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05
5月29日,端午佳節臨近,一場熱火朝天的清潔家園志愿服務在臨猗縣臨晉鎮西關村廣泛展開。其間,鎮村黨員干部帶頭,共建單位積極參與,黨員群眾紛紛響應,共同營造整潔有序、文明祥和的節日環境。
這是臨猗縣廣泛開展“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主題活動的一個縮影。今年端午節期間,像這樣的活動在臨猗縣累計開展了400余場次。
精心謀劃
端午節前,臨猗縣委宣傳部提前謀劃,策劃倡議在全縣圍繞“干凈過端午”“歡樂過端午”“溫情過端午”三大主題,廣泛開展“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主題活動。
——干凈過端午。各鄉鎮、社區、單位對村容村貌進行集中整治,煥發村凈、巷整、景美、人和的城鄉新氣象。
——歡樂過端午。各鄉鎮、社區、單位結合各自實際,在端午節期間組織開展戲劇演唱、詩詞朗誦、快板表演、故事會、廣場舞等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進一步豐富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傳統節日成為賡續中華文脈、推進文明實踐的精神紐帶。
——溫情過端午。各鄉鎮、社區、單位組織到有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罹患重大疾病人員等情況的特殊家庭走訪,通過包粽子、話安康、共聚餐等形式,讓特殊群體過好端午節。
“‘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主題活動策劃安排得好,既貼近民俗民風,又符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5月31日,臨猗縣西郊社區居民楊峰告訴記者,“端午節被視為‘衛生節’,人們會在這一天打掃庭院,清除積塵和雜物,積極營造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除了打掃庭院,大家還會在門上或窗前掛艾枝、懸菖蒲,更有人會在庭院周圍灑雄黃水,以驅趕蚊蟲、殺菌防病。這些習俗共同構成了端午節獨特的文化傳統,既體現了人們對清潔和衛生的重視,也寄托了人們對健康和平安的祈愿。”
多彩活動
“上面有號召,下面有行動;上下齊動員,濃情過端陽……”6月1日,臨猗縣七級鎮南王村干板腔藝人田軍在和村民聊天時,又說了幾句自己的“行話”。據統計,今年端午節期間,臨猗縣圍繞“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主題,累計開展各項活動400余場次,如潮的活動攪熱了端午節。
在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臨猗縣牛杜鎮楊家莊村黨員干部帶領村民重點對敬老院和外圍道路開展地毯式清理,用掃帚、鉗子等工具,將“藏”在衛生死角、“躲”在犄角旮旯的生活垃圾一一找出來,消除衛生死角和盲點,對鄉村開啟“深度美顏”。
“路面打掃干凈了,看著更加舒適,這才是過節的樣子。”臨猗縣葫蘆島社區居民張女士主動投身清潔家園行動中,表示今后將更加愛護環境衛生,為“美麗臨猗”建設盡一份力。
5月20日,“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主題活動在臨猗縣雙塔社區拉開帷幕。活動現場粽葉飄香,笑語不斷。社區居民圍坐在一起,在傳統手藝人的耐心指導下,全身心投入包粽子的體驗中。洗糯米、捋粽葉、選甜棗,將粽葉卷成漏斗狀,放進浸泡好的糯米,再加一兩顆紅棗,后經壓實、封口、扎捆等工序,一個飽滿豐盈的粽子很快被包好。在生活服務區,愛心義剪、愛心磨刀磨剪攤位前同樣排起了長龍。此外,臨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聯合該縣衛健局、科協、公安局、司法局、人社局等相關單位通過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開展政策解讀等方式普及文明新風和惠民政策,臨猗縣醫療集團和婦幼保健院為大家提供健康咨詢和基礎診療服務,讓群眾在享受節日氛圍的同時,切實感受到便民服務的溫暖。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5月26日,臨猗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人員深入該縣武警中隊,把粽香送到軍營。清甜的粽香在營區里悄然飄散,為平日里嚴肅緊張的軍營增添了幾分節日的溫馨氛圍。
臨猗縣牛杜鎮楊家莊村則開展了“端午濃情 ‘粽’顯愛心”主題活動,該村村“兩委”為老年人送上慰問品和節日的問候,祝福全村人民端午安康,鼓勵大家打好抗旱保糧主動仗,號召大家關注衛生健康,關愛老年群體。活動現場,村里的老人們一起鬧秧歌、品粽子、吃西瓜,歡聲笑語接連不斷,處處洋溢著溫馨祥和的節日氛圍。此次活動,不僅給村民們送去了端午節的節日祝福,還弘揚了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
5月27日,臨猗縣婦聯聯合楚侯鄉政府、臨猗縣心理咨詢師協會在楚侯學校開展了一場溫馨滿滿的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服務實踐活動,為孩子們送上節日的關懷與溫暖。其間,臨猗縣心理咨詢師協會講師孫廣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們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將兒童節的歡快與端午節的深厚底蘊巧妙融合,不僅讓孩子們深入了解端午節,更使其真切感受到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傳承,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同時,提醒大家無論是“六一”玩耍,還是端午出行,時刻把安全放在心間,才能盡情享受節日的快樂。此次活動不僅是對傳統節日的慶祝,更是一次愛心的傳遞,讓留守困境兒童感受到黨和社會的關懷,也吸引了更多人關注并加入守護童真的行列。
5月29日,臨猗縣總工會聯合郇陽廣場工會驛站開展“百年工運筑初心 端午粽香凝驛站”暖心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向廣大勞動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環衛工人、建筑工人、交警、外賣員、快遞員、出租車司機、城管執法人員等廣大戶外勞動者發放粽子、飲料、毛巾、香囊等物品,對大家在平凡崗位上綻放非凡光芒表示敬意并致以節日的慰問,讓廣大戶外勞動者深深感受到來自“娘家人”的溫暖與關懷。
臨猗縣審計局以傳統民俗文化為紐帶,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聯合臨猗縣社區服務中心渠南社區居民委員會走進王府佳苑小區,共同舉辦“粽情端午 鄰里共融”主題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其間,表演者們長袖舞動,裙袂飛揚,用優美的舞姿綻放美好生活的熱情與活力。臨猗縣審計局黨員干部與社區居民圍坐在一起,從粽葉折疊到裝米入餡,再到捆扎定型,在互幫互助中既體驗包粽子的樂趣,更拉進了與群眾的距離。另外,現場還設置了投壺、刷漆扇、編彩繩等傳統文化活動和游戲,大家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感受濃濃的端午文化氛圍。
韻味悠長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在祥和歡快的氛圍中告一段落。那么,今年開展的“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主題活動能給大家帶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社會各界的聲音值得關注和回味。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8年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今年臨猗縣倡議開展的‘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主題活動,從形式和內容上均是對這一世界非遺節日的弘揚和傳承,意義非凡,影響不小。”5月31日,在老家北辛鄉趙村過端午節的《西藏日報》社記者趙瑞陽說。
2024年2月,以“勤勞進取、誠信友愛、崇文尚德、開拓創新”為內容的“臨猗新風”表述語向社會正式發布。“臨猗新風”是臨猗縣域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猗風貌的集中體現,體現著臨猗這個縣域的精神追求和發展方向,為臨猗賦予獨特的文化內涵,不斷增強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凝聚力,提升臨猗在全國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自1954年建縣以來,臨猗縣獲得過“全國首批大寨縣”“全國糧棉大縣”等榮譽稱號;改革開放后實現了從糧棉大縣向果業大縣再到果業強縣的美麗蝶變;新時代贏得了“中國蘋果二十強縣”“中國棗業十強縣”“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多項國字號榮譽,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水果產區,被譽為“中華果都”。
“今年端午節期間,臨猗縣把‘弘揚臨猗新風’作為重要內容,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發揚臨猗人勤勞致富、爬坡過坎、勇往直前精神,爭當‘重塑臨猗’沖鋒隊、‘再鑄輝煌’實踐者的一種鮮明體現,具有新時代的意義和創新內涵。”家住臨猗縣北景鄉南薛村的市委黨校教師閆學晨說。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在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48萬郇陽兒女將進一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時代建功,為人民立業,奮力建設“一園三區四個臨猗”,努力實現“重塑臨猗、再鑄輝煌”使命任務,與全市人民同題共答、同頻共振,奮力蹚出“一城兩區三門戶”臨猗新路徑。
記者 董戰軒 特約通訊員 閆豪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