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02
本報特約通訊員 張 輝
今年以來,垣曲縣將“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檢驗作風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創新推行“四輪驅動”工作法,在交通出行、居住安全、教育保障等領域辦成一批民生實事,以實干擔當踐行初心使命,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作風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廣開言路聽民意,精準鎖定民生需求”是“四輪驅動”的第一輪。群眾的呼聲就是工作的號角。垣曲縣構建起線上線下立體化的民意征集網絡,24小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全天候暢通,黨員干部深入小區、農村走訪,社區服務點與“社銀合作”服務隊協同聯動。通過發布《關于公開征集社情民意的通告》,累計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數百條,梳理形成涵蓋多類別的民生實事清單。
為讓每一條訴求都落地有聲,垣曲縣對線索按領域分類,聚焦重點領域建立問題臺賬,明確責任單位和辦理時限,實行銷號管理。同時,通過政府官網、社區公示欄等平臺定期公布辦理進展,對未按時完成的事項下發督辦函,形成“征集—辦理—反饋”的閉環機制,推動整改完成率達100%,真正實現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靶向發力解民憂,分類施策彰顯實效”構成第二輪。在垣曲縣食用菌產業園,嶄新的免費公交專線每天準時穿行,農忙時節還會靈活調整運營時間,曾經困擾園區工人的“出行難”迎刃而解,這是該縣聚焦民生痛點精準施策的生動縮影。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學生出行問題,垣曲縣投入資金開通校車,配備交通安全員,免費接送鄉村初中生,既保障安全又減輕家庭負擔。在居住安全領域,該縣系統推進安全防控設施升級,為多個小區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為住宅電梯加裝梯阻系統,從源頭上消除“飛線充電”和電動車入戶隱患。
民生保障“兜底線、保基本”。垣曲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維修改造工程,對多個鄉鎮行政村的供水工程修繕提升,惠及眾多群眾;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創新服務暖民心,多維舉措提升體驗”是第三輪。“以前認證要跑好幾趟,現在干部上門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新城鎮和諧新村小區的83歲文冬梅老人的感慨,道出了垣曲縣“流動服務”的溫度。該縣設立“養老保險資格認證流動哨”,為行動不便群眾提供上門服務;“流動車管所”每月深入基層辦理電動車上牌,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
科技賦能讓服務更精準。垣曲縣投入資金搭建的“互聯網+校園食品安全數字管理平臺”,對多所學校的食品加工、餐具消毒等環節進行AI智能監管,守護著學生的飲食安全。針對特定領域難題,開展專項行動精準破題:黃河休禁漁期小浪底水庫專項捕撈試點啟動后,幫助漁民增收;水利部門開展農村供水工程“地毯式”排查,新建水源、更換管網,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建章立制固成果,常態長效惠及長遠”形成第四輪。一件實事的解決,更要帶動一類問題的根治。垣曲縣十分注重以制度建設鞏固民生成果,建立多部門聯合辦公機制,多次召開聯合會議,解決跨領域難題。社區、電力、消防等部門協同調研、現場辦公,高效完成多個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安裝。
政府購買服務讓民生保障更可持續。通過購買服務開通校車并配備專業安全員,保障鄉村學生安全出行;投入專項資金運營公交專線,節省行政成本。此外,垣曲縣對已辦結事項開展“回頭看”,回訪群眾多人次,解決新發現問題多件,扎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垣曲縣以“四輪驅動”工作法為抓手,用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讓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在作風建設的實踐中書寫著為民服務的新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