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0-16
運城晚報訊(記者 李爽)10月13日,在運城鹽湖景區上演了一幕暖心的畫面:運城市民、八旬老人霍海珠將撿到的裝有手機、現金等的挎包交給江西游客徐香娣女士,其善舉溫暖了徐香娣的心,也為我市的旅游發展注入了“文明動能”。
當天上午,江西企業老板張亮與夫人徐香娣攜子女慕名來運城觀光旅游。在運城朋友楊金麟老人駕車陪同下,一家人興致勃勃地游覽了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池神廟、運城鹽湖觀景平臺等景點并拍照留念。隨后,一家人乘車前往解州關帝祖廟。快到解州時,徐香娣發現隨身背的挎包不見了,包內裝有手機、身份證、3000多元現金、化妝品、鑰匙等。徐香娣不能確認挎包是落在酒店、飯店還是景區了。楊金麟安慰她說,若落在酒店、飯店,服務員會幫她收起來的。
正說話間,張亮的手機響了,接通電話,是運城一位老人打來的,說是在鹽湖觀景平臺撿到一個挎包,根據包內手機上的信息打來電話,尋找失主。
獲悉挎包被熱心市民所撿,徐香娣、楊金麟等人立即返回,見到了撿包的市民——八旬老人霍海珠。原來,徐香娣在觀景平臺拍照時,卸下挎包放在旁邊的臺子上,拍完照離開時忘記拿走。當時霍海珠老人在此處打太極拳,鍛煉結束時,他發現不遠處臺子上的挎包,便守著挎包等失主。等了兩個多小時,不見失主來尋包,老人便打開挎包,在一名年輕人的幫助下,打開了該手機的通信錄,這才聯系上徐香娣的丈夫。
挎包失而復得,徐香娣感動不已,握著老人的手連聲道謝。
“這是我應該做的,不值一提。”經再三詢問,老人只好說出了自己的名字。
據了解,霍海珠老人出身于習武世家,從小練習武術的他精氣神十足。他說:“習武就是習德,拾金不昧,這是做人的本分。”
拿包、感謝、回應,徐香娣一家人和霍海珠老人之間的感人互動吸引了過往的游客和行人,楊金麟等人紛紛為霍海珠老人點贊:“霍老爺子為咱運城人長了臉!”“關公故里景美、人更美!”“市民的善舉是運城旅游最好的‘名片’!”

又訊(記者 杜磊 陳怡霏)10月15日上午,鹽湖區東城街道祥和社區秦運小吃店收到一面特殊的錦旗,感謝該店店員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右圖)。起因是國慶期間,來自山東威海的游客于女士在該店就餐時,不慎將相機遺失,第二日返回店里尋找時,店員確認身份后第一時間將物品歸還。
面對失而復得的相機,于女士感慨道:“真是滿滿的感謝,其實相機本身并不貴重,但是里面的照片對我特別珍貴,沒想到還能找回來,我感受到了運城人民的友好和善,也讓我此次旅行更加溫暖。”
由于行程匆忙,于女士當時未能作其他表示,于是特意在返程后通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聯系到當地社區,委托工作人員代自己送上滿含心意和感謝的錦旗。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做生意就是要以誠信為本,尤其在關公故里,相信每一個運城人都會這樣做。”面對感謝,店員蘇媛和張小艷這樣說。
記者手記
霍海珠老人和秦運小吃店店員拾金不昧的善舉,為失主挽回了經濟損失,彰顯了“不為私利所動”的質樸初心,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讓外地游客感受到了運城人“待游客似家人”的真誠與熱情,感受到了運城的人文溫度。這份“賓至如歸”的體驗,正是運城旅游持續吸引游客、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力量。 記者 李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