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時間:2025-09-25
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5月發布的“全國科技創新企業500強榜單”中,民營企業達260家,占比52%。步入新時代,我國民營企業在多個領域培養和造就了大批人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成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所集聚的一些頂尖人才和創新團隊,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領域、賽道中的重要開拓者。只有堅持以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支持幫助民營企業引才育才,才能充分激發其內在創造力,為社會經濟注入旺盛活力。
民營企業人才培育,需要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打造長遠的人才發展體系。民營企業按照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不斷完善勞動、人才、知識、技術、資本、數據等生產要素的使用、管理、保護機制,加大人才“引、培、用”力度,為企業發展注入動能。一些民營企業實施相關人才計劃,為自身技術突破提供了堅實保障,從而能夠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變革,對民營企業人才生態建設也具有借鑒意義。
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選人用人、評價激勵機制十分必要。職稱評審是人才評價機制中的重要一環。民營企業職稱評審標準要充分體現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特點和工作實際,貼近民營企業用人需求。近年來,很多民營企業在職稱方面積極嘗試,突出工作能力和業績考核,注重市場認可和對企業的實際貢獻,讓有為者、干事者享受相應待遇,成為可資借鑒的重要經驗。此外,還需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通過薪酬激勵、股權激勵、績效獎勵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人才投身事業的內驅力。
要打造統一要素和資源市場,就得打破阻礙人才流動的壁壘,促進人才有序流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人才服務方面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構建全鏈條、精準化、有溫度的服務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政府如能為人才成長搭建一個精準對接需求、充分整合資源的支撐平臺,對促進人才成長發展會大有裨益。同時,引導、規范產業人才標準制定,推動校企實訓基地協同共享,在相關人才政策上,做好銜接與配套服務,讓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同頻共振、共同進步。
(摘編自《光明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