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尋找姚第鴻(下)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10

王秀梅


尋找姚第鴻,不只姚國綜一人。

姚志銳,西安碑林區某中學退休教師,其父親姚文蔚,在姚以價薦舉下,20世紀30年代擔任山東省省長韓復榘機要秘書,與韓復榘同室辦公。姚文蔚與姚第鴻年齡相仿,韓復榘不在辦公室時,姚第鴻常以向他學習書法為由,來到他辦公室有意無意翻閱桌上文件,搜集對黨組織十分寶貴的信息。新中國成立后,姚文蔚回到老家,20世紀80年代成為河津縣政協(通化鎮西毋莊原歸河津管轄,20世紀70年代劃歸萬榮)文史委員,撰寫了一些回憶姚以價、姚第鴻父子的文章。姚志銳像父親一樣喜歡文史,根據父親的講述,又大量收集報章資料,撰寫了兩萬多字的《姚以價生平述略》,系統梳理了姚以價、姚第鴻事跡。

對姚第鴻忠骨的下落,姚志銳注意到這樣一件事:范筑先將軍的家鄉館陶,在新中國成立后行政區劃調整時,由原歸山東省管轄,改為劃歸河北省管轄。1953年,應范筑先將軍家鄉父老吁求,范將軍靈柩遷至位于河北邯鄲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范筑先將軍與姚第鴻情同父子,又同時犧牲于聊城保衛戰,據此姚志銳提出,姚第鴻的葬骨之地,可能也隨同遷葬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2015年秋天,根據姚志銳提供的這一信息,筆者和愛人驅車來到邯鄲。然而,頭頂熱辣辣的秋陽,循著一塊塊墓碑依次搜尋過去,卻始終沒能見到期待中的那個名字。在陵園管理處最終確認了結果之后,心有不甘的我們,當即調轉車頭返回聊城——聊城是烈士最后生活戰斗過的地方,筆者期待在這里,在烈士流盡最后一滴鮮血的土地上,完成與先烈的對話。

那天,盤桓于聊城古街,我們在古城颯颯的秋風中用心諦聽守城將士的吶喊;在范筑先紀念館的展板前駐足,從那一頁頁烽煙與熱血交織的文字中,捕捉并不遙遠的歷史記憶;在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國處”紀念碑前,追思英烈們的奮斗與犧牲。那座曾做過乾隆行宮、也曾做過范筑先將軍臨時指揮所的光岳樓,依然古樸大方、巍峨壯觀,游人們在“天下第一樓”的石碑前撫今追昔,拍照留念。不遠處的東昌湖碧波蕩漾,金光萬點,大人孩子泛舟游覽,怡然自得。街邊廣場上,樂聲悠揚,紅綢翻舞……硝煙遠去,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們,盡情享受著生活的美好。

雖然最終沒能找到姚第鴻烈士的墓碑或墓地,但我感到了烈士強大的生命氣場,在他犧牲77年之后依然旺盛如路旁挺拔壯碩的綠樹。淚眼蒙眬中滿是烈士充滿欣慰之情的面龐。那是我與烈士之間距離最近的一次心靈對話。

除了家族成員,烈士的生前戰友和家鄉父老,也一次次來到聊城,尋訪先烈遺跡:

胡允恭,姚第鴻在濟南從事地下斗爭時曾經的老領導,20世紀80年代初專程與夫人陳恒喬(也是姚第鴻戰友)北上山東憑吊先烈,多方打聽姚第鴻后人下落;20世紀90年代初胡允恭在病榻之上尚對妻子反復念叨姚第鴻,追憶風云激蕩充滿艱險的崢嶸歲月;

一個普通的西毋莊村民吼吼(音),只讀過小學,十多年前去濟南辦事,途中他特意在聊城下車,尋到姚第鴻半身塑像前,恭恭敬敬鞠了三個躬;

2021年6月,建黨百年前夕,河津市委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一行,北上聊城,憑吊先烈英靈;

…………

甘愿為國家和民眾犧牲一切個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人,國家和民眾也會把他的名字與事跡,銘刻于史,也銘記于心。每逢清明節及重大紀念日,聊城當地群眾與學校師生都會來到烈士安息的地方,舉行隆重的悼念活動。

福州市倉山區建設局干部姚國絢,腦子里有個念頭越來越強烈:去聊城尋找從未見過的伯父姚第鴻。

當然,姚國絢實際要尋找的,是姚第鴻的墓地。

他期望的圖景是這樣的:一方凸起的墓冢,一塊方正的石碑,石碑上的文字記載著他熟悉的那個名字,他沖著墓碑深深彎下腰……

這幕圖景,他想象了無數次,他想代表遠在新疆九十高齡的堂兄,還有整個家族成員,還有家鄉的父老,完成那個87年至今未了的心愿……

法定假日加上調休,2025年的“五一”假期比往年略長——5天。對這個假期,姚國絢提前進行了細致精當的安排:在這短短的5天里,他和妻子莊靜恒、妹妹李國麗將自駕先赴山西河津,在此與先期乘機抵達的姑姑姚金宇會合后,再同回萬榮縣通化鎮西毋莊老家省親;然后,他和妻子繼續自駕北上山東聊城,尋找伯父、著名抗戰烈士姚第鴻的墓地,而姑姑和妹妹則乘機返榕。這北上和南下的行程,縱貫華東、華中、華北的八九個省份,加起來近4000公里,要保證行程的安全、經濟、高效,車上用品準備、酒店餐食預訂、活動內容安排,每一個環節都要斟酌再斟酌、核對再核對、確認再確認。

1985年盛夏第一次回老家時,姚國絢還是一個正讀中學的15歲少年。那次回老家,是因為福建、山西兩省政協經過溝通與赴閩采訪,確認了祖母孟桂貞辛亥太原起義司令姚以價遺孀的身份,同意為他們回老家探親給予一定的費用資助。意外的是,就在商量返鄉探親的過程中,祖母突然離世。祖母患有哮喘,特別怕風,家里的每道窗戶縫都要用膠帶粘好糊嚴,但這個病冬天最難挨,祖母卻在相對安全的盛夏季節突然走了!

孟夫人的突然離世,改變了原定安排,探親由計劃的分兩批進行,變成了延期十多天之后的同時返鄉。姚國絢隨著父親、大姑、小姑他們,先轉火車,再換汽車,最后在通化坐上一輛專程來接他們的牛車,慢慢悠悠進了村。在那個陌生而親切的鄉村,他們和鄉親們一起,將攜帶的祖母骨灰安葬在祖父身邊。這是祖母最后的心愿。那次故鄉之行留給姚國絢的記憶,是村莊四周綠油油的玉米地和掛著一串串雞蛋大小青綠果子的蘋果園,是驕陽下腳丫子燙得不敢伸展、踩上去“噗噗噗”直冒黃煙的沙土,還有那碗今生吃過的再好吃不過的西紅柿雞蛋面——父親疼惜地說他那是餓過頭了,才會覺得那原本普通的飯食竟如此美味,如此充滿誘惑。

這次時隔四十年之后的返鄉,是姚國絢的第二次故鄉之行。四十年的光陰流轉,將一個略帶稚氣的少年,變成了略顯滄桑的中年漢子,也讓印象中那個物質匱乏的鄉村,蛻變成趨向文明富裕的現代鄉村模樣。兩組鏡頭在腦海與眼前交互快速切換時,姚國絢雙眼有些發潮——他和他的父親姚第海均沒有在老家生活過,但這里的黃土地上延續著家族的血脈,眼前這平坦干凈的水泥巷道、裝修講究的二層小樓,讓他打心眼里高興——祖父與伯父們的奮斗,就是想讓家鄉人,以及許許多多和家鄉人一樣的普通百姓,過上吃穿不愁、悠然幸福的好日子。

在運城的一天半時間里,姚國絢和姑姑姚金宇、妹妹李國麗、妻子莊靜恒,一起去看了祖父念念不忘的龍門山和鯉魚化龍的龍門,觀賞了樓身沒用一顆鐵釘的“中華第一木樓”飛云樓。特別讓他激動的是,裝修一新的西毋莊黨群服務中心,專門在二樓兩個房間開辟了姚以價、姚第鴻生平展室。萬榮縣政協、通化鎮領導和村民代表,站了滿滿一屋子。面對墻壁上的先賢先烈,眾人分別深深三鞠躬。姚國絢覺得,在濃濃的鄉音里,在這片陌生卻熟悉的黃土地上,他離祖父、伯父更近了。

回到老家,當然要去看望祖父祖母。可是,祖父祖母的墳墓已被平掉,種上了莊稼,地面上看不到任何凸起的標志。這讓姚國絢心里五味雜陳。

接下來的聊城之行,讓他的心頭,更感到些許難以言說的失落——雖然對最后的尋找結果,他們早有心理準備。

從運城未出發之前,綜合各方面了解的信息,我們都感覺他接下來的聊城之行,不會有太大收獲,而假期剩下不足兩天,要先去聊城再回福州,路途太遠,人也太累,建議他取消聊城之行。姚國絢的態度沒有絲毫動搖,他對著眾人笑笑,又看看身旁的妻子,說:還是要跑一趟,哪怕能找到一些資料也是好的;再說,路上我倆換著開,沒事的。他淡然謙和的笑容里,有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伯父犧牲87年了,作為伯父唯一的侄子,他想知道,伯父的墓地到底在哪里,說不定這次能找到一些線索呢。

2017年,反映魯西北抗戰的32集電視連續劇《鐵血將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第八套上映。劇中的姚郁光,就是以姚第鴻為主要原型。那段時間,只要沒有特殊安排,姚國絢每晚都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

身高一米七八的姚國絢,腰板筆直,長胳膊長腿,有著一張和祖父、伯父非常相像的國字臉。大姑天宇在世的時候,不止一次對他說:小早呀,你長得最像你第鴻伯父,你第鴻伯父就像你這樣,瘦瘦高高的,特別愛笑,像個大孩子一樣。

小早是姚國絢的小名。

頓了頓,大姑又說:從側面看,你和你伯父的面部輪廓最像。

大姑看著他,眼神有那么一絲絲飄移,那是往事,不由分說、很有些任性地拽著她的思緒,往那些遙遠的歲月走。

姚國絢通過網上發布的資料見過伯父的軍裝照,曾對著鏡子和照片中的大伯進行過一番仔細對照。他笑著問筆者和愛人:“我和伯父是很像吧?”姚第鴻的照片在我們腦海里印象太深,大腦將儲存信息快速調閱分析一番,嗯,確實很像——也不奇怪,本來就是親叔侄嘛。

姚國絢出生那年,伯父已經犧牲32年。大姑、祖母在世時,常會對姚國絢講述伯父和家里的一些事情。自己長得特別像伯父,冥冥之中的這種巧合與安排,讓姚國絢覺得自己與伯父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神秘而奇特的鏈接,讓他產生了進一步走近與了解伯父的渴望。

5月3日中午,從運城博物館參觀出來,姚國絢走向停在路邊的白色越野車,落座,從座椅斜上方拉過安全帶系好,降下車窗玻璃,他沖站在路邊送行的我們揮揮手。車子穩穩向前開去,漸漸匯入街頭的浩蕩車流。

這將是姚國絢在伯父犧牲87年后第一次走進聊城。聊城是伯父姚第鴻抗戰殺敵的戰場,也是他27歲的青春生命燃燒激情華章的熱土。

啟程赴聊城之前,姚國絢和范筑先紀念館、聊城烈士陵園管理處,電話聯系過幾次。聞知他們是姚第鴻烈士的親屬,工作人員很熱情,回答了他們關心的一些問題,歡迎他們隨時過來,可以實地了解更多情況。

5月4日上午,風和日麗,涼風宜人。這是一個屬于青春的紀念日,伯父曾是山東省團組織早期領導人,姚國絢覺得在這個日子尋找伯父姚第鴻,是對伯父最好的紀念。

姚國絢和妻子莊靜恒早早來到位于東昌湖附近的范筑先紀念館。他們的安排是,先在這里搜集一些資料,然后再去不遠處的聊城烈士陵園,尋找伯父的墓地。這兩處紀念場地,是他們此次北上尋找活動的主要地點。

4日中午,他們將按預定計劃踏上返閩路途。莊靜恒是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天上午,有四節課等著她,有學生們等著她。

微信時代,為人們提供了即時、便捷的溝通條件。5月4日上午,姚國絢、莊靜恒夫婦通過微信照片、視頻和文字,與遠在山西、福建、新疆的家人,同步分享了他們的尋找過程。

09∶45,莊靜恒發來在范筑先紀念館拍攝的一組照片:

范筑先將軍手持望遠鏡的半身畫像;

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中共山東省委、北方局山東聯絡局派遣到魯西北參加抗戰的干部名單,姚第鴻名列第一位;

中共魯西特委高級統戰小組成員名單:袁仲賢、張郁光、齊燕銘、姚第鴻、胡超倫、趙伊坪;

接著是長約1分鐘的短視頻,鏡頭從“魯西北青年抗日挺進大隊殉國烈士紀念碑”,搖到第二展室標牌及室內展板;

接著又是第三展室反映聊城保衛戰的一組照片;放大的張郁光、姚第鴻頭像照片,魯西北地方抗日武裝與日軍對峙形勢圖,聊城保衛戰油畫作品……

10∶15,姚國絢、莊靜恒又發來載有姚第鴻犧牲情形的數張展板照片,特意說明,已和工作人員要了報紙,拍了全文,回憶文章出自姚第鴻戰友姜克夫之手;

10∶41,發來一組泛黃的報紙照片;

12∶15,莊靜恒發來在聊城烈士紀念館和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服務中心拍攝的一組照片:介紹姚第鴻生平事跡的展板文字、姚第鴻半身塑像,特別說明,這里寫的犧牲位置與范筑先紀念館不一樣,籠統說姚第鴻于激烈巷戰中犧牲;

12∶32,又發來一張老館的姚第鴻生平文字,記載姚第鴻被敵人槍殺于萬壽觀廣場;

13∶01,莊靜恒發來一張烈士陵園園區導覽圖和一段說明文字:在烈士墓南區,有四十幾位烈士有遺骸,所以就前兩排有墓碑刻字;其他及北區全是空碑。

微信群里,一片沉默。

13∶30,我撥通了莊靜恒的電話。莊靜恒說,他們已經返程了,雖然沒有最終找到姚第鴻墓地,但也不失望,因為對這個結果早有心理準備。莊靜恒接著告訴我:聊城烈士陵園正在推動“烈士回家”活動,他們向工作人員提供了烈士遺孤姚國綜的聯系方式,方便后續聯系。

西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姚國剛,十分理解烈士家屬的心聲,他說:我們要把姚以價、姚第鴻墓碑立起來,在村里完善姚以價、姚第鴻相關紀念設施,我們這樣做,就是要讓先賢與英烈的精神回家,讓他們的精神永遠在家鄉扎下根!

能夠面對姚第鴻的烈士墓碑,深深地鞠個躬,這是烈士家鄉父老和家人的心愿;如果找不到烈士忠骨,能在姚以價將軍墓旁為烈士建個衣冠冢,讓英烈回歸故里,與家人團圓(姚第鴻生母黃桂珍棺槨已于1951年冬從山西趙城遷回西毋莊)——能以這樣一種方式實現父子、母子團聚,對烈士英魂也是一種告慰吧!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