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09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智慧農業正以蓬勃之勢重塑傳統農業格局。近日,記者走進鹽湖區解州鎮社東村興盛豐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親身感受到智慧農業為研學帶來的全新視角與豐富內涵。
走進合作社,一排排蔬菜大棚宛如一片“銀色海洋”。棚內,顏色各異的小番茄綴滿枝頭,令人眼前一亮。這里種植著30多個品種的番茄,從清甜可口的“青甜2號”到散發著獨特香氣的“紫櫻桃”(又稱“巧克力西紅柿”),這些特色蔬果品種不僅填補了草莓空檔期的種植空白,延長了大棚效益周期,而且成為激發孩子們探索興趣的生動教材。
研學現場,合作社負責人劉秀峰化身科普導師,向孩子們詳細介紹各類番茄。“咱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綠顏色的番茄,成熟以后有點發黃,它叫‘青甜2號’,特別好吃!”劉秀峰拿起一顆,笑著問孩子們,“你們猜猜它為什么這么甜?”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現場氣氛熱烈。
園區內60余座“科技大棚”堪稱現代化的“植物工廠”,日光溫室、連棟式、鋼架棉被等多種先進棚型,通過精準的環境調控系統,打破季節限制。“像這個日光溫室大棚,是下挖式的,下挖半米左右,后面有土墻,冬天的時候基本上能保證最低溫度在15度左右,不用加溫,也適合植物生長。”劉秀峰拍了拍土墻,向孩子們解釋道,“就算外面冰天雪地,咱們棚里的番茄照樣能舒舒服服‘長大’。”
說到鋼架棉被大棚的降溫水簾,劉秀峰打開開關,水流順著水簾傾瀉而下:“這可是咱們應對酷暑的‘秘密武器’!天氣太熱,作物生長受限,通過水簾加濕降溫,再用風機把涼氣抽過去,大棚溫度就能降下來,要是用空調,那得多費電!”一旁的孩子們湊近感受涼意,紛紛發出“哇”的驚嘆。
每個大棚配備的智能農業設備“棚掌柜”更是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劉秀峰輕觸手機屏幕,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關鍵參數立即呈現,“現在開的是遠程控制,我手機一點,大棚就能自動開合。溫度太高,大棚自動開風打開;溫度太低,又會自動關閉,比咱們人還‘聰明’!”有孩子忍不住提問:“劉叔叔,這個設備是不是能讓番茄長得又快又好?”劉秀峰點頭笑道:“沒錯!這就是科技的力量,讓農業從‘靠天吃飯’變成‘知天而作’。”
除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施,合作社創新的“農業+旅游+教育”模式,更為研學活動增添了豐富的體驗。“以前覺得種地就是澆水施肥,沒想到現在這么高科技!”一位帶隊老師感慨道,“孩子們親眼看到這些智慧大棚,對農業的認知都不一樣了,回去寫作文肯定素材滿滿。”
通過研學,智慧農業不再是課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變得生動可感、觸手可及。在鹽湖區興盛豐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孩子們看到了現代農業的科技魅力與無限潛力,探索科學、熱愛農業的熱情被激發。未來,隨著智慧農業的不斷發展,相信會有更多這樣充滿科技感與趣味性的研學基地涌現,打開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新窗口,為農業現代化與教育事業的融合發展注入新動力。 (記者 王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