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07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永濟舜都廣場上,鑫大國際廣場內已響起卷簾門升起的嘩啦聲;午時,中通物流園裝滿快遞的無人駕駛運輸車,如識途候鳥,精準飛向各個快遞站點;下午,卿頭鎮的現代化冷庫里,果農們正將一箱箱克倫生葡萄打包裝車,發往外地……
永濟,這座晉南小城,日常圖景里躍動著商業流通的強勁脈搏。不久前,它以一套組合拳,成功入選2025年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典型案例,成為區域發展的觀察樣本。從城區商業綜合體的“涅槃重生”,到田間地頭的冷鏈“鎖”住鮮甜,再到智慧物流讓城鄉“血脈”暢通,永濟市正全力激活縣域商業體系的每一個細胞。
“織網”
完善縣域商業網絡體系
一度停業的商場如何重現生機?答案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業態煥新。
“來我這,啥都有!”永濟鑫大國際廣場總經理張向紅站在煥然一新的商場中廳,語氣里滿是自豪。三層賣場,再加上負一層的超市和四層的電影院,這里可謂是永濟業態最全的商業綜合體。然而之前,這里卻還是另一番光景——門可羅雀,甚至停業。
轉機源于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造升級。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項目支持下,新的運營團隊投入1600萬余元進行改造提升。商場以前建設時是參照西安萬達廣場的標準,框架結構并不落后,此次提升,主要是內外重新裝修升級與招商引資。經過努力,必勝客、霸王茶姬、白洋印象、千千歲等20多家永濟“首店”及阿迪達斯、耐克、華為等品牌成功入駐,涵蓋百貨、數碼、餐飲、休閑、娛樂等業態。
“從5月開始,我們做了大量形象宣傳活動,加上三樓餐飲業態的引流,人嘩嘩嘩地就來了!”張向紅說,“現在工作日每天人流量有三四千人,周末能到六七千。”
局面的改觀,除了運營團隊的努力,更有政府的精準助推。永濟市商務局副局長張博指著鑫大商場的通道說:“隔著一道門簾的那邊,就是百貨大樓,每層都能過去。我們打通了兩個賣場之間的隔墻,不僅讓兩個賣場互相引流,也讓消費者往來更加方便。”
鑫大國際廣場的“復活”是永濟市通過招商引資盤活閑置資產、提升城區商貿中心功能的一個縮影。在永濟市城區,政府強化核心商圈功能,推動南風百貨、舜都廣場周邊、永濟SOHO沿線等區域新業態發展,同步打造舜街、北王夜市廣場等特色街區,構建消費、休閑、娛樂一體化格局。
與此同時,各鄉鎮的商業短板也正被快速補齊。在開張鎮、張營鎮等地,各類商貿企業通過自建合建、改造提升、股權合作等方式,升級鄉鎮商貿中心和農貿市場,實現鎮級消費市場全覆蓋。這些業態在滿足肉蛋奶、日用品等基本消費外,還逐步增加了家電、服裝、農資等品類,并配備餐飲、親子娛樂等功能,讓鄉鎮居民“足不出鎮”即可享受更好的消費體驗。
從城區商圈的提質增效,到鄉鎮網點的覆蓋升級,永濟市正通過精準“織網”,讓商業活力滲透到縣域的每一個角落。
“鎖鮮”
推動流通體系轉型升級
從集中上市的壓價賤賣,到冷庫存儲的錯峰增值,高標準的冷鏈體系不僅延長了農產品的貨架期,更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
走進位于卿頭鎮永喜莊村的永濟市中潤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中潤保鮮倉,幾十名村民面對面坐著,熟練地分揀著克倫生葡萄,果實的緋紅與快遞筐的明黃反差明顯。
“現在運城的葡萄收購基本已到末期了,這些都是發電商的,每天大約5000筐。”中潤保鮮倉負責人李卓澎介紹。
分揀場地邊上,就是新建的高標準冷庫。推開一扇厚重的庫門,冷風瞬間躥出,眼前是分為3層的立體存儲空間,層層疊疊堆滿了今秋收獲的葡萄。
卿頭鎮擁有5萬畝葡萄,其中“克倫生”有3.5萬畝,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晚熟克倫生葡萄基地。
與當地很多冷庫的小步快跑、逐步升級不同,中潤保鮮倉起步標準就很高。
高標準體現在細節:采用風冷與水冷雙系統制冷,比普通單風冷模式保鮮時間更長,可以有效延長貨架期;采用數智化溫控系統,溫度可在標準值上下0.1攝氏度精細調節;單設與冷庫同等標準的密閉恒溫二級分揀區,確保葡萄從入庫到出庫全程“不脫冷”;在電商銷售上,配備自動開箱封箱機,效率提升數倍……
先行者的帶動效應已經顯現。在中潤保鮮倉引領下,卿頭鎮最近建設的一家冷庫也采用了雙系統制冷。
中潤保鮮倉項目,得到了永濟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項目的支持。當時,永濟市葡萄文化節在卿頭鎮舉辦,前往參會的張博發現了這個項目,隨后主動上門調研,詢問需求,提供幫助。
“農村寄遞物流補貼,項目資金支持等,都是商務部門主動上門服務辦理的,有的我們當時都還不知道國家有扶持政策。現在,商務、海關等部門正在為我們辦理出口俄羅斯的資質。”李卓澎說,今年他們已經將葡萄出口至菲律賓,甜柿子出口到了泰國。
目前,中潤保鮮倉可儲存葡萄3000噸至5000噸,線上線下年銷售量可超萬噸,可帶動當地百余名農民就業,增收80萬余元。
除了中潤保鮮倉,近兩年,永濟市還重點實施了農翔果蔬批發市場提升改造和南山潤田農貿市場建設項目。后者目前已經投入運營,可有效解決永濟市目前果蔬產量豐富但零售批發薄弱的問題,預計年銷售額可達14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500余個,帶動全產業鏈就業上萬人。
“通脈”
加快渠道下沉和農產品上行
自動化分揀線、無人配送車、現代物流集散中心……這些更高級別的物流配置,正在永濟的城鄉之間高效運轉或加速建設,直指打通快遞入戶“最后一公里”與“農產品上行”第一公里。
上午11點,永濟中通物流園的自動化分揀線仍在高速運轉。出口處,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安靜地等待裝載貨物。
永濟中通物流園主管李文麗介紹:“項目建成運行后,工人數量沒有大的變化,但快遞分揀量從之前的月均40多萬件提高到85萬件,可同時服務中通與韻達兩家,分揀準確率也從95%提到了99.5%。”
變化,源于去年在永濟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項目支持下配備的全自動分揀設備。記者在現場看到,從外地進來的快遞車輛抵達入口,車上的快遞經流水線,通過5個供包臺實現自動掃碼分揀,在高速傳送帶上精準落入下方對應的上百個快遞包袋——每個袋口都代表著永濟的一個快遞站點。邊上工人不時換上空袋,將滿袋的放進邊上等候的無人快遞運輸車。
“以前的流程是人工分揀—裝進中轉筐—裝包—裝車,現在簡化為自動分揀—卸袋—裝車。”李文麗說,不僅流程簡化效率提高,更解放了工人緊盯面單、容易出錯的雙眼。
這個自動化分揀線是永濟完善城鎮村物流體系的代表項目,該項目依托中通快遞,整合多家快遞資源,通過統一倉儲、分揀、共配,配備全自動分揀設備及無人車,有效降低派送成本,解決派件的“最后一公里”難題,促進城鄉雙向流通。
更大的藍圖還在繪制。正在建設的永濟市現代物流集散中心,依托中通快遞和快運的優勢,規劃占地超百畝,將建成不少于5萬平方米的倉儲面積,涵蓋電商、快遞轉運、云倉等板塊,綜合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塑造“智慧物流+云倉儲+新零售”的全新運營體系。目前,該項目兩個高標倉庫的CFG樁基、獨立承臺混凝土澆筑已全部完成,兩個冷庫正在進行基礎承臺的混凝土澆筑和開挖施工。
與此同時,永濟市還依托“鄉村e鎮”建設,全力打通農產品上行網絡,創新性地設立“特產前置倉”——即在大中城市和重要物流節點的消費前端建倉,以縮短配送環節,提升時效,有效規避消費旺季爆倉問題。
從城鄉末端的精準投遞,到消費前端的戰略布局,永濟市通過物流體系的“硬聯通”與運營模式的“軟升級”,實現了“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高效雙向流動,為縣域商業的持續領跑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并非一蹴而就,在推進過程中,還需要強化與其他政策的深度銜接,特別是要結合永濟市打造‘活力生態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激發消費活力、打造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生態,實現縣域商業網絡的高效覆蓋與服務質量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從這個角度來講,躋身‘領跑縣’對永濟而言,只是個開始。”永濟市商務局局長楊雷說。
(本報記者 陳永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