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機收全面展開 確保顆粒歸倉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03

記者 劉凱華

“三夏”時節,河東大地麥浪滾滾、滿目金黃。當下,作為山西“糧袋子”的運城,432.8萬畝小麥機收全面展開,一場緊張有序的麥收大作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全面打響。

在夏縣南大里鄉南郭村的麥田里,收割機正“轟隆隆”地忙碌著。鋒利的刀片快速切割,將一株株飽滿的麥穗卷入機腹。不一會兒,金黃的麥粒便從出糧口傾瀉而下,裝滿了等待在一旁的運糧車。村民王煥珍站在田埂上,看著這熱鬧的場景,笑得合不攏嘴:“這收割機就是快,五六分鐘就能收完一畝地,還收得干凈,比以前人工收割強多了。”

而在不遠處的瑤峰鎮大洋村,另一場“戰斗”也在激烈進行。農民們趁著天氣晴好,正抓緊時間播種玉米。收割機與播種機在田間交替作業,一收一種,奏響了夏收夏種的“雙重奏”。夏縣潤田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雙明一邊指揮一邊介紹:“現在正是小麥大面積收獲的時候,一臺收割機一天能收一百二三十畝地,等小麥收完,就得抓緊時間種玉米,一臺播種機一天也能種六七十畝。”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把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到手,我市加大了農技投入力度,創新推行“精細減損”工程,通過優化農機作業參數、強化技術培訓等一系列舉措,力求將小麥機收損失率控制在更低水平。5月28日,在鹽湖區曲村的千畝麥田里,10臺聯合收割機列陣轟鳴,拉開2025年運城市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的序幕。隨著一聲令下,10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你追我趕、各展所長,所到之處,麥浪瞬間變成了金黃的麥粒。

據了解,此次比武形成的技術規范一旦推廣,預計可實現顯著節糧減損效果,為糧食安全筑牢機械化保障防線。種糧大戶董會龍站在自家800畝的麥田旁,眼中滿是喜悅:“今年雖然天氣干旱,但產量還不錯,畝產超過了1400斤。用收割機,一天半就能收完,收完馬上就能種玉米,一點都不耽誤。”

為了保障麥收工作的順利進行,鹽湖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沒閑著。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機手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還組織了應急保障隊伍,24小時值班,確保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同時,1700余臺玉米播種機也已準備就緒,隨時準備投入秋播工作。數據顯示,今年“三夏”期間,鹽湖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協調安排了4000余臺各類機械同時“在線”,提供從收割、整地到播種的“一條龍”服務。鹽湖區的小麥種植面積達到了31.46萬畝,較2024年增加1.25萬畝,預計總產量11萬噸,同比增產0.8萬噸,將實現面積與產量的雙增長。

目光轉向聞喜桐城鎮,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各村組建的“三夏”服務專班活躍在麥收一線。他們根據農戶需求,精準調配收割機,優化作業路線,還為勞力短缺的農戶提供幫助。這是聞喜縣作為我市小麥重要主產區開展“三夏”工作的一個縮影。早在麥收工作全面鋪開前,聞喜縣農業農村局、聞喜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等部門就開啟了備足農機、加強指導、上門審批等服務,在投入大型高性能聯合收割機的同時,最大限度節省農機戶的審批時間和成本。以桐城鎮為例,截至目前,該鎮已投入聯合收割機百余臺,完成小麥收割面積超52000畝。

在永濟市虞鄉鎮吳閻村,農機手李廣林一邊忙著撿拾麥粒計算機損率,一邊說,機收減損是一項實戰性特別強的技術活,需要根據小麥的成熟度、田塊狀況等因素,控制收割機時速、割臺高度等參數。這幾年,隨著全市對農機手的系統培訓力度不斷加大,當地的機收減損水平越來越高。目前,該市的55萬余畝小麥全面進入收割季。該市成立的“三夏”工作組,對農業機械進行全面檢查檢修,還為農機手發放跨區作業證。農機推廣站和生產指導站的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宣傳政策,為農戶和農機手提供技術指導。

河津市的24萬余畝小麥也陸續成熟了。在清澗街道龍門村的麥田里,村民原帥看著兩臺收割機一上午就收完了50畝小麥,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產量看著比去年還多點,收成不錯。”為了保障麥收工作,河津市調集了586臺收割機,還設立了小麥機收減損監測點,派出減損服務小分隊,將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

前段時間我市較為干旱,在原帥看來:“越是氣象條件不佳,越能凸顯出科技的力量。”小麥播種前期,專家團隊為其開展肥料測土配方;返青、拔節期,定時定量噴施復合肥;立夏前后兩次“一噴三防”,防止干熱風造成小麥早衰……河津市農業農村局的一名農技專家說:“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才能多打糧、種好糧。”

運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正全力以赴做好機具調配、技術服務、應急保障等工作,調集5500余臺小麥收割機、4萬多臺拖拉機和玉米播種機,全力打好“三夏”攻堅戰,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