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智”勝之道

——走進“先進級智能工廠”際華三五三四制衣有限公司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16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迎來以智能化、數字化為核心的產業變革,我國更是將“智能制造”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制造業發展新動能。

“智能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發展題。”際華三五三四制衣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趙志堅告訴記者,在傳統紡織服裝產業的轉型浪潮中,作為國資委直屬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企業,際華三五三四近年來以改革深化和科技創新為主路徑,以全系統流程再造為抓手,全面推進工廠智能化升級,努力在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走出了一條以智提質、以智謀強的“智”勝之道。

建一座“智能工廠”

早在2020年,際華三五三四就率先布局智能制造,投資建設兩條襯衣智能制造試驗線。彼時,傳統制衣車間“一人一機、效率低下”的痛點日益凸顯,用工成本攀升、生產精度不穩定等問題制約企業發展。

而試驗線的落地,成為公司探索轉型的“破冰之舉”——通過引入自動化縫制設備、初步搭建數字化管理模塊,試驗線實現了襯衣關鍵工序的半自動化生產,人均日產量較傳統車間大幅提升,為后續全面智能化積累了寶貴經驗。

隨著新一輪產業轉型機遇的到來,2024年,際華三五三四乘勢而上,啟動襯衣智能生產線升級改造工程。此次改造不再是“局部修補”,而是“全鏈條重塑”。

總經理王煒告訴記者,他們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構建覆蓋整個廠區的5G網絡,滿足高帶寬、低時延的生產數據傳輸需求;聚焦核心生產環節,打造柔性化智能示范線,實現“多品種、小批量”訂單的快速響應;引入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和際華ERP系統,將原材料采購、生產計劃排程、質量檢測、成品發運等全流程納入系統管控,形成“數據驅動生產”的閉環。

轉型過程中,除了生產設備上的智能化革新,際華三五三四還組建了由技術骨干、外部專家組成的智能化升級團隊,走出去考察學習,借鑒標桿企業的管理經驗與技術方案;與相關科研公司團隊聯合攻克智能縫制等技術難題。

如今,隨著“智能工廠”建設走向深入,企業的生產效率突破傳統瓶頸,產品合格率突破行業標準,訂單響應速度突破客戶預期,先后獲評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單位”“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單位”“山西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山西省先進級智能工廠”,成為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標桿。

更重要的是,際華三五三四自身的發展還帶動了地方產業的集聚。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際華三五三四為核心依托的紡織服裝消費品特色園區逐步成形成勢,目前已有多家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帶動周邊近1000人就業。

車間里的“效率革命”

走進際華三五三四智能車間,最先打破“傳統制衣廠印象”的是眼前有序運轉的智能化聯動單元——“領四合一”“左門襟四合一”“肩袢七合一”等12個聯動單元按生產流程依次排開,每個單元設備上的電子屏幕實時顯示生產進度。

“這條生產線是我們與設備廠商、研發公司合力打造的,專利達到100多項,其中企業自己的專利占到一半。”趙志堅拿起剛加工完的襯衣肩袢,向記者展示做工細節,言語中滿是自豪,“以前人工操作時,產品精度容易受經驗、狀態影響,偶爾會有偏差。現在智能化聯動單元做出來的產品非常標準,不管是做1件、100件,還是做1萬件,標準統一,合格率大幅提升。”

車間里,機械臂精準抓取面料的聲音與設備運轉的輕響交織,構成一曲“智能生產交響樂”。

記者在“左門襟四合一”聯動單元看到,一名女工將一摞布料放置在機器上,按下按鈕,設備便開始自動工作,抓取、縫制、鎖眼等過程如行云流水,幾分鐘后,一件件制作好的門襟碼放得整整齊齊。

車間主任張紅順介紹,以前一名工人操作一臺縫紉機,有了智能聯動單元,一人可以同時管理3臺機器,生產效率在原來基礎上提高30%,工人們的工資績效也相應得到提升。

說話間,一臺橙色的智能AGV小車緩緩來到“左門襟四合一”聯動單元。女工將制作完成的門襟放到車上,小車便又駛向下一個單元。

這輛無人駕駛的AGV小車,是車間“效率革命”的關鍵角色。據了解,以往,車間物料轉運全靠人工推車,耗時耗力。現在,5臺AGV小車取代人工,按照系統規劃的最優路線轉運產品,實現“物料找人”。

“AGV小車的運用,不僅省了人力,還倒逼我們提高效率。”王煒解釋道,技術人員按各單元的生產進度設定小車的運送節奏,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生產節奏,起到“拉動式生產”的作用。

智能聯動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提升,還有員工活力的“新生”。為幫助員工適應智能化設備,該公司定期開展智能操作培訓,邀請技術人員手把手教學,幫助新老員工掌握新技能、適應新節奏;針對智能化生產中遇到的新問題,該公司鼓勵員工積極提意見建議,征集“金點子”并推廣應用,整個車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匠心守護“品質榮光”

“作為國有軍需企業,‘保軍’永遠是第一任務。”趙志堅的話語中,透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在多次重大軍需生產任務中,際華三五三四始終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快速度”。這種擔當,也在智能化轉型進程中歷久彌堅、愈發鮮明。

自成立以來,際華三五三四堅持黨建引領、黨業融合,秉持“保軍、應急、為民”宗旨,用實際行動淬煉出“特別講政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軍需精神。

無論是生產軍需產品,還是生產民用服裝,際華三五三四用實際行動踐行“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快速度”的要求。在生產管理中,該公司推行干部包干制,將生產任務與質量責任分解到每個班組、落實到每個人,確保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的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有標準可依、有數據可查。

面對訂單周期緊、工藝要求新、品質標準嚴的挑戰,該公司黨員骨干沖鋒在前,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件產品——從面料裁剪的準確無誤,到縫紉環節的細致入微,再到成品檢驗的嚴格把關,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員工的專注與堅守。“我們生產的不僅是衣服,更是一份責任。不管是軍需產品還是民用服裝,都要做到讓客戶滿意、讓自己安心。”員工李柳青的話,道出了所有際華人的共同心聲。

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際華三五三四始終將“品質”作為核心追求。公司定期組織員工開展品質復盤會,結合生產數據與客戶反饋,分析產品可能存在的不足,進而優化智能制造體系與生產工藝。同時,通過智能化設備的精準控制與全流程數據追溯,讓“極致品質”的理念融入每一件產品的生產過程,從源頭上保障產品質量穩定。

在從“制造”到“智造”的躍升進程中,際華三五三四樹立了“現代化服裝制造企業”的嶄新形象,產品涵蓋軍警服及行業工裝、民用服裝等多個品種,遠銷國內外市場。

展望未來,際華三五三四制衣有限公司將繼續以智能制造為核心引擎,拓展智能化生產覆蓋范圍,探索“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新模式,讓“際華制造”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本報記者 付 炎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