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0-30
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為現代企業發展指明了路徑。華兆住工(運城)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年處理150萬立方米尾礦礦漿項目為實踐載體,將全會精神轉化為綠色生產的生動實踐,讓曾經的環境負擔蛻變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新資源。
走進該項目生產線,機器轟鳴間滿是高效運轉的活力:濃密機先對濃稠的尾礦礦漿進行初步濃縮,壓濾機接續發力完成深度脫水,原本含水量超80%的礦漿,經過設備協同作業后,最終形成含水量低于14%的尾礦砂餅,從出料口整齊滑落。整套流程不僅實現了尾礦的減量化處理,更通過除鐵提硅、分級篩選等精細化工藝,對尾礦進行全粒徑利用——粗砂可用于道路基層鋪設,中細砂能作為建材原料和砼管預制輔料,每年可穩定產出各類尾礦砂產品50萬噸,精準匹配垣曲縣及周邊區域的大宗建材需求。
“我們不僅解決了尾礦堆存的環保難題,更蹚出了‘環保+經濟’的融合發展路。”公司負責人蘭杰介紹,相較于傳統砂石,處理后的尾礦砂每噸成本降低20元左右,既為關聯企業華兆住工(運城)裝配建材發展有限公司的裝配式建筑新材料項目降低了原料成本,也為自身創造了穩定收益。更關鍵的是,項目每年可減少近50萬噸尾礦堆存量,從源頭上減少土地占用和環境風險,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從尾礦處理的“環保課題”到產業升級的“經濟答卷”,華兆住工(運城)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綠色化技術破解資源瓶頸,以融合化發展串聯產業鏈條,成為現代企業踐行全會精神、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 記者 王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