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19
衛世新 李玉婷
汾河岸畔,清風徐來。走進新絳縣萬安鎮,只見油桃林里碩果壓枝,文化廣場上笑語盈盈,農家院落整潔敞亮……這個曾因紅白事攀比、彩禮價格高而“出名”的鄉鎮,如今正因一場深刻的“新風革命”,鄉風民風愈發淳樸,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鮮活的動能。
宴席“瘦身”
從“比排場”到“比文明”
“以前辦席,一桌二三十道菜,煙酒全是名牌,最后剩一半,看著都心疼!”提及過去的婚喪宴席,萬安村村民們感慨萬千。如今,在村民老崔兒子的婚宴上,8人一桌井然有序,15道葷素搭配的家常菜色香味美,茶水替代煙酒,賓客們吃得舒心。
這場轉變的背后,是村里紅白理事會的“硬約束”與黨員干部的“頭雁領飛”。
幾年前,萬安村黨支部書記王豐太在操辦父親八十大壽時,毅然拒絕了朋友“大操大辦”的提議,而是僅邀請了親友簡辦壽宴,為全村樹立了榜樣。此后,鎮內各村修訂村規民約,統一操辦標準:紅事宴席不超20桌、每桌15道菜且取消煙酒;白事宴席不超過15桌、每桌10道菜;生日、滿月等“小事”一律不辦席。紅白理事會全程參與,“事前報備、事中監督、事后公示”的閉環管理讓新規落地生根。
“按照新標準,一戶村民家辦紅白事至少省1萬元,全鎮每年有近200戶家里辦紅白事,算下來能省200多萬元!”萬安鎮黨委書記吉如恒的這筆“民生賬”,道出了村民們的真實感受。
彩禮“降溫”
從“甜蜜包袱”到“幸福賬單”
“彩禮四萬八,‘四平八穩’過光景!”是如今在萬安鎮年輕人中廣為流傳的口號。幾年前,當地彩禮普遍20萬元起步,部分甚至高達30萬元,還需配套車房,不少家庭為娶媳婦掏空積蓄、背負外債。
今年年初,萬安村一戶村民家嫁女兒,最初向男方家提出18.8萬元的彩禮,男方無力承擔,婚事險些告吹。村“兩委”干部與紅白理事會成員主動上門,用“低彩禮家庭”的真實案例勸說,“幸福不靠彩禮撐,小兩口踏實肯干才是根!”最終,女方家將彩禮降至4.8萬元,寓意日子順順當當。婚禮當天,電子鞭炮替代傳統爆竹,租來的婚紗同樣承載幸福。小兩口婚后齊心協力,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為推動彩禮“降溫”,新絳縣出臺了專項實施方案,將彩禮上限納入村規民約與“文明家庭”評選;萬安鎮則通過“移風易俗趕大集”“專題宣講會”“鄉村大喇叭播報”等形式廣造聲勢,還將“好媳婦、好婆婆”典型故事編成快板、小品巡演,讓“幸福靠雙手創造”的觀念深入人心。
機制“護航”
從“紙上談兵”到“落地生根”
“榆村用‘道德積分’掛鉤婚喪簡辦,村民張某辦喪事時按照新標準執行,兌換到面粉和油,大伙都跟著學!”“我們村有戶人家想辦滿月宴,理事會上門算細賬,最后,他家主動取消了滿月宴!”
近日,一場移風易俗座談會在萬安村黨員活動室熱鬧開講,縣里多個部門負責人、鎮村干部與村民代表圍坐一堂,曬經驗、解難題。
如此這般“開在村里”的會議,正是新絳縣推動移風易俗走深走實的縮影。當地構建起“黨委主導、支部落實、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縣里成立專班列11項任務清單,明確部門職責;各鎮將移風易俗納入基層黨建重點,開展專題培訓;各村通過“兩代表一委員”會議修訂村規民約,實現全覆蓋。“以前村規民約十年不更新,理事會作用不明顯;現在制度清、責任明,干得好不好一目了然。”新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會民說。
如今的萬安鎮,紅白事簡辦了,彩禮負擔輕了,村民們得以卸下“面子”包袱,把更多精力投入油桃種植、金剛石加工等特色產業中。傍晚時分,文化廣場上,孩子們追逐嬉戲,農家院里傳來陣陣歡笑,“峨嵋嶺下新風來,日子越過越舒心”的順口溜,正成為當地群眾幸福生活的生動寫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