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時間:2025-11-10
新華社記者 周 圓 龔 雯
進入第八個年頭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意愈發濃厚。
從上演“機器人總動員”、探索人工智能可能性,到推動供需對接、打造產業生態……這里是展示新技術的“秀場”,也是催生創新合力的“磁場”。
來到西門子展臺,處處能感受到“人工智能+工業”的魅力:智能裝配設備將剎車生產線建設耗時壓縮近一半;軟硬件結合讓工業控制像抓娃娃一樣直觀易用;通過AI賦能的沉浸式研發平臺,用戶只需“動動嘴”就能完成設計。
“進博會不僅是我們創新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場推動中國與世界產業共振的深度互動。”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松說,可以預見,“十五五”時期,中國將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領域繼續加快創新步伐,我們將會繼續強化在軟件、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與賦能,助力中國企業實現生產力與綠色發展的雙重躍遷。
進博會是世界經濟通向中國經濟的入海口,創新則是很多企業參展的底氣。
江森自控帶來了約克新一代CYK高溫離心式熱泵機組,使得能耗成本相較傳統燃氣供熱方式降低30%至60%,在新能源、生物制藥、電子、食品加工等多個行業具有廣泛應用潛力。
在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看來,中國消費者是最能夠接受創新的消費群體。新技術率先在進博會亮相,迅速從展品變成商品,再推往世界,這是全球創新者摸索出的一條商業邏輯。
“去進博亮相”,成為眾多企業的共同選擇。本屆進博會上,博世公司全球首發LeTrak磁驅傳輸系統;美敦力帶來7款首展產品;輝瑞中國首發扎維吉泮口腔速溶膜劑……
數據顯示,本屆進博會將展示46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中國加速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
進博會是新技術進入市場的跳板,也是全球科技創新的“助推器”。
本屆進博會,元化智能科技帶著“五合一”全骨科手術機器人亮相。連續三年參展,公司產品以“一年一升級”的節奏實現更新迭代。
“進博會帶來思維碰撞,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空間可以去拓展、去實現。產品也跟隨著進博會在不斷成長。”元化智能科技董事長孟李艾俐說。
立邦產品負責人盧俊彪也認為,透過進博會這一窗口,可以看到用戶需求和技術應用前景,“在很大程度上,進博會有助于促進國內外技術的交流”。
創新離不開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進博會正推動參展商從“做生意”轉向“建生態”。
在瑞典企業醫科達展臺上,“共建本土生態”幾個大字背后是一場從“產品入華”向“生態扎根”的轉型。
2018年在首屆進博會上完成亞洲首秀后,醫科達積極融入本土醫藥創新生態,設立軟件研發中心、建立研發與生產基地、培養本土供應商。
“今年我們全面實現了制造中國本地化。”醫科達全球董事會主席勞倫特·萊克賽爾說,如今中國已成為公司全球出口中心,從這里產品可以賣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樣從進博會獲益的還有可立克魔科技有限公司。這家連續多年進駐創新孵化專區的企業,在進博會上結交了許多醫療領域的合作伙伴。
“例如同上海、廣州等地的三甲醫院建立聯系,邀請他們實地考察指導,共享創新資源,我們得到了寶貴的發展機會。”公司首席執行官何來晨說。
今年可立克魔帶來一款家庭陪伴機器人,何來晨希望在本屆進博會上,新產品能夠吸引更多意向客戶,認識更多產業上下游的合作商,共同推動產品發展。
“強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策源功能”“統籌布局建設科技創新、服務貿易、產業發展等重大開放合作平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釋放出中國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鮮明信號。
向新提質、強鏈壯群,從進博會出發,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高水平開放正為全球創新注入強大動力。
(新華社上海11月8日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