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08
□郭世蛟
清晨的陽光還沒完全照亮院子,父親已背著工具包出了門。那雙鞋底磨得發白的勞保鞋,踩在石子路上發出“咯吱”的聲響。母親站在門口,揮了揮手:“路上慢點,回來我給你煮面。”父親只笑了笑,背影很快消失在拐角處。
父親是一名普通工人,一輩子靠苦力維持家里的生計。年輕時,他的皮膚白凈,笑起來帶著少年般的清澈;可這些年,烈日、風沙和汗水把他的皮膚浸成了深褐色,雙手布滿了厚厚的老繭。右胳膊因常年搬運重物,早已無法完全彎曲,但他從沒抱怨過一句。家里需要他,他就會咬牙堅持。
母親的工作則不同,她是打鑼鼓的民間藝人。每逢節慶,她會穿著鮮艷的演出服站在隊伍中間,雙手高高舉起鼓槌,敲出震耳的節奏。鼓聲里藏著不容忽視的力量,也藏著她骨子里的堅忍,但病痛總纏著她——頭暈時,她只能扶著墻慢慢走,然而只要恢復一點,又會回到鑼鼓隊,像什么都沒發生過。
父母養育了我們兄弟倆。大哥早幾年大學畢業,已有穩定的工作;我是家里的老小,還在念書。為供我們讀書,父母省吃儉用,把每一分血汗錢都攢下來交學費。母親常說:“我們沒啥本事,但總得讓你們有書讀。”
記得有一回,父親收工回家時,天已經黑透了。那天雨下得特別大,他全身濕透,泥水順著褲腳往下滴。他把工具放在墻角,坐在床沿,連抬手脫衣服的力氣都沒了。母親走過去,幫他解開濕透的扣子,一邊嘮叨:“你這胳膊都這樣了,還那么拼命干。”父親只是笑:“不干活,錢能從天上掉下來啊?”笑里帶著倦意,卻沒半分抱怨。
大哥找到工作那年,家里破天荒地熱鬧了一回。飯桌上,父親第一次喝了兩杯酒,臉漲得通紅,話也多了些:“這下好,大的能自己養活自己了。”母親笑著接話:“等小的也畢業,我們就歇歇。”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他們的“歇歇”,其實是等我們徹底不用再依靠他們的肩膀。
后來,大哥結婚,生了個女兒。那天,父親抱著孫女的手有些發抖,不知是因為興奮,還是因為勞累留下的毛病。小小的嬰孩在他懷里咿呀學語,小手抓著他粗糙的手指。母親站在一旁,笑得眼角的皺紋像盛開的花。他們的眼神亮得很,像是看到了未來——那不僅是大哥的孩子,也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幾十年辛勞開出的花朵。他們的背影,似乎在那一瞬間不再那么沉重。
可我知道,他們很難真的停下來。父親的手就算伸不直,也還是會去搬東西;母親就算頭暈,也閑不住。他們早已把忙碌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把勞作當作存在的方式。
如今,他們都快60歲了。歲月在他們的臉上留下深深的溝壑,在身體上刻下沉重的印記。但他們依舊笑得那么真誠,像年輕時一樣。只是,步子慢了,背也更駝了。
有時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會遠遠看見父親的背影——夕陽落在他肩上,像給他披了一層金色的光;院子里,母親正晾曬衣服,動作慢,卻很認真。那畫面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卻是我見過最美的風景。
我一直想,有一天,要帶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海、看山,看沒有塵土和噪聲的清晨,吃一頓不必匆忙的晚餐。也許他們會不習慣,但那是我能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父母不是英雄,沒有壯烈的事跡。他們只是用幾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把兩個孩子送上求學的路,如今又守著孫女的笑臉,仿佛看見了時光深處的希望。歲月的重量壓在他們的肩上,卻從沒壓彎他們的心。我知道,這輩子我都無法回報得了他們的付出,但我會一直記得:他們是我最初的港灣,也是我永遠的牽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