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08
□閆曉娟
人腦袋頂上的百會穴,俗稱“天靈蓋”,也就是我們的“意竅”。這地方,像接收感知外界信息的“天線”。胸口貼近心臟處的是“心竅”,人在受驚時常會拍胸口,脫口而出“嚇死我了”,拍的就是這兒。“意竅”收信息,“心竅”來解碼,兩下一勾兌,便生出一項人人都有、卻未必人人用得好的本事——“心意竅感知力”,說白了就是“善解人意”。可不少人卻把這能力用偏了,感知力強反而“錯”解人意,把人和事扭曲理解,平添了誤會與矛盾。
“善解人意”聽著多熨帖,簡直是人際江湖的“潤滑神油”。朋友眉間擰個疙瘩,你遞杯熱茶;同事話里藏半句機鋒,你適時遞上臺階;家里那位一聲輕嘆,你已把肩膀湊過去……處處是春風,事事有回甘,這些及時的反應靠的就是“心意竅”準確解碼。可現實里,很多人慣用自己的小聰明胡亂判斷。
辦公室新來的小李匯報時聲音小,王科長的“意竅”靈敏度倒是極高,捕捉到了這細微變化,可“心竅”卻被厚厚的“官威”和“被害妄想”糊住。“聲音這么小?心虛?看不起我?還是對我上次批評懷恨在心,故意消極抵抗?”——一個簡單的緊張,被這樣一扭曲,硬生生成一出“下屬陽奉陰違”的大戲!王科長臉一沉,話里便帶了刺。小李更慌了,聲音愈發蚊子哼哼。一場“惡解人意”的誤會,梁子也因此結下。
張大姐買菜歸來,碰上鄰居趙嬸,趙嬸笑著夸“菜水靈”,張大姐頭頂的“意竅”迅速開始工作,“心竅”的小機器立刻高速運轉:“這是笑話我平時買的菜蔫?還是顯擺她會挑?看她那眼神分明是得意!”一句尋常寒暄,被過分解讀,就變成了扎心的嘲諷。張大姐臉一垮,鼻子哼一聲,扭身就走,留下趙嬸原地納悶:“這老張,吃槍藥了?”“善解”一旦滑向“惡解”,芝麻粒大的事成了兩家心里的疙瘩。
還有些人,“心意竅感知力”修煉得“登峰造極”,專在字縫里、眼神間、語氣末梢處“掘地三尺”。別人一句“最近忙”,他能解讀出“嫌我不幫忙”的抱怨;朋友圈點個贊,他能琢磨出“虛情假意”的嘲諷;領導沒及時回郵件,他能腦補出“即將被優化”的景象……“心竅”本該讀善意與實情,卻硬生生被調成了“惡意掃描儀”,自己活得疑神疑鬼,像個驚弓之鳥,累己更累人。
究其根由,問題不在“意竅”,而在負責解讀“心竅”。“心竅”的“解讀系統”若蒙了塵、存了偏見,再清晰的外界信號,進來也得被扭曲。就像同一幅畫,放在陽光下看是明媚山水,丟進哈哈鏡屋就成了魑魅魍魎。老祖宗講“正心誠意”,實在是大智慧!要想“心意竅”用得對,關鍵在“修心”二字。
常掃心頭的塵:遇事先別急著下定義,默念三秒,區分開客觀“事實”與主觀“加戲”。陽光地去解讀別人的心思,時間久了,心鏡自然就亮堂了。大大方方,和和氣氣,問一句:“你剛才那話,是我想的意思嗎?”坦誠的溝通勝過千萬次的內心戲。
升級“格局”系統:多讀書,多歷事,多見天地眾生。心大了,事就小了;格局高了,雞毛蒜皮的“惡意”就入不了眼。“心竅”光明了,收進來的信息自然多是暖意與清光。
讓“善解人意”的春風,吹散“惡解人意”的陰霾,這人情世故的江湖便會少些無謂的刀光劍影,多幾分真正的心意相通、人間值得。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