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垣曲:凝聚“黨建紅” 引領“治理優” 締造“基層強”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5-30

一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成為全省唯一有兩個抽水蓄能項目的縣,是全省首個出口食用菌深加工產品的縣,歷山·左岸康養民宿、東寨碼頭、嶺回桃花源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垣曲縣各項工作呈現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從巍巍歷山腳下的產業聯盟到悠悠亳清河畔的幸福社區,從田間地頭的“新農人”直播到樓宇之間的“議事亭”對話,一幅“黨建紅”引領“治理優”的和美畫卷正在舜鄉大地徐徐鋪展。

今年以來,垣曲縣以爭當全市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排頭兵為引領,積極搭建“1312”工作矩陣,立足小切口,從小事、細節做起,堅持基本培訓、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陣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一體推進,用黨建“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在三級聯動的精密布局中凝聚治理合力,在“末梢神經”的精準服務中激活治理效能,在制度創新的深層建構中夯實治理根基,為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注入“垣曲力量”。

三級聯動織密治理“組織網絡”

從“單兵作戰”到“體系攻堅”

基層治理的核心命題,在于如何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垣曲縣以“1312”工作矩陣為總攬,構建起“縣委統籌、縣級帶動、鄉域協同”的三級聯動體系,讓治理的“神經中樞”與“終端觸角”同頻共振。

垣曲縣委把規范提升全省村級組織運轉質效“15條舉措”作為基層黨建的頭號任務,融入市委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的重點舉措,部署“紅色堡壘”筑造、“幸福社區”創建、全域提升攻堅、“頭雁隊伍”領航、“舜鄉先鋒”引領、集體經濟提質、基層基礎夯實、減負賦能達效、鄉風文明建設、矛盾排查化解、能力素質提升、激勵擔當作為等12個專項行動,細化具體措施40項,讓目標任務、措施責任更加明確。

縣委書記史玉江帶頭動員部署、調研指導、批示督辦,通過召開常委會、黨政聯席會、專題部署會等各類會議,響亮提出“爭當排頭兵、全市站前列”創建總目標,示范帶動22名縣級領導化身“一線施工員”,在新城鎮坡底村的田間地頭研判產業規劃,在長直鄉平原村的黨群服務中心破解陣地短板。

通過黨員干部“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活動,梯次推動縣級領導包社區、進小區、解難題,科級干部包小區、進樓宇、辦實事,一般干部包樓宇、進住戶、辦好事的“三包三進”機制,全縣2896名在職黨員帶著“民情賬本”走進295個小區,在“銅心議事亭”里啃下危房改造的“硬骨頭”,在“51共融議事廳”中點亮165個網格的路燈,讓“干部沉下去、民意浮上來”成為常態。

在鄉鎮層面,通過“1+3+N”(“1”即黨建辦主任,“3”即組織委員、黨群服務中心主任、專職副主任,“N”即專兼職工作人員)體系,把黨建力量和“組織觸角”延伸到基層,形成統起來推、專起來抓的大黨建格局,一批“四能”干部培養工程正在重塑基層鐵軍。

皋落鄉18名年輕干部化身“新農人”主播,在直播間里叫賣香菇罐頭,單場銷售額突破10萬元,讓“坐下能寫、站起能講”的理論素養轉化為“走出能干、遇事能扛”的實戰能力;王茅鎮“農漁旅產業黨支部”串起亳清河沿線7個村,通過黨組織聯建、產業鏈聯創、治理網聯織,將昔日的“單打獨斗”變為今日的“抱團取暖”,帶動沿線各村特色漁業全面提升……在垣曲,“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的創新實踐,使黨組織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紅色引擎”。

村級組織則在“選育管用愛”全鏈條建好管好用好黨員隊伍的基礎上煥發新風貌,激活自治動能。皋落村將“道德銀行”積分與惠民政策掛鉤,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高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西交村“公交定制婚車”新風尚登上央視新聞,彩禮平均降幅超60%,文明鄉風如春風化雨浸潤人心;魯家坡村用“美景+美陳+美食+騎行+娛樂+研學”構建起農文商旅深度融合的“鄉村微度假”多元業態……當“五星聯動”成為基層治理密碼,當“村規民約”成為村民的行動自覺,當“同城通辦”讓群眾“事不回鄉、村事社辦”,黨組織的引領力便深深植根于群眾的心田。

民生溫度激活治理“神經末梢”

從“治理痛點”到“幸福支點”

基層治理的終極指向,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在基層治理中,垣曲縣以“小切口”破題“大民生”,在社區網格的精微處、在服務陣地的親民處、在制度創新的關鍵處,構筑起有溫度、有質感的治理場景。

在社區治理的“微單元”里,“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正在重塑服務流程。新城鎮將114個網格細分為165個“微網格”,每個網格配備“黨員中心戶”,形成“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響應體系。杏林社區網格員在走訪中發現獨居老人用餐難題,迅速聯動民政部門推出“社區食堂+送餐上門”服務,日均服務120人次;古城社區通過“清聽民聲議事廳”收集32條停車難建議,協調機關事業單位開放200個夜間停車位,讓“停車亂”變成“都好停”。這些“家門口的治理”,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

在垣曲基層治理中,服務陣地的“親民化”改造,正在重構黨群關系的物理空間與心理距離。71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變身“幸福驛站”,每月15場“雷鋒集市”提供健康義診、愛心義剪等10類服務,累計服務2000余人次;8個“五有”示范小區里,紅色書吧、親子樂園、議事亭等功能空間一應俱全,居民自發成立“樓棟自管會”,自主解決電梯維修、綠化養護等問題37件。更值得關注的是14個“愛心驛站”和1個“貨車司機之家”,在為戶外勞動者提供熱飯飲水、歇腳充電等暖心服務的同時,也成為城市溫情的流動注腳。

去年以來,在蒲掌鄉的村落巷道里,一場場打破傳統會議模式的“圍爐夜話”正在重構基層民主范式,成為垣曲縣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最溫暖的注腳。當星光點亮屋檐,鄉村兩級干部與群眾圍坐暢談,通過建立“夜訪、夜議、夜辦”閉環機制,探索形成了具有蒲掌特色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

黨員有力度,民生有溫度,發展有速度。通過激活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也進一步激發了基層的發展活力。蒲掌鄉探索升級的“四階閉環”機制,有效解決了村級道路“晴天揚塵、雨天成塘”窘境和產業路改造等難題;皋落鄉17噸“凱希菇娘”香菇罐頭首次出口韓國,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新城鎮清源村利用村內閑置土地共建“共享菜園”帶動集體和群眾“雙增收”。這種“沉浸式”的議事模式,讓領導意志與群眾自治保持同頻共振,真正實現“黨群同心、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目標。

制度創新筑牢治理“四梁八柱”

從“經驗探索”到“長效治理”

基層治理的可持續性,取決于制度體系的科學性與穩定性。垣曲縣以“三務公開”“民主決策”“領題破題”三大機制為支柱,構建起“用制度管人、按流程辦事、靠機制推進”的治理格局。

在基層治理中,垣曲縣創新形成的案件回流推送反饋機制正在推動訴源治理走深走實。實踐中,垣曲縣堅持以“小切口”兜住“大隱患”,全覆蓋排查風險隱患、化解矛盾糾紛,每月把公安、法院、檢察院、信訪局案件統一回流、推送鄉鎮,堅持良性互動、協同發力,切實做到源頭預防、終端化解、燃點防控,案件回流推送反饋機制被《運城政法動態》首期刊發,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新內涵。

“陽光治村”正在重塑基層政治生態。華峰鄉創新“六板塊公開欄”,將黨務、村務、財務細化為六大類別28項內容,通過主題黨日集中曬、網格員入戶講、微信群及時發“三位一體”公開模式,讓群眾對集體資產收支、項目建設進展等“看得懂、看得清、心里亮”。這種“透明化”治理,目前已有效化解23起信訪隱患,群眾的滿意度、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在制度創新的深水區,“評議講薦”機制正在破解村級后備力量培養難題。蒲掌鄉通過民主評議“曬業績”、議事座談“考能力”、競職演講“比擔當”、民主推薦“定人選”四步工作法,讓8名優秀后備力量提前進入“兩委”班子歷練。這種“賽場選馬”的模式,既為年輕人搭建了展示舞臺,又確保換屆前每村至少有1名至2名成熟人選,實現了組織需要與群眾認可的有機統一。

在“領題破題答題”實踐中,垣曲縣委建立了黨委(黨組)書記項目庫,將黨建述職“必答題”、村級運轉“15條”等納入攻堅清單。歷山鎮黨委書記領辦“蜂蜜專業鎮黨建聯盟”項目,整合8個村黨組織資源,建成標準化養殖基地5個,帶動200余戶蜂農增收40%;古城鎮黨委書記破解“飛地經濟”發展瓶頸,通過跨村聯建黨組織,盤活閑置農房40余處,打造“古城漁村”旅游品牌,村均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這些“書記工程”的落地生根,彰顯“抓黨建就是抓發展”的治理邏輯。

從三級聯動的組織創新到末梢治理的精準施策,從服務陣地的親民改造到制度體系的立柱架梁,垣曲縣的基層治理實踐,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豐富內涵,展現了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的多元可能。正如垣曲縣委書記史玉江所設想的基層治理目標:以黨建“紅心”讓民生“暖心”,用治理“精度”提升幸福“溫度”,讓每個基層組織細胞都充滿活力,讓每個角落都彰顯文明,讓黨的執政根基如磐石般堅不可摧。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