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15
本報訊(記者 邢智軒 通訊員 谷澤華)國慶假期,芮城縣委社會工作部緊緊圍繞文旅服務主線,以“四道加法”舉措,推動志愿服務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靠前”,全力營造文明、便捷、有溫度的旅游環境,助力芮城文旅高質量發展。
在“動員+培訓”方面,突出文旅服務專業性。統籌指導全縣志愿服務工作標準化、品牌化、項目化、專業化開展。依托新媒體矩陣發布志愿服務倡議書,以溫情話語與鮮活案例掀起社會參與熱潮;聯合團縣委開展系統化培訓,圍繞服務規范、應急處置、景區知識等內容,對500名青年志愿者進行“理論+情景模擬”教學,既擴大參與廣度,更提升服務精度,讓每一次志愿行動既有溫度更有準度。
在“陣地+戰線”方面,構建文旅服務網絡。在游客最集中的永樂宮景區設立“志愿服務活動總站”,以總站為核心,打造集服務、休憩、補給于一體的“暖心港灣”;串聯全縣景區、交通樞紐、社區網格等站點,打破地域行業壁壘,構建“全域覆蓋、協同聯動”服務網絡。通過“總站統籌、站點響應”機制,實現志愿力量“無處不在、隨叫隨到”,覆蓋群眾生活全場景。
在“社會+青年”方面,匯聚文旅服務合力。芮城縣委社會工作部充分發揮統籌協調“領頭雁”作用,上下貫通、部門協同、全員參與。強化社會協同,動員鄉(鎮)、社區及愛心協會、退役軍人協會等社會組織,讓社會力量找到價值落點;突出青年主角,以500名青年志愿者為核心,鼓勵其在旅游講解、應急支援等崗位擔當作為,在實踐中提升社會責任感。“社會+青年”雙向發力,實現從“單向付出”到“雙向成長”的轉變,激活基層多元共治新活力。
在“宣傳+服務”方面,實現文旅融合賦能。推動志愿行動從“單向傳聲”轉向“雙向互動”。志愿者既是“宣傳員”,講好芮城歷史文化與旅游攻略;更是“服務員”,提供充電補給、路線規劃、應急醫療等“微服務”,讓游客既見芮城之美,更感芮城之暖。建立“每日復盤”機制,形成“服務—反饋—優化”閉環,讓“芮城志愿”成為文明新名片。
芮城縣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總結“四道加法”模式的經驗做法,強化“黨建紅引領志愿紅”機制,進一步完善文旅志愿服務體系,推動志愿服務更好融入文旅發展大局,讓“志愿紅”成為芮城文旅的一道亮麗風景,為縣域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