落實,解釋多、措施少的又一亮點。
“電力部門負責移桿、新城鎮牽頭征地、扶貧辦具體實施……確保6月底前建成投用。”1月16日,垣曲縣長麻軍澤就委員提出的“西峰山扶貧移民小區居民出行難問題建議”現場辦公時要求:“要把提案辦理轉化為促發展、轉作風、樹形象、惠民生的具體行動,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垣曲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以來,實行提案征集常態化。委員們時刻關注身邊的熱點事件和民生案例,隨時撰寫提案,共審查立案261件,涉及承辦單位45個,提案辦復率、見面率均達到100%。同時,收到委員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385篇。其中,《關于提高垣曲縣小浪底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標準和擴大扶持范圍的建議》《關于加強病歷數據化水平的建議》兩篇信息報送全國政協。
改革增動力 委員展風采
“集中供熱項目是一項順民心、合民意的惠民工程,那么接口費和管網配套費到底該不該收?關于收費標準該不該由政府進行聽證會定價?作為政府職能部門采取了什么措施?”2017年12月27日,縣政協委員在專題視察反饋會上的一連串質問,使會場頓時有了“辣味”,在座的職能部門負責人紅臉出汗,如坐針氈。
這是垣曲縣推進協商民主和民主監督改革,提高政協委員履職成效的一個縮影。
縣委專題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拓展了協商和監督的內容、形式、程序和機制。縣政協牽頭完善了《常委會議事規則》《委員調研辦法》《機關考勤辦法》等制度,將158名委員按界別編為8個活動小組,每組確定兩名召集人,建立了“政協委員”“召集人”“政協機關”和8個組的微信群,為各專委會選配了5到8名委員,對委員參會、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以及參加公益活動情況,量化考核積分,嚴格獎懲、末尾淘汰,形成了從政協黨組、政協班子到全體常委、再到各專委會和廣大委員,平時有人聯絡、活動有人組織,上下呼應、橫向互動的網絡化工作格局,先后開展專題調研13次、專項視察2次、界別小組活動34次,委員的履職熱情空前高漲,對政協“家”的歸屬感日漸增強。
“縣委不僅選派了3位經驗豐富的職能部門局長充實到政協委主任隊伍中來,而且把3個年輕有為的委主任選調到縣直單位擔任一把手”,縣政協主席王小虎由衷地說:“這充分體現了縣委‘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擔當,更是對政協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改變了社會上對政協干部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等著熬退休’的傳統偏見。”
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2017年,垣曲縣政協還開展了“不忘初心、積極履職”主題活動,發出了委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的倡議。廣大委員紛紛深入脫貧攻堅主戰場,以捐款、助學等各種形式扶貧濟困、助人行善,累計捐款25.8萬余元,辦實事80余件,充分展示了委員的履職活力和時代風采。
擊鼓催征穩馭舟,鏗鏘前行啟新程。進入新時代,垣曲縣將進一步發揮政協獨特優勢,廣泛凝聚力量,共謀發展之策,尋找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不斷唱響全面建成生態美、百姓富、實力強的垣曲小康社會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