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干”在山旮旯

——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駐平陸縣西溝村工作隊傾情幫扶記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15

踏破鐵鞋,“急難愁盼”迎刃而解;雪中送炭,千畝果樹絕處逢生;上下求索,特色養殖破繭成蝶……

真情為墨,實干為筆。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駐平陸縣張村鎮西溝村工作隊傾情奉獻,把擔當寫在溝壑縱橫的山旮旯。

自我加壓,找活干

“趙書記,快來幫我看看,家里水管關得嚴嚴實實,水表卻一個勁轉,從5月到現在,光水費就花了200多元,到底是啥原因?”村民南隨屯滿臉焦急。

“哎呀,我這就聯系維修人員給咱看看。”

……

9月8日清晨,天剛蒙蒙亮,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駐西溝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趙曉紅便帶領隊員奔赴土地廟片區,在街頭巷尾進行常態化巡查。

西溝村由原西溝村、土地廟村、申咀村3個貧困村合并而成,地處沿山地帶,情況較為復雜。“上級部門對工作隊明確要求,對監測戶每周巡查一次,脫貧戶每月一次,一般戶每季度一次。”趙曉紅介紹,“針對我們村實際情況,為了不留安全隱患、不漏群眾訴求,我們自行提高工作標準,對3個片區每周至少開展一次全覆蓋巡查,確保及時發現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自我加壓,找活干。在工作隊建議下,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安排10萬元幫扶資金,對該村黨支部的8間老舊工作用房進行修繕,并對該村路燈設施進行更新升級。

此前,西溝村及周邊區域的路燈因光伏板電池過期,多數常年“休眠”。每到夜晚,昏暗的道路既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又暗藏安全隱患。

“施工時我們全程盯著,不僅把所有老舊失效的光伏板電池換了,還根據村民的出行路線、公共活動區域的需求,在村與村銜接區域新增了一批路燈。”趙曉紅說,“如今西溝村3個片區已實現路燈全覆蓋,亮燈時間由晚10點調整為通宵,這里的大街小巷都成了‘不夜城’。”

雪中送炭,“準”里干

西溝村沒有一畝水澆地,蘋果、桃等經濟作物完全依賴自然條件生長。今年五六月份的持續干旱,該村不少果樹出現葉片卷曲、發黃等問題,果子品質受到影響,果農對收成憂心忡忡。

雪中送炭,“準”里干。關鍵時刻,工作隊及時請示,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積極牽線搭橋、鏈接資源,開發區所轄的山西運城綠康實業有限公司伸出援手,愛心捐贈兵勝達、綠勃康等抗寒抗蟲生物菌劑共計10噸。

考慮到該村700余戶農戶的需求,工作隊和村“兩委”研究決定,將價值200多元的農藥按每戶3份的標準分配,對應解決土壤板結、補充作物營養、防治葉片發黃三大核心問題。同時,邀請技術人員在村委會開展現場培訓,先對6名種植大戶進行示范教學,再由種植大戶帶動散戶規范用藥,確保每一份農藥都用在“刀刃”上,切實幫農戶緩解旱情影響,守護好全年收成。

“枯死的葉子又舒展開了,樹苗保住了,不再擔心絕收,多虧了這些‘救命農藥’!”果農張小林感慨道,“我家這十多畝紅富士老果園,樹齡都30年了。我專門用打藥泵,給受災最嚴重的3畝果樹施了藥,這藥還能幫果樹生根。”

“瞄得準,有實效,工作隊好樣的。”西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曹獻豐介紹,開發區管委會主要領導常常帶隊深入村內調研產業情況、指導幫扶工作,動員所轄的農機公司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玉米播種機和小麥播種機各一臺;山西佳鑫達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還捐贈1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專項用于西溝村種植、養殖產業升級,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不計代價,“賠”著干

村東北方向,占地20多畝的西溝村林麝養殖區二期項目現場,一排排圈舍鱗次櫛比,即將開門迎“麝”。

西溝村背靠中條山南麓,森林覆蓋率高達68%,200余種野生植物在此生長,再加上村民世代相傳的養殖傳統,發展林麝養殖業的條件得天獨厚。2023年8月運營的一期項目,以100多頭林麝的養殖規模穩步起步;憑借科學的養殖管理與精準的市場對接,僅去年就成功售出15對林麝幼崽,年收入近百萬元。

“目前,總投資500多萬元的二期項目,圈舍主體建設與場地路面硬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施工重心已轉入辦公樓內部裝修階段,各項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將于今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曹獻豐介紹,相較于一期項目,二期項目在規模與技術上實現雙重突破。規模方面,一期僅建設200個圈舍,二期圈舍數量增至500個,養殖能力大幅增強;技術層面,二期項目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系統,將為林麝日常管理、環境調控提供科學支撐,助力養殖效率與規范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項目能順利推進,離不開工作隊的“硬核”協調。二期項目啟動之初,土地手續辦理是關鍵瓶頸——需將農業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涉及土地、農業農村、水利、林業等多個部門。工作隊主動扛起重任,隊員們多次往返各部門,精準對接政策要求,逐一梳理材料準備、現場勘查、審批流程中的難點堵點,全程跟蹤服務,最終高效完成土地性質轉換手續,為項目開工掃清障礙。

“工作隊不計代價,搭上時間和人情,真是‘賠’狠啦。”曹獻豐指著廠區的一盤線纜說,“你看,值好幾千塊錢哩,我們一分錢沒花,都是曉紅跑供電部門要來的。”

產業興則就業旺。林麝養殖項目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成為村民“家門口”的“致富平臺”,累計帶動100多戶村民參與其中。村民既可選擇在養殖場務工,獲取穩定工資收入,還可依托本地資源,種植胡蘿卜、南瓜,或采摘桃樹葉、杏樹葉作為林麝飼料出售。村民劉安放僅通過售賣飼料,一年就能增收1萬多元。

著眼長遠發展,西溝村還在完善產業配套布局。“我們計劃引導更多村民參與飼料生產環節,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逐步實現‘家家能養、戶戶受益’的目標,讓林麝養殖產業成為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村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支柱。”趙曉紅說。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