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5-12-01
千古名城換新顏
——新絳縣創建文明縣城工作紀實
■楊英杰 宋 磊 黃新材
11月24日,一場不期而遇的大雪為新絳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別樣的風采。大雪中,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雪中龍興塔的雋秀、汾水的蒼茫,更看到了一種秩序、一種和諧,一種撲面而來的愜意與溫暖。
雪落無聲,人心有言。在這背后,是一場席卷名城角落、觸動每個居民心靈的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她塑造著這里的一草一木,凈化著這里道德人心,共同營造出千年文化名城的新姿態。
以衛生環境為切入裝扮名城新風采
1400年歷史,讓新絳有著非同凡響的歷史文化淵源。然而,擁堵不堪的交通、雜亂無章的亂搭亂建等,使該縣以文化旅游為主角之一的轉型發展之路步履維艱。2012年,該縣發起文明創建工程攻堅戰。縣里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常務副組長的領導組,下設一辦九組,形成了責任明確、分工具體、齊抓共管的組織體系。4年間,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2億元,全縣所有縣道、鄉道實現了高標準硬化和綠化,220個村全部建立環衛隊,實現了農村衛生環境管理的常態化。
2015年,隨著全縣創建文明縣城再推進動員會的召開,新一輪創建工作再次掀起高潮。該縣以城中村、城鄉接合部整治、農貿市場整治,衛生死角整治,窗口單位、公共場所整治,私搭亂建整治、公共設施完善等七項活動為重點,展開衛生環境大整治行動。縣行政執法局對占道經營、亂擺亂設、亂貼亂畫等各類不文明行為進行了高密度的查處,所有門店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縣環衛隊在老城區開展垃圾死角大會戰。縣住建局對街面私搭亂建進行了整治,城區拆除私搭亂建32處、800多平方米,拆除違規大型廣告牌11個。與此同時,針對縣城交通秩序、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也同步展開。
此外,該縣還著手對老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大規模的改造。2012年以來,先后完成正平街、龍興大街、站南路等主要道路的升級改造,新建城市道路4.5公里,新建供水管網75公里,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68%,一個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的城市文明環境業已形成。
以居民道德為重點再塑名城新形象
基礎設施只是一個城市文明的外表,全體居民的整體素質才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靈魂所在。
作為《弟子規》的誕生地,“學習踐行《弟子規》、爭做文明新絳人”活動在新絳已不間斷地推行了4年,《弟子規》大講堂開在學校、開在機關、開在鄉村和居民社區。今年,該縣國土局、文化局、農委等單位邀請縣宣講團成員已授課20余場。截至目前,全縣建成各類《弟子規》大講堂26個,授課100余次,聽講人數兩萬余人次。通過學習踐行《弟子規》,善行義舉、明禮誠信、敬業愛崗、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成為該縣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活理念。
廣泛開展“新絳道德模范”“新絳好人”等新時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典型的先進事跡,讓崇尚正義與善良的道德取向深深地扎在全體居民的心里,進一步引領了全社會學好人、做好事的良好風尚。
在新絳,還有一個群眾參與的文化演出品牌,就是“幸福新絳歡樂行”。舞臺由宣傳、文化部門搭建,主角則是活躍在基層的文藝骨干。舞臺上,詼諧幽默的干板腔、熱烈奔放的大合唱、原汁原味的地方戲,在寓教于樂中讓百姓遠離陳規與陋習,親近健康與文明。
除此之外,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還體現在節慶文化、詩詞楹聯文化、群眾鼓樂大賽、群眾籃球大拜年等特色文化的開展上,形成新絳群眾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