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8-05
記者 樊慧敏 范楚喬

復鋪后的禹西路 記者 茹雅 攝
道路是城市的“經脈”,其通達度和舒適度直接關系著市民的日常出行體驗和生活幸福指數。中心城區主干道寬敞、街巷細密,這些道路如同城市“血管”,日夜奔流著不息的生命活力,串起煙火氣和生機。
近年來,城市道路更新改造是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復鋪路面、修復破損道路、完善配套設施等一系列提升改造舉措,市城市管理局持續推進中心城區道路品質提檔升級。煥新的道路不僅讓市民日常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更提升了城市的整體“顏值”,讓市民的心也跟著更加亮堂。
復鋪改造 提升道路品質
“這條路建成有些年頭了,原來路面出現了多處破損現象,開車經過總會突然顛一下。現在復鋪后整段道路簡直大變樣,不僅看起來更加美觀大氣,出行也更舒適了。”市民宋女士說。
7月30日,中心城區禹西路(魏風街至紅旗街)非機動車道通車,至此,禹西路(禹都街至紅旗街)復鋪工程全部完工,路面原有的塌陷、龜裂、坑槽等“病害”已消失不見,整段道路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均實現煥新升級。
新鋪的路面烏黑發亮,且更加平整開闊。主車道上標識標線清晰,車輛往來穿梭其間,非機動車道上市民有序通行,一派秩序井然的景象。據悉,整個復鋪工程全長兩公里,改造內容包括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綠化帶連接處、交叉路口等路面修復工程。
選用玄武巖改性瀝青混凝土,采用特殊工藝對路面基礎進行找平處理,重建沉降、網裂區域的部分地基并進行瀝青混凝土找平處理……這些細節和施工方式兼顧了舒適性和暢通性,使路面呈現出“黑、平、耐”的效果,確保了路面平整度和舒適性,是對城市肌理所進行的“煥新手術”。
修復破損 消除道路“病害”
近日,有不少家住紅旗東街的市民發現,市中心醫院南門附近的非機動車道變得平坦了,原來的塌陷、沉降路面已經被“復原”。
市民周先生每天下班回家都會經過此處,看到路面被修復后,他總算放下心來:“之前這里路面下沉較嚴重,每次騎車經過坑洼路面,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摔倒。多虧政府部門及時發現,修復好的路面平整結實,我心里踏實多了?!?/p>
近期,城市管理部門修復的沉降路面不止這一處。市市政公用服務中心在日常巡查工作中,發現紅旗街有4處路面存在沉降現象。該中心立即安排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進行全方位勘查。針對不同成因的沉降問題,該中心迅速制訂出兼具科學性與針對性的修復方案,并迅速開展道路修復作業。目前,道路修復工作正穩步推進,已有3處道路完成修復任務,剩余1處正在全力施工。
修復這些破損路面猶如消除道路“病害”,亦如為城市肌理撫平傷痕,讓道路重獲“健康”。
完善設施 通行邁向舒適
道路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影響市民日常出行體驗的一個重要方面。
去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聚焦城市道路品質提升,對中心城區多條道路實施“七合一”雨污分流及防洪排澇提升工程,并對部分老街的附屬設施同步更新,全面推動中心城區道路從“通行”功能向“舒適”體驗升級。
今年上半年,這幾條道路的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不僅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煥然一新,人行道換上了新型透水磚,配套的公交站臺、綠化帶等也都換了“模樣”。公交站臺的灰色新型透水磚美觀新穎,無障礙通道顯眼、方便;道路兩側的綠化花木重新規劃、種植,綠化效果直接提升;帶有“運城”字樣的新路燈造型別致且明亮,不僅照亮了夜路,更把城市的故事揉進夜色中。
家住中銀南路附近的張先生高興地說:“現在的中銀路不僅看起來漂亮,走起來也舒適。以前下雨都不敢出門,現在鋪了透水磚,再也不用擔心路滑了?!?/p>
完善的道路設施如同城市的妝容,讓城市處處透著精致與利落,恰到好處的“提亮”,讓城市更具精氣神。
道路更新,讓生活更美好。隨著出行通達度和舒適度的提升,市城市管理局還將進一步推動城市道路品質提升,讓更多道路實現“舊貌換新顏”,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城事心聲
復鋪后的道路黑亮平整,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沉降路面修復后,市民出行不再提心吊膽;道路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日常出行更加便捷舒適……這些看似尋常的道路變化,實則是城市管理溫度的生動注腳。
從瀝青攤鋪時的精準把控,到沉降地基的及時修復,再到人行道防滑磚的細心鋪設,每一處細節都藏著城市管理者對民生需求的敏銳捕捉。
相信在城市管理部門的努力下,城市道路將進一步實現煥新升級,一條條道路連接起來的,不僅是城市發展的美好圖景,更是人民群眾美好的幸福生活。
記者 樊慧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