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17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五洲觀瀾小區的“愛心商鋪”里,外賣小哥從這里取走了免費提供的公益水果;黃金水岸社區的河東書房里,崔成群老人伏案潑墨,正為朋友即將開張的新店題寫一副賀聯;路家莊村電商服務中心分揀包裝車間里,村民們正將鮮桃打包裝箱;天茂城社區的“文明集市”上,套圈贏蔬菜趣味游戲區傳來陣陣歡笑……這一幅幅鮮活場景,共同勾勒出鹽湖區以“一號工程”力度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的生動畫卷。
今年以來,鹽湖區錨定“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將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作為一項全局性、牽引性工程,聚焦“八個更加”具體目標,通過織密組織體系、激活末梢神經、創新制度機制、專班聯動攻堅、典型示范引路、制度集成創新,推動基層治理從“點上盆景”向“全域風景”轉變,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全面重塑、治理能力整體躍升,為“運城之治”貢獻了鮮活的“鹽湖之為”。
組織筑基
織密體系強堡壘 聯動攻堅破難題
在北城街道星河尚品小區黨群服務站內,一面“微心愿”墻上張貼著居民寫下的心愿單。其中,“希望建設充電車棚”“更換破損存在安全隱患的棋牌桌”等訴求清晰可見。星河社區黨支部聚焦這些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迅速行動落實。如今,黨群服務站外新建的電動車充電棚已投入使用,嶄新的象棋桌也已更換到位。該社區負責人現場指著這些新設施表示:“群眾心頭這兩件事,如今都安穩落地了。”
星河社區按照“五有”標準推進小區黨群服務站應建盡建,將小區黨群服務站建成居民矛盾糾紛的調解室、共建共治的議事廳,每季度召開由社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委會、黨員代表共同參與的“鹽鄰有約”議事會,成功解決小區充電樁安裝等難題。“黨組織牽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扯皮少了,合力強了。”該社區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
基層治理的核心在于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鹽湖區創新構建“區委統籌—專班推進—鄉鎮落實”三級聯動體系,推動治理觸角直達“最后一米”。
區委統攬,抓綱帶目明路徑。鹽湖區委將示范區創建置于全局核心位置,區委書記掛帥協調,結合鹽湖實際,精準制訂工作方案,將創建任務細化為基層組織建設、集體經濟提質等六大方面25項任務54條具體舉措。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區委黨建辦、區委督查室組建聯合調研組,深入一線開展綜合調研,精準把脈問題癥結。建立“發現問題—建立臺賬—督導整改—審核銷號”的閉環流程,對問題分類分級,明確責任人、整改期限,強化跟蹤問效,確保問題整改見底清零。
專班攻堅,靶向發力求實效。圍繞創建核心任務,成立基礎工作、強基賦能、作風建設等8個實體化運作專班,形成“專項攻堅+整體聯動”的高效格局。基礎工作專班按照“基層全量清底、條線優化整合、逐步全面推廣”思路,選取龍居鎮和中城街道作為試點,統計梳理各類基層工作報表514份,42家區直單位認領,摸清全區各類報表底數,為“基層報表只報一次”打下堅實基礎。社會綜治專班深入推進“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行動,全面加強區鄉兩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持續用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232”工作法,發動25名專職民調員、800余名網格員和1500余名平安志愿者排查化解矛盾問題142起,助力創建更高水平的平安鹽湖、法治鹽湖。宣傳推廣專班創新打造“文明集市”品牌,集成政策咨詢、便民服務、文化體驗、健康體檢、愛心義剪、免費磨刀等功能,讓群眾在“趕集”中享受便利,目前已累計舉辦91場、服務群眾2.3萬余人。明責減負專班秉持“明責定界、減負增效”原則,指導21個鄉鎮(街道)全面編制履行職責事項清單,每個鄉鎮(街道)平均履職事項302項,著力構建起運轉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機制。作風建設專班圍繞強化紀律教育,分批對100余名科級領導干部及50余名年輕干部進行紀律培訓,堅持把示范區創建工作同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同抓共治,鄉鎮紀委和派駐紀檢組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為開展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全力保障示范區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鄉鎮協同,因地制宜創特色。各鄉鎮(街道)圍繞重點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協同發力,推動治理模式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從“單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轉型,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治理路徑——東城街道禹都花園社區打造“黨建+物業聯建”模式,建成多功能黨群服務中心,解決非機動車停放、綠化改造等難題;東郭鎮界村推行“陽光治村”,每月公示財務支出,推動集體經濟年收入穩定在10萬元以上;金井鄉金井村將書法文化融入紅白事,以文化人,倡導移風易俗,涵養文明鄉風;馮村鄉新杜村蒲劇小劇團自編《彩禮風波》等劇目,用鄉土文化唱響文明新風。
服務連心
精準滴灌暖民心 激活末梢優體驗
近日,在安邑街道任村低保戶葉汝懷家中,安邑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指導這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首次線上低保申請。
日前,鹽湖區智慧民政社會救助服務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全區困難群眾通過手機端即可完成低保、特困等八類社會救助申請,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鹽湖區將建強黨的基層組織作為治理現代化的“先手棋”,著力強陣地、抓隊伍、優服務,構建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新格局,讓“幸福在家門口”可感可及。
陣地升級,打造溫馨“紅色家園”。堅持“建管用”并重,加強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針對老舊社區陣地缺失、狹小、陳舊問題,通過改造擴建、適老化親民化改造,增設愛心食堂、親子樂園、舞蹈排練廳等特色功能區。統籌轄區資源,聚焦新就業群體“充電難、進門難、喝水難”等問題,在社區顯著位置及“暖新驛站”提供免費飲水、充電、休息等“六有七服務”。今年以來,鹽湖區依托陣地舉辦“我們的節日”、公益課堂等志愿行動、便民服務等活動300余場,真正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和幸福港灣。
力量下沉,構建治理“共同體”。以黨員“四雙”機制為抓手,不斷壯大基層治理骨干力量。推動全區70余家區直單位黨組織全覆蓋包聯社區,2800余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小區報到,常態化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動態完善在職黨員、特殊群體、問題訴求“三本臺賬”,精準制定任務、資源、目標“三張清單”,強化供需匹配。引導在職黨員結合崗位職責,認領政策法規、文明衛生、安全巡邏等崗位,并發揮專長提供民事調解、就業指導、法律援助、特困幫扶等專業服務,形成強大治理合力。
服務創新,實施精準“暖心工程”。以城市“鄰里善治”工程為抓手,著力構建“家門口”服務體系。在小區層面打造“鄰里之家”,深化“五有”小區建設,推廣“鹽鄰有約”議事法,健全黨建引領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管會)、物業企業協調運行機制。聚焦“一老一少一困”特殊群體需求,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義診、智能手機助老培訓,開設美術、書法、樂器等公益課堂,提供上門辦證服務,實施空巢老人“一對一”關愛行動等,實現服務供給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發展賦能
強基共富惠民生 鄉村煥發新活力
仲夏時節,走進龍居鎮趙村綠天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溫室大棚,滿目蔥蘢。翠綠的百香果藤蔓纏繞向上,甘蔗苗已躥至一人多高,木瓜、香蕉等南方果苗在此“安家落戶”,“南果北種”的景象生機勃勃。
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正是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生動實踐。該合作社擁有163座日光溫室大棚,占地514畝,102戶村民入股。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整合資源,引領“南果北種”,棚內甜瓜于年初上市即熱銷。合作社年收益可觀,直接帶動就業300余人,間接帶動500余人,成為強村富民堅實平臺。
同樣以黨建促產業發展的還有東郭鎮下段村的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該村以黨建為引領,投資1000萬元建成150畝園區,主打精品西紅柿種植與蔬菜育苗。創新“錯季種植”提升附加值,構建“產地直供+電商平臺+同城配送”供銷鏈,對接大型商超穩定訂單,實現產銷高效,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下的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新路子。
鹽湖區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互促共進,將治理效能轉化為發展動能和惠民實效,做實民生工程,提升幸福質感。
資源統籌聯動提效。鹽湖區鼓勵各村盤活閑置資源,因村施策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探索“股票田+采摘園”模式,東郭鎮東郭村、解州鎮曲村等文旅產業帶沿線村,利用流轉土地建設草莓、西紅柿等采摘大棚,通過發展觀光農業實現集體增收。推廣“運動館+倉儲點”模式,姚孟街道岳壇村、陶村鎮張孝村等城中村、城郊村,建設集體廠房公開發包用于籃球館或倉儲物流站點,在滿足服務功能的同時給集體帶來可觀收益。創新“合作社+飛地經營”模式,以地域相連、產業相近為紐帶,支持王范鄉5個村聯建甜瓜種植園、上郭鄉6個村聯建溫室油蟠桃示范園等項目,通過村企結對、村村合作,實現“一村富”帶動“連片興”。
“三資”閉環規范監管。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為契機,全面推行“四個一致”底數核查法和“三核對兩檢查”合同清理機制,摸清集體資產資源真實家底;健全集體經濟組織機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規范財務收支、資產資源管理、兩平臺數據推送閉環管理等七大流程圖,常態化開展“清化收”年度回頭看,全面摸排農村集體“三資”底數,登記建立“三資”臺賬,確保管理常態長效,進一步提升了村級資產監管使用水平,為農村改革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基礎支撐。
產業主體精準升級。持續做強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村經營主體,對1338家合作社分級建檔,扶持運營主體不斷延伸加工、文旅產業鏈,引導“空殼社”按法定程序辦理注銷手續。發揮紅香酥梨、韭菜等特色農業優勢,培育國家級示范社13家,不斷提升鹽湖農業“特”“優”戰略優勢。
“新農人”計劃集智聚力。堅持用什么學什么,集中培訓高素質農民160余人。依托農民夜校和文化禮堂,舉辦育種、施肥等技能講座60余場,建立良種培育、果樹修剪等多種類型的“本土專家”資源庫,不斷孵化“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在上郭鄉路家莊村、金井鄉貴家營村建設直播帶貨基地,帶火了一批農村“網紅達人”,促進了農產品的線上銷售。積極實施鄉村人才“梧桐計劃”,回引一批90后鄉村新農人——解州鎮曲村高金凱精心打造了一座草莓采摘園、上郭鄉上段村李軍用科技賦能打造西瓜種植基地……老中青相結合的新農人隊伍初步形成,一批批鄉土人才在鄉土產業發展中各顯其能,人才動能在鹽湖鄉村振興的熱土上不斷匯聚。
從三級聯動的組織創新到民生痛點的精準施策,從“陣地親民”的環境營造到“制度閉環”的規范監管,鹽湖區的生動實踐,深刻詮釋了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制度優勢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組織活力如何升華為民生福祉的創新路徑與實踐邏輯,實現了治理有力度、服務有溫度、發展有速度、群眾有滿意度。
站在新起點,鹽湖區正以“開局即加速、起步即起勢”的奮進姿態,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實踐,“熱愛鹽湖、共促發展”的凝聚力、向心力正加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鹽湖樣板”成效正進一步顯現。這一探索,不僅為鹽湖大地繪就了和諧善治的幸福圖景,更將為運城市全力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注入澎湃的鹽湖動能、書寫“運城之治”的嶄新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