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藝術公益課堂流淌出的幸福

?——運城市文化館藝術培訓班見聞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23

推開市文化館排練廳的大門,一陣悠揚的樂曲傳來。8月19日上午8時,這座四層小樓已經熱鬧起來——手持功夫扇的學員翩翩起舞,白發老人認真聆聽攝影課程,合唱團成員討論著一首抗戰歌曲的聲部……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匯聚于此,共同繪就一幅生動的城市文化生活新圖景。作為全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市文化館近年來推出公益藝術培訓項目,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其中。

舞動健康:海派秧歌里的銀發風采

三樓舞蹈排練廳里,“蹲、起、繞……合扇,十字步”的口令聲此起彼伏。20余位中老年學員正專注地學習國家廣場舞海派秧歌規定動作。

帶隊老師趙小菊邊示范邊強調:“這里是脆扇,不能柔,胳膊梗住……今天學新舞蹈,就學6個八拍。來,先把4個八拍過一下,大十字步之后,收腳、上左腳……”

“學員們都非常喜歡舞蹈。非常感謝相關部門對群眾活動的支持,給大家提供了這么好的平臺。”趙小菊告訴記者。

退休會計趙小菊,參加市文化館文藝骨干培訓活動已有十余年,現在已成為備受學員歡迎的舞蹈老師。

66歲的退休教師王良敬是其學員中的一員,3年前零基礎開始學習舞蹈。“現在感覺身體更健康了,還培養了一門愛好。我們的《圪梁梁》還獲得過華北五省區市舞蹈大賽獎項呢!”她自豪地說。

上午9時,一群學員揮舞著紅色功夫扇,演繹舞蹈《精忠報國》。這支堪稱“河東娘子軍”的團隊,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笑著說:“看到學員們自信而快樂,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意義了。”

歌聲嘹亮:紅色旋律中的時代回響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四樓合唱排練廳傳來激昂的旋律,市文化館映山紅藝術團正在排練。 團長孫艷萍是供電公司退休職工,她的團隊近期還排練了《長征組歌》,共籌備10首歌曲,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做準備。“《愛永在》《在太行山上》等節目將參加年終的群眾文化培訓成果精品節目展演。”孫艷萍說。

“這些正能量歌曲非常具有感召力。”孫艷萍說,“銘記歷史,吾輩當自強。”我們的隊伍堅持公益演出10年,平均每年演出上百場,足跡遍布特殊教育學校、敬老院、福利院,以及景區、社區和企業等。

鋼琴旁,指導老師王瑋茜逐句講解:“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要慢慢推到這一句上。”她邊彈琴邊強調每個詞的情感處理:“這個詞要漸強,這個詞要收……”59歲的隊員張紅聽得入神,從事財務工作的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加入合唱隊已12年,“抗戰歌曲激勵人心!專業老師讓我學到了很多,從不會唱到掌握了專業唱法。我們來自各行各業,因為共同的愛好組成團隊”。

合唱為學員們帶來了快樂,也傳遞了正能量。“歌詞每個字的意義和感受,老師都講解得非常清楚,大家唱起來就更富有感情了。”孫艷萍介紹。

多元綻放:藝術培訓里的文化惠民

四樓的剪紙攝影室內,五彩斑斕的攝影作品貼滿墻壁。老師正在講解攝影技巧:“水花濺起來的瞬間需要快速抓拍,這里用閃光燈是為了提高拍攝速度。”

而在走廊另一端,模特隊的學員們正撐著油紙傘,踩著節奏練習步伐。運城群星鳳兒男模隊隊長寇巧鳳介紹,團隊成立于兩年前,成員都是60歲至70歲的退休人員,集中展現老年人昂揚的精神風貌。

“拿上帽子,我們接下來由男隊員來參演……”寇巧鳳指著收納柜說,她的指令在學員中激起一片歡聲笑語。“這或許就是公共文化服務最動人的模樣——讓藝術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讓城市的文化土壤更加肥沃豐饒。”

在這里,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而是融入日常的柴米油鹽。一位退休職工的話或許最能代表學員們的心聲:“以前總覺得藝術離我們很遠,現在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值得一提的是,7月22日至8月15日,市文化館精心策劃的暑期免費公益課堂,走進中心城區四季綠城社區。連續4周,每天上午9時至11時,孩子們懷揣著對藝術的熱愛與好奇來到社區活動場地,等待著專業老師們的精彩授課。周二剪紙課程、周三書法課程以及周四美術課程,都精準地契合了青少年的興趣點與文化需求。

“此次將公益課堂送進四季綠城社區,真正做到了把地道的河東文化送到孩子們的家門口。這種文化與社區相結合的模式,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也為社區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說。

從舞蹈到合唱,從攝影到模特,從書法到美術,市文化館的公益培訓活動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市民的文化生活。在這里,藝術成了普通百姓觸手可及的精神食糧。青少年參加暑期公益課堂,退休人員重拾青春夢想,文藝愛好者實現藝術追求,廣大群眾在參與中提升審美素養——這正是公共文化服務最生動的寫照。市文化館培訓部負責人介紹,今年新增了古琴、新疆舞等課程,各藝術培訓班加起來有41個,培訓人數超2000人。一年來,市文化館舉辦公益演出百余場,服務市民近30萬人次。

“這里讓我深刻體會到藝術教育的普惠價值。在這里,我看到自閉癥兒童在音樂中綻放笑容,看到外來務工人員因舞蹈找到自信,看到退休老人在書畫班重獲社交樂趣。藝術不僅陶冶情操,更能治愈心靈、凝聚人心。這種潤物無聲的力量,正是城市文明最深厚的底蘊。”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稱。

記者 趙卓菁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