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銅鍋里的晉南味道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09

在新絳縣,大街上的新絳銅火鍋店隨處可見,中午時分,每家銅火鍋店的桌子上,都放置著一個個銅鍋,鍋內咕嘟作響,炭火在爐膛里明滅跳躍,圍坐在一起的食客一邊說笑一邊用筷子夾著菜……

新絳銅火鍋是當地傳統風味名菜,一鍋可納“百味”。當地人在逢年過節或親友相聚之時,都喜歡圍坐一桌,端上一份熱騰騰的新絳銅火鍋,滾沸的銅鍋,在這座古老的縣城里已經不可或缺,將歷史與煙火、匠心與日常、鄉愁與思念,如此奇妙地熔鑄在一起。

2022年,我市確定“四菜一湯一餅”為運城餐飲的典型代表。其中,“四菜”里的涑水河火鍋即為新絳銅火鍋,是我市一大特色美食。近日,在市、縣商務部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記者來到幾家涑水河火鍋店,感受這種美食的獨特“魔力”。

新絳海泉美食坊內,工作人員在給銅火鍋裝置食材。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火鍋湯底,站穩C位

中午12時,走進新絳海泉大酒店一樓的海泉美食坊,只見人來人往,每張餐桌上都點有一個銅火鍋,爐內火光閃閃,鍋中的食物沸騰,大家圍鍋而坐,大快朵頤。

與川渝火鍋、老北京涮肉不同,涑水河火鍋并不是涮著吃的,而是采用銅火鍋為器皿,把食材一層一層碼放在火鍋中,在吃的過程中用木炭加熱,并不斷添加湯汁,這可是不少新絳人從兒時就有的火鍋儀式感。炎炎夏日,新絳人如此鐘愛這口熱鍋,除了好吃之外,還有就是這樣的儀式感以及它所承載的記憶。

“先用白菜打個底,放一層豆腐后,撒上貢米碎和生姜,再放一層海帶、一層粉條,再依次擺放一層排骨、一層丸子、一層馬蓮、一層酥肉片、一層五花肉片。一層一樣,層層加高,寓意步步升高。”正在擺放菜品的朱愛賢今年51歲,每天上午9時她便開始準備食材,食材擺放的次序和多少她早已了然于胸,“量要掌握好,每個鍋大小不一樣,食材量就不一樣。”

朱愛賢只負責裝鍋,加工肉、熬制湯還有專門的師傅。“火鍋好不好,嘗湯就知道。”在熬湯師傅李治穎看來,新絳銅火鍋的關鍵在于湯汁。熬制濃湯需要選用豬大骨、老母雞,再將黨參、白芷、當歸等十余種中藥材提前炒制好后加到老湯里熬煮。“我們店里的濃湯需要熬18個小時,這樣出來的味道更鮮。”李治穎說道。

火啦啦絳州火鍋店后廚,老板在為銅火鍋熬制高湯。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裝好食材的銅火鍋,澆上熬制的高湯,層疊的食材瞬間入味,火鍋鍋腹中放入燒紅的木炭,熬上10分鐘就可以上桌了,炭火烤制食材噴發出的香氣,疊加熬制數小時的濃湯,讓食客們垂涎不已。人們在食用的過程中,銅火鍋不斷加熱,湯汁會慢慢減少,所以飯店都會在火鍋旁放一碗老湯,等吃到差不多的時候,直接添加進去。火鍋底部的鐵箅子能通風供氧,保證炭火燃燒,且鍋內總是沸騰狀態,所以人們從頭吃到尾,菜、肉都是熱騰騰的。吃銅火鍋,大家都喜歡搭配饅頭,在銅火鍋燒得正旺時,把饅頭放在出火口,這樣不僅能調控火力,還能烤出焦黃香脆的饃片。

“我們酒店的海泉美食坊,主要供應銅火鍋等新絳特色美食。之前都是酒店內部客人點餐才會上,后來點的人多了,就專門成立了一個海泉美食坊,面向大眾。除了銅火鍋外,還有雞蛋璇子、生汆丸子湯等新絳名吃。”海泉大酒店總經理徐杰偉介紹。

“這兩年來旅游的人多,旅游團就餐非常多,有時候都供應不上。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我們能賣出差不多100個鍋。作為新絳美食酒店龍頭企業,推薦地方名吃、宣傳地方特色是我們的責任。”徐杰偉補充道。

在海泉美食坊的發展過程中,新絳縣商務局會同縣直相關部門,對食材選取、湯底熬制、擺盤造型都進行了精心指導,海泉大酒店等龍頭企業正是在這一標準的規范下,不斷提升菜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火啦啦絳州火鍋店的銅火鍋套餐。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燴”出晉南特色

“你看這里,白菜、豆腐、粉條、海帶、排骨、丸子、馬蓮、酥肉片、五花肉片,所有的食材都會在上午10點多備好,11點多顧客就來了。這些丸子、馬蓮都是我們自己制作的,每一樣食材都有它的講究。”火啦啦絳州火鍋店的老板胡鵬輝介紹說。

炸好的肉類、丸子、豆腐、白菜等混合在一起加湯燉煮。燴,是新絳美食最常見的烹飪方式,運用燴的手法,新絳人做出的新絳扣碗、卷子燴豆腐等特色美味,而這其中,新絳人最愛的,當屬涑水河火鍋。

經營銅火鍋十余年的胡鵬輝,多年前在一位老師傅那里學了這道菜的制作技藝。在他看來,涑水河火鍋看似簡單,卻不僅僅是鋪幾層菜、添幾勺湯那么容易。湯怎么熬、菜怎么選、肉怎么炸,都十分有講究。

雖然說濃湯是涑水河火鍋的精華,但燴在一起的各種食材也是功不可沒。

許多喜歡吃涑水河火鍋的人都知道,豬肉丸子、馬蓮可謂點睛之筆,不可或缺。豬肉丸子最是講究。“制作丸子的肉餡我們要求是6紅4白,也就是6分瘦肉4分肥肉,瘦肉選擇的是豬的前腿肉,再加上生姜、鹽、十三香、排骨粉等,用手團成所需的形狀,炸至金黃色即可。制作馬蓮也是選擇前腿肉,這個是純紅肉,不要肥肉,再加上十三香、排骨粉、紅薯粉面等等。”胡鵬輝介紹道。

此外,其他食材也各有說法。五花肉片要想吃起來肥而不膩,需先在水中煮一小時撈出,抹上一層蜂蜜再油炸;豆腐最好選用新絳縣泉掌鎮村民制作的漿水豆腐,白、嫩,后味甘甜,質地較硬,久煮不化;粉條則要選用當地農民制作的紅薯粉條。

  給胡鵬輝供應粉條的,是位于新絳縣古交鎮南蘇村的一家紅薯加工廠。“我們村制作紅薯粉條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了,一開始是用自己村的紅薯,后來供不應求,我們便開始從外面采購,主要是將紅薯加工成紅薯粉面和粉條。像火啦啦火鍋,我一次給他們供應300多斤的粉條,我這里供應的銅火鍋店能有四五家。”紅薯粉條供應商秦東發說。

正是因為對食材的嚴格要求,才最終燴出了這樣的一鍋美味。“我們是專門來這家店的,早就知道這家店的銅火鍋好吃,趁著今天中午有空,我就帶著家人一起過來了。”家住新絳縣的李先生帶著一家老小早早就坐在了店里,“在新絳,過年過節的時候幾乎家家都吃銅火鍋,尤其是正月初一,小時候大人說過年的時候不能炒菜,所以都是直接吃個火鍋,既好吃,家人聚在一起又熱鬧。”

不僅是逢年過節,在新絳吃席,也會看到銅火鍋的身影。“我們店里專供大席的968套餐,也就是9個涼菜,6個小吃,8個大菜,就包括火鍋,村里吃席基本上都有,這已經是新絳的一張特色美食名片了。”胡鵬輝笑著說。

“鍋氣”從何而來

涑水河火鍋可不止在新絳縣,在運城許多縣(市、區)里都有它的身影。

胡鵬輝雖然是新絳縣人,但他的第一家銅火鍋店卻開在了萬榮縣,“當時萬榮沒有銅火鍋店,所以剛開始干的時候不被顧客認可,萬榮人不了解銅火鍋,以為是涮鍋。每個顧客來店里,我都要給他講解,鍋里面有啥,和涮鍋有什么不一樣,講了半年多,老顧客多了,慢慢才有了人氣。”胡鵬輝回憶道,“干了一年半以后,那天是中秋節,人來得特別多,從那之后,店里基本上天天座無虛席。”

離新絳縣不遠的聞喜縣,一家名為永才銅火鍋的店里,也是坐滿了食客,每桌上都擺放有一個銅鍋,鍋內咕嘟咕嘟地煮著,人們拿著筷子吃得津津有味。在外地工作的王女士休假回家,便和家人一起到銅火鍋店聚餐,“在外面吃到的火鍋都是川渝火鍋,回到家里,就想嘗嘗銅火鍋,里面裝有各種丸子、肉類、蔬菜,很特別。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吃,會覺得非常溫暖。”

不僅在運城,在太原、臨汾等地方,也可以看到涑水河火鍋的身影。可以說涑水河火鍋之所以成為我市美食的一張名片,離不開無數像胡鵬輝這樣的人,他們踏實勤勞,不僅掌握了銅火鍋的制作技藝,還將這份美食帶到了更多的地方。

新絳古稱絳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許多地方傳統名吃。據說,涑水河火鍋就是明清時期,來自四川和陜西的商人從家鄉帶來的。“明清時期,新絳的商貿往來特別多,許多外地來的客商前來進貨,就會在這邊住上幾天。四川來的客商就帶來了銅火鍋,走的時候不要這個鍋了,鄉親們就把白菜、豆腐、粉條、海帶拿過來裝鍋,后來吃席的時候就用上了。”胡鵬輝說。

在新絳縣汾河灣市場附近,有一家店便是專門為銅火鍋店供應銅鍋的。“我們這里的銅鍋會根據不同要求來定制,從小號到大號都有,而且會根據店里要求為他們定制加厚煙筒。和我們合作的銅火鍋店有二十幾家。后半年賣得比較好,一天差不多可以賣五六十個鍋。”公社日雜陶瓷廚具店的老板廉榮笑著說。

一鍋食材,百味人生。從涑水河火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美食經濟的崛起,更是一座城市以“吃”為橋的文化自信——讓每一勺濃湯都熬煮著民生溫度,讓每一層食材都碼放著鄉愁厚度,這或許正是“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任務里,一種貼近民心的生動注腳。

本報記者 王新欣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