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時間:2025-09-03
強化示范引領,讓技術與應用實現雙向奔赴。作為新興技術,人工智能用武之地在哪?技術如何加速迭代升級?這離不開應用的反饋。比如,依靠傳統方法開發新型高溫合金材料,往往需要在十幾種合金元素的排列組合中試錯。中國鋼研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構建起專用的“材料數據工廠”,極大提升研發效率。這一過程驗證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推動“人工智能+材料研發”再上臺階。
找準著力點,持續改進優化,“人工智能+”方能走深走實。近些年,我國智慧港口、智能礦山、智能工廠等應用場景推陳出新,發揮了較好的示范牽引作用。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應用場景豐富,應持續開放場景,支持相關技術模式在工業、農業等門類的垂直領域落地,形成以創新帶應用、以應用促創新的良性循環。
開發智能功能,推動技術為終端產品賦能。當前,智能終端從“能用”到“好用”仍有距離。瞄準痛點,以需求為導向,用好用足我國制造業優勢,不僅能為“人工智能+”找到有力抓手,還可以促進消費提質升級。
新一代人工智能既是“智高點”,又是“制高點”。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6000億元,企業數量超4700家。堅定底氣,也要保持清醒,及時補上短板。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但高端算力芯片比較缺乏。在“卡脖子”難題上持續發力,讓一流人才脫穎而出,才能暢通人工智能發展之路。
掌握人工智能發展主動權,優化創新生態很關鍵。應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整合優勢創新資源,形成產學研攻堅合力。同時,構建開源開放生態體系,努力降低人工智能應用成本,推動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摘編自《人民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