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官道河:山水城融合發展的探路之作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7-25

一條河“妙筆生花”,將樊村水庫、安邑水庫等散落水體串珠成線,形成一條碧波萬頃、會呼吸的生態走廊;

一條河自北向南,與正在橫空出世的鹽夢長廊在鴨子池畔親切“握手”,“一橫一豎”勾勒出運城山水城融合發展的宏大寫意……

這就是,官道河!

7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堅持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系統謀劃”,“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

城水相融,人水共生。從水患四伏到清波安瀾,從荒草叢生到鳥語蟬鳴,全長13.256公里的運城市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正揮毫潑墨,酣暢淋漓地刷新著運城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紀元。

官道河樊村水庫段開放區域

 高位謀劃,發力“活水繞城”

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水有源,故其流不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5次視察山西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運城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政策機遇,成為全市上下共同的決心和行動。去年年底以來,“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的制定特別是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提出,使山水城融合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為中心城區貫穿南北的重要生態廊道,官道河曾一度面臨水系不連通、水體自凈能力差、部分河段失去行洪能力、河庫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早在2019年,市委、市政府就著手對官道河城外段老河道即涑水河至尊村引黃渠陽倦閘段進行簡易改造,但僅限于疏通河道、防洪排澇等基本功能的提升。

清淤疏通

2020年,市委、市政府經過廣泛深入論證,決定實施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進一步將尊村引黃渠陽倦閘至鴨子池段納入治理范圍,重點解決防洪能力不足、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

2021年4月,總投資25.81億元的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開工建設。整個項目北起官道河鹽湖區陽倦閘,向南穿越中心城區,連接樊村水庫、安邑水庫、八一水庫等,最終與鴨子池相連,形成“一河四庫”的城市生態走廊。該項目主要通過河道疏浚、河庫整治連通、生態修復、景觀建設等措施,完善官道河防洪、灌溉、供水、抗旱、生態五大功能,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改善中心城區水環境質量,打造城水相依的生態宜居城市。工程采取EPC總承包模式,由市水務局牽頭實施。

“總的來看,中心城區北高南低、東高西低,自北向南可以自流,自東向西可以自流,具備河庫連通的天然優勢。”運城市水務局副局長黃山石說,“通過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讓分散在中心城區各單元的雨水、城市中水流起來、動起來,可以實現活水繞城、變廢為寶。同時,以主河道為線打造城市綠洲‘濱水經濟’,可有效提升城市品位、生活品質。”

 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平面圖

從“水”出發,扛鼎發展擔當

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是運城中心城區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該河道全長13.256公里,總占地5000余畝,涉及市、區多個行政企事業單位特別是鹽湖區姚孟、安邑、東城3個街道12個行政村,而且樊村水庫、安邑水庫等三個水庫周邊環境臟亂差,治理任務繁重。最重要的是,沿線存在多處歷史遺留的土地征收問題。

如此大的戰場,是責任擔當的大舞臺,也是創新作為的大天地。著眼“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規劃讓城市更美麗”,立足構建城市生態水環境格局,作為項目牽頭單位的市水務局一班人精準策劃,致力于以水為媒、以水為魂,在城市中央打造美麗、清潔、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把大美運城建設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相融”的幸福宜居新家園。

黨建引領,動能澎湃。市水務局黨組與中國化學運城項目部成立聯合黨支部,把支部建在項目上,把黨員和骨干力量放在關鍵崗位,凝聚起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在工程一線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抽調20多名業務骨干組成工作專班,成立征地拆遷協調專班、手續辦理專班、技術質量專班,日夜駐守工地,全方位保姆式地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官道河大橋

立足安全發展、對人民負責,工作專班制定了“三不動工”原則:土地手續沒有辦結的不動工,環保措施沒有落實的不動工,群眾矛盾沒有解決的不動工。這些剛性約束,確保了工程的安全規范。

“土地手續的辦結,涉及村、街道、區、市、省多個層面,有時一等就是幾個月甚至半年。”項目負責人說,“但是,時間不等人,決不能讓土地手續遲滯成為躺平不干的理由。”

致力于效率最大化,工作專班千方百計優化工作流程,將每一項土地的辦理手續辦理時限壓縮到最短,大約4個月就能完成。采取“壓茬推進”的方式,在一個工程段手續辦結后立即開工,同時辦理下一個工程段的手續,實現了施工項目的無縫銜接。如此一來,確保了整體工程進度按照原計劃實施。

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推進到哪里,解決問題的答卷就鋪展到哪里。截至目前,已平穩征收土地3800畝,涉及群眾2462戶,并徹底消除了一系列歷史遺留矛盾和不穩定因素。位于樊村水庫沿岸的王七紅魚池,早些年被原運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征收后,補償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這一次,工作專班推心置腹,與王七紅反復溝通協商,曉之以法、動之以情,最終達成了征收協議,使其心悅誠服退出經營。因歷史問題擱置多年、銹跡斑斑的王富康“廠房”,這次也順利予以拆除……

 芳容初綻,果然不負眾望

音樂噴泉

功夫不負有心人。截至目前,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3.62億元,占總投資的52.8%。從工程分項形象進度看,已完成兩段河道一座大橋工程建設任務,特別是樊村水庫、安邑水庫部分建成片區已對外開放。

針對樊村水庫段,主要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要求,緊抓水安全保障,切實做好河道保暢,通過加強管網建設、河道清淤除障、生態修復、綠化美化、河湖連通等措施,實現水環境修復治理。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今年是栽種荷花的第4年,栽種面積已擴大至8000余平方米。荷花不僅觀賞性強,蓮藕還可以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針對安邑水庫段進行生態修復,一方面利用安邑水庫的良好生態資源,結合舜文化、魏豹城遺址、安邑古城文化,沿水庫增加游憩場地及服務設施,搭建集休閑娛樂、文化展示于一體的親水休閑娛樂平臺;另一方面在滿足城市雨水排放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河道蓄水、復合生態等,打造城市水系生態廊道。

岸綠水清

芳容初綻,果然不負眾望。先后于去年6月1日和今年1月26日向市民開放的樊村水庫涑水橋以北片區、安邑水庫鋪安街片區,每一次“開園迎客”,都令運城及周邊縣市群眾奔走相告、趨之若鶩。

樊村水庫涑水橋以北片區目前開放區域1650畝,含水面700畝。目前,入園進口4個,游樂設施和體育場館已正常對游客開放,主入口公交車業已開通,荷花園、彩虹橋、粉黛亂子草已成為網紅打卡地。還有多種鳥類在這里的水面上棲息,尤其是去年冬天天鵝也光顧了此處。

禹都公園一角

安邑水庫鋪安街片區目前開放區域534畝,含水面300畝。區域內的各種綠色植物映入眼簾,高大的行道樹郁郁蔥蔥、低矮的喬灌木交相輝映,尤其是步入大門的稼穡花田區域種植了丁香、月季、迎春、馬藺、金光菊、連翹、粉黛亂子草、木春菊、金娃娃萱草等多種開花植物,春夏之交形成的花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游玩、拍照留念。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從一處區域的生態涅槃,到整座城市的綠意鋪展,官道河兩岸的生態向好,正是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市品質全面提升的生動縮影……目前,安邑水庫鋪安街區以東部分和樊村水庫涑水橋以南片區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施工人員正在抓緊后續的鋪裝及配套設施建設。待到這兩片區域完工開放,城市綠地將實現“擴容”,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將進一步提升。

官道河,一條曾經“消失”又再次重生的生態之河,一條彰顯“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的戰略之河,一條承載山水城融合發展新希望的發展之河,必將成為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的壯美畫圖。 (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