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22
運城晚報訊(記者 王斌 景冬波)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7月20日,來自我市及陜西等地的20名青年戲曲精英齊聚運城學院,開啟為期一個月的蒲州梆子特技絕活專題培訓,這是蒲州梆子特技絕活首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支持,意味著它將重獲新生,煥發時代光彩。
蒲州梆子也稱蒲劇,起源于運城永濟(古蒲州),作為中國梆子腔系的母體,素有“梆腔鼻祖”之稱。其表演程式豐富,以30余種特技絕活為突出特色,一度吸引眾多“兄弟劇種”爭相學習。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特技絕活面臨傳承的挑戰。
為搶救、保護蒲州梆子特技絕活,在山西省開戲曲表演本科段培養之先河的運城學院,于2024年5月份開始申報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并順利通過評審,成功獲得60萬元項目資助金。
運城學院音樂系負責人楊高鴿介紹,本次培訓學員來自我市各大劇團以及湖南長沙、陜西渭南等地,都是45周歲以下的中堅力量。培訓選擇擔子功、椅子功、帽翅功、亹屁股功、紙幡功、蛤蟆功等13種蒲州梆子特技絕活為主要內容,聘請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等10余名戲曲名家組建教學團隊,采用經典劇目傳承與特技絕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國家藝術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于2013年12月設立的公益性基金,旨在繁榮藝術創作、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培養藝術人才、推進國家藝術事業的健康發展。該基金評選要求嚴、標準高,每年通過率僅在百分之七左右。在楊高鴿看來,運城學院首次申報這一國家級項目便順利通過,一方面得益于蒲州梆子特技絕活的稀缺性和豐富性,另一方面得益于運城學院7年來在戲曲本科人才培養方面打下的堅實基礎。
參與本次培訓授課的山西省蒲劇藝術院院長賈菊蘭說,國家級人才培養項目首次聚焦蒲州梆子特技絕活,彰顯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導向。它無疑能讓蒲州梆子老前輩留下的寶貴財富,成為高素質人才“守正”的根本,滋養這一劇種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