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一個關于合作社傳承的“新農人”故事——

“95后”姑娘返鄉學技當“農機手”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05

田間勞作

10月下旬,連綿陰雨過后,垣曲縣迎來了久違的晴天。在古城鎮古城村的連片玉米地里,一臺履帶式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壟間穿梭往復,全力搶收成熟的玉米。休息間隙,農機手魯小山耐心向兩個女兒講解收割機的操作要領。秋風輕拂的田間,這樣的畫面格外動人。

這不僅是秋收的生動縮影,更是一個家庭、一個合作社關于傳承與希望的溫暖故事。從2014年牽頭成立合作社以來,魯小山深耕田間10余載,“95后”大女兒和“00后”二女兒也相繼返鄉投身農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新時代鄉村就業的別樣答卷。

姑娘返鄉學農機

“爸爸以前開大車各地跑,媽媽出車禍后身體不好,家里實在離不開人。”魯小山的大女兒魯鑫鑫回憶。2014年,為了照顧家人,魯小山放棄長途貨運,回鄉牽頭成立了垣曲縣晨華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從此扎根田間。

學習農機

隨著合作社規模逐年擴大,魯小山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他既要忙田里的農活,又要負責鏟車、拖拉機、收割機等多臺農機的日常使用與維護,常常忙得抽不開身。2019年,再三考慮后,他給在外工作的大女兒發出了回鄉“邀請”。

“畢業后我在外地工作,爸爸當時只跟我說了一句話——‘人手不夠,要不回來幫忙?’”面對父親的詢問,魯鑫鑫幾乎沒有猶豫,做出了返鄉的決定。

剛回來時,魯鑫鑫這個農機“小白”從最基礎的檢修學起:換機油、擰螺絲、檢查刀片……在父親和合作社前輩的耐心指導下,她慢慢摸清了各類農機的“脾氣秉性”。

魯鑫鑫本身有機動車駕駛證,操作農機并不難,但實際作業時格外考驗操作者的手眼協調與專注力。她說:“地里石頭多,開收割機得時刻盯著,及時避開障礙物,一旦卡住,可能一整天的活兒都要耽誤。”

妹妹魯文鑫今年畢業后回鄉,一邊備戰考研,一邊在合作社幫忙。“爸爸會因材施教,經常鼓勵我們大膽操作。”魯文鑫說,農機操作有一定技術門檻,耕地要勻速、收割忌過快,正是父親的耐心指導,讓她們在田間快速成長。

愿望是當“新農人”

“現在農業科技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需要年輕人來注入活力。年輕人回鄉發展也不錯。但得學好相關技能,畢竟‘技多不壓身’。”在魯小山的支持下,今年9月,姐妹倆報名參加了垣曲縣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機手技能提升專題培訓。50余名學員中,她們是僅有的兩名女性。

悉心教導

“這次培訓以實操為主,除了常見的收割機、拖拉機,我還學會了無人機操作方法,收獲特別大。”魯鑫鑫說,通過15天的系統學習,她對現代農業設備的操作有了更專業的認知。今年農忙時節,地里經常能看到父女3人并肩勞作的身影。父親手把手教,女兒們認真學,成為田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現在合作社已經發展了40多戶,我承包的1000多畝地里還種著玉米、小麥、藥材、芝麻等,實在忙不過來。明年打算在地里裝一套智能化灌溉設備,合作社的擔子就準備交給大女兒。”談及未來發展,魯小山規劃清晰,“如果二女兒選擇就業,就讓她在農業領域發展。現代化農業發展前景不錯,自由又踏實,肯干就有收入。”

目前,魯鑫鑫尚未考取農機駕駛證,仍以“副手”身份在合作社打理各項事務,暫不參與田間實際作業。但她已主動報名參加收割機駕駛證考試,正積極從“學習者”向“掌舵者”轉變。她的愿望簡單而堅定:“我想努力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新農人’,把合作社越辦越好,讓這份田間事業在我手里繼續發光發熱。”

□記者 陶登肖 郝麗莎 文圖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