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0-10
記者 陳怡霏
博物館入口處,眾多游客如約而至,排起長隊;展廳內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今年國慶假期,我市博物館迎來客流高峰,不少外地游客“為一座館、赴一座城”,以一場深度“文博游”開啟假期。以運城博物館為例,“雙節”期間,該館單日最多接待游客15000余人次,截至10月7日,累計接待游客近88000人次。“流量”背后,是博物館內服務和體驗的革新升級。

“3000多年前人們喜歡什么樣的圖樣?答案就在我們身邊,環顧展廳四周,便可以發現鳳鳥的圖案……”10月1日上午,運城博物館“華夏尋根”展廳內,志愿者馮濤正為游客熱情講解,他沒有局限于文物本身做講解而是廣泛拓展,以優質內容讓更多人觸摸河東歷史,幫助游客收獲良好的觀賞體驗。
從10月1日至10月7日,運城博物館免費提供講解320余場,參加志愿者達200余人次。該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除公益講解外,今年“雙節”期間,運城博物館還延遲閉館一小時,并安排專人巡崗,開設輿論監督熱線,力爭將投訴問題1小時內解決,樹立高效服務意識,始終將提升游客體驗放在首位。
如今走進博物館,游客的體驗已從過去的“看不懂”“沒印象”轉為當下的“感興趣”“忘不掉”。在展品前莊圓鼎前,太原游客張紅邊聽講解邊按下手機快門,不由感嘆:“這種帶著珠光的青銅器真是少見……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我了解到更多關于人類文明起源的歷史,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慶游客吳女士和周女士表示,這次是兩家人一起來運旅游,來之前已經計劃好了6天5夜的行程,博物館正是他們此行的首站。“剛剛聽了免費講解,志愿者講得細致全面,體驗感很好,這種服務是我在其他博物館內沒遇到過的,館內藏品眾多,文脈悠長,感覺運城真是一座寶藏城市!”
除公益講解外,我市不少博物館還推出多項體驗活動,實現游客從“單向觀展”到“沉浸互動”的轉變。
“剛剛我上臺和‘王之渙’互動,題目很有意思,我喜歡這里的活動……”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6歲小朋友馬子煦說。國慶假期,中共運城市委統戰部和運城博物館聯合舉辦了“河東問道·華夏同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河東故事”活動,通過“古今對話+趣味答題”的形式,加深了外地游客對本地文化的了解,增強群眾的愛國情懷,深化“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吸引不少游客參與,獲得良好的文化傳播效果。
在我市河東池鹽博物館,鹽雕體驗等研學活動也讓不少外地孩子們了解了河東文化。“通過參觀和動手制作,我明白了鹽的重要性,也知道了這里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來自陜西西安的一位小朋友說。
從“以藏品為中心”到“以游客為中心”,服務升級不僅帶來了“人氣”,更沉淀了“口碑”。未來,相信我市博物館還能在更多服務細節上精耕細作,釋放出更多文化和經濟動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