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6-03-10
憑實干取信于民
——記垣曲縣皋落鄉嶺回村“第一書記”胡江鵬
■張 輝
9個月前,村民投向胡江鵬的第一眼充滿了疑問:“一個縣城來的80后年輕機關干部,能在農村安下心工作穩穩地服務兩年就不錯了,他還能幫咱村實現多大的發展?”
9個月后,還是這些村民,“咱村的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了,精準扶貧的力度更大啦,脫貧致富的渠道更多嘍,直通縣城的循環路也修好了,建設縣城‘后花園’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創收的潛力和后勁更足了……這些多虧了小胡書記呀!”
2015年7月,垣曲縣人社局選派年輕干部胡江鵬到皋落鄉嶺回村擔任“第一書記”。經過短短半年多的辛勤工作,嶺回村在富民強村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得到村民滿意、社會認可、領導贊譽,胡江鵬也被皋落鄉黨委評為“優秀第一書記”。
強組織,凝心聚力
胡江鵬從上任嶺回村“第一書記”第一天起,就堅持吃住在村,隨后用了近20天時間,走遍村里的10個居民組480戶人家,深入了解嶺回村基本情況,摸排走訪村里的貧困戶、五保戶、黨員困難戶、村干部、致富能手、創業標兵、打工明星等各類群體。
在詳細了解各類情況的基礎上,胡江鵬很快找到了進一步強化村委班子、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思路:以強化黨建、激發活力作為貧困村跨越發展的抓手。胡江鵬著重抓了7個方面問題:優化黨員活動場所;增強村“兩委”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強化大局意識,統一思想;注重制度落實,規范工作程序;注重落實規定,確保廉潔自律;加強黨員素質教育,注重發展新黨員,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活動,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半年多的努力,該村黨支部一班人講團結顧大局的意識更強、守紀律重實干的勁頭更足、干事創業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
辦實事,富民強村
胡江鵬在村里了解情況時,村民反映村里規劃的循環路,由于資金短缺,施工方干干停停,一直沒有徹底修好,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和農副產品的及時銷售。胡江鵬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立即向有關部門反映實際情況,主動協調主管單位、建設方和施工隊,經過多方努力并及時爭取扶貧資金25萬元,使循環路在短時間內修好通車,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的難題。
聯系群眾要走完“最后一公里”。胡江鵬深知,干部要把自己的關懷傳遞給群眾,讓群眾體會到溫暖,感覺到希望。為方便村民隨時聯系他,他特意制作了500余張“第一書記聯系卡”,送到每一戶村民家中。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強。半年來,胡江鵬始終把發展經濟、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作為第一要務。該村有香菇種植基地150畝、菇棚261頂。為壯大香菇產業、強化“一村一品”,胡江鵬提出了創新“自動化四季香菇設施”的思路,加強基地標準化建設,提高管理水平,促進食用菌粗放經營向精細管理轉變。在胡江鵬的帶領下,該村菇農開始優化升級自動化四季產菇設施,逐步退出舊式菇棚。下一步,胡江鵬計劃利用兩年時間,擴充基地300畝,培植香菇300萬袋,實現戶均1萬袋,人均增收1萬元,為農民增收開拓新的渠道。
解民困,贏得民心
扶貧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開展后,胡江鵬多次召開村“兩委”專題會議,研究協調扶貧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推進細節,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八不準”的原則,由上而下,逐組逐戶、進戶甄別,確保數據采集登記全面、真實、準確。同時,嚴格執行縣鄉黨委、政府關于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實施方案認定標準,不符合“八不準”條件的堅決登記清退;符合條件的農戶也要摸底登記、民主評議、公示公告。截至2015年10月,嶺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71戶536人。
今年春節前夕,村里規劃的集資單元樓項目,由于集資款項未及時收繳,造成農民工工資拖欠。胡江鵬了解情況后非常著急,多方協調籌措資金42萬元,又將家里用來應急的3萬元定期存款取出,總計拿出45萬元先行墊付農民工工資,確保農民工及時返鄉過年。
作為一名黨的基層干部,胡江鵬始終心系群眾,關愛和幫助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讓他們能享受到黨和政府和關懷和溫暖。先后協調駐村工作隊和縣醫院進村為留守老人免費義診;協調婦聯、人社局在村組織家政培訓;協調人社局、建設銀行進村開通社保卡方便村民;配合經貿局、鄉政府在村開辦農村淘寶店等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