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25
“改造后,我家冬天室內溫度能達到24攝氏度,省心又省錢,不用還能報停,一點不受其他家影響!”近日,鹽湖區道路運輸管理所家屬院居民王春生的話,道出了老舊小區居民對供熱管網分戶改造的認可。這個實施了供熱管網分戶改造的小區,實現了從“冷屋子”到“暖房子”的蛻變,正是我市推進老舊小區供熱管網分戶改造的生動縮影。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供熱“冬病夏治”改造,將老舊小區供熱管網分戶改造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供熱改造面積近70萬平方米,惠及6200余戶居民,真正實現“改一片、暖一片、滿意一片”的目標,用實實在在的“溫度提升”換來群眾滿滿的“幸福指數”。
靶向施策:破解老舊小區供暖“老大難”
8月13日,市人民路學校家屬樓北樓的供熱分戶改造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施工人員手持電焊機焊接新管道,等焊接完成后,這些新管道將替換掉院內老化破損的舊管道,為居民冬季取暖筑牢“溫暖防線”。
“這房子是1995年建的,供熱管網老化堵塞嚴重,‘跑冒滴漏’是常事。一到冬天,就客廳和小臥室的暖氣片有點溫度,其他房間都是冰冷的。”已在該棟樓一樓住了20多年的連嬋娟,向記者訴說著前些年供暖的煩惱,“我家昨天剛完成分戶改造,今年冬天能暖和了。”
市人民路學校家屬樓北樓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有32戶居民。受制于建成年代的技術條件,該棟樓采用單管串聯供熱系統,整棟樓僅靠一個總閥門控制,長期使用導致管道內壁結垢嚴重,有效管徑不斷縮小,熱水流量不足、熱能損耗大的問題愈發突出。“最棘手的是,只要有一戶管道破損或需要維修,就得關掉整棟樓的總閥門,所有住戶的供暖都會受影響。”市人民路學校后勤部負責人張榮召指著正在施工的管道井介紹道。
今年7月15日,在充分征集業主意見、反復溝通協調后,市人民路學校家屬樓北樓供熱管網分戶改造正式啟動。截至8月13日,已有25戶完成施工。
市人民路學校家屬樓北樓的供暖困境,并非個例。據了解,目前我市許多老舊小區仍采用單管串聯供熱系統,這種集中循環模式不僅容易造成部分住戶室溫不達標,更存在“一戶維修、全樓停暖”的短板,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我市將老舊小區供熱管網分戶改造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由市熱力有限公司持續推進。該公司以系統思維推動供熱管網分戶改造落地:召開專項動員大會,明確任務分工、壓實工作責任;成立分戶改造專項組,搭建技術保障、物資供應兩大支撐體系,為改造工作筑牢基礎;赴長治、晉城等地考察調研,學習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先進經驗,并結合本地實際優化改造方案;選取部分小區作為先行試點,在試點成功后逐步擴大改造范圍,推動民生工程從“點上突破”邁向“面上覆蓋”。
“今年3月15日供熱結束后,我們公司根據上個供熱季供熱情況,著手推進老舊小區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市熱力有限公司分戶改造專項組負責人廉弘說:“原計劃實施改造面積4.5萬平方米。經過多方面宣傳和對接,目前有12個小區正在實施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工程,涉及883戶居民,總面積達9.26萬平方米。”
宣傳入心:用“接地氣”來“聚民心”
“以前冬天暖氣不熱,現在改造后溫度能自己調節,家里暖和多了!”5月26日,在中心城區禹香苑小區舉辦的“冬病夏治”供熱改造宣傳活動現場,居民張女士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場由市熱力有限公司組織的活動,通過政策講解、案例分享、實地觀摩等形式,讓居民真切感受到供熱改造帶來的實惠。
當天的活動現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部門負責人與十余個小區的居民代表圍坐一堂。市熱力有限公司技術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串聯改并聯”的技術原理,已改造用戶現身說法,未改造居民暢談疑慮。“施工會不會影響日常生活?”“改造后溫度能提升多少?”……面對居民提問,工作人員逐一解答。隨后,部分居民走進已完成供熱改造和正在供熱改造施工的住戶家中,實地了解改造效果。
“聽改造后的居民說,冬天家里更暖了,還能自己調溫,太方便了。我回去就動員樓里鄰居,讓改造趕緊落地。”市民李先生的話,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聲。這場宣傳活動,既是市熱力有限公司創新改造宣傳的實踐,也折射出老舊小區供熱管網分戶改造中“解民憂、聚民心”的關鍵。
“老舊小區老年居民多,不少老年人對供熱管網分戶改造流程不熟悉、對效果沒信心。再加上部分小區存在建筑結構復雜、沒有預留管道井、墻體老化易破損等問題,居民難免有顧慮。”廉弘坦言。
為此,市熱力有限公司將宣傳引導作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用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的方式,讓居民從“心存疑慮”轉向“主動參與”。
近年來,市熱力有限公司不斷創新宣傳路徑:組建“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宣講隊”,深入老舊小區開展“政策進社區”活動,用方言拉家常的方式講解改造的好處;組織“供熱管網分戶改造體驗團”,邀請居民走進已改造小區實地感受,用“眼見為實”替代“口頭承諾”;針對老年人、特殊家庭推出“上門服務”,一對一解讀政策……一系列接地氣的宣傳舉措,讓老舊小區供熱管網分戶改造政策家喻戶曉,也讓“溫暖過冬”的民生承諾深入人心。
如今,在市熱力有限公司的創新宣傳推動下,越來越多老舊小區的居民主動參與到供熱管網分戶改造中:有的小區居民自發組建“改造協調小組”,協助做好意見征集、政策傳達工作;有的老年居民向有意向進行供熱管網分戶改造的居民分享改造知識;還有的小區通過居民微信群,及時了解改造進度、交流施工建議,形成了“企業推動、居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實效暖心:從“有暖用”到“用好暖”
“去年供暖季家里能到20多攝氏度,太熱了還得開窗透氣!”8月13日,市種子公司家屬院居民仝剛山剛散步回來,熱情邀請記者走進他家里,實地看看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帶來的變化。他所在的居民樓建于2000年,曾因管網堵塞導致冬季室溫偏低,部分住戶不得不靠電暖氣片過冬。如今,一場供熱管網分戶改造,讓這棟樓20戶居民徹底告別了“冷屋子”。
“以前一到冬天,居民總來反映家里不暖和,不少人還買了電暖氣片,一個月下來電費都不少。”市種子公司家屬院負責人馬永管回憶,得知可進行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后,該家屬院選派居民代表到已改造小區參觀,親身感受供暖效果、了解施工周期與改造細節等,打消居民顧慮。去年,僅用1個月時間,市種子公司家屬院西單元20戶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全部完成。“供暖季一到,大家都說家里熱了好多,再也不用裹著厚衣服在家待著了。”馬永管說,仝剛山家還成了“樣板間”,不少周邊居民特意來感受暖意。
市人民路學校家屬樓南樓的居民,也同樣享受到了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帶來的“溫暖福利”。這棟樓建成于1998年,過去采用串聯式供熱,熱量由上至下傳遞,低層住戶常面臨“暖氣不熱”的難題。去年8月,隨著供熱管網分戶改造工程完工,困擾居民多年的供暖問題迎刃而解。“我家有老人,往年冬天老人得蓋兩床厚被子才敢睡。改造后,去年冬天家里溫度維持在20攝氏度以上,老人蓋一床薄被子就夠了。”該棟樓四單元1樓住戶李向陽指著家中的供熱管道,向記者講述著生活的變化,言語間滿是欣喜。
民生工程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為讓這份“溫暖”長效延續,市熱力有限公司持續強化工程質量監督和技術指導,并為相關改造用戶提供每平方米4元的補貼及一對鎖閉閥,切實降低了居民負擔,讓民生工程更有“溫度”。
從市人民路學校家屬樓北樓的施工熱潮,到禹香苑小區的大力宣傳,再到種子公司家屬院的暖意融融……我市老舊小區供熱管網分戶改造不僅解決了老舊小區的供暖難題,更讓民生溫度直抵人心。隨著越來越多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冬日里的陣陣暖意,正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中最動人的民生注腳,見證著“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
記者 王月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