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永濟市栲栳鎮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繡”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5-23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民群眾健康。近年來,永濟市栲栳鎮錨定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目標,建立“定期督查+隨機抽查+成效評估”閉環機制,實施“樹標桿、促后進”獎懲激勵措施,激活各村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精準破解環境治理中的“臟亂差”“頑疾”,以“繡花功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短期清臟”向“長效治美”轉變,“繡”出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凈化攻堅

垃圾治理啃下“硬骨頭”

“以前這味兒能把人熏一跟頭,現在這里沒有臭味了,來這邊的人也多了?!闭驹诰o鄰省道的栲栳村小樹林旁,栲栳村村民趙新苑滿臉笑意。誰能想到,這片郁郁蔥蔥的綠地,曾是栲栳鎮人居環境整治中最棘手的“硬骨頭”——一個經年累月堆積的“垃圾場”。

緊鄰省道的栲栳村“垃圾場”,位于交通要道,車流量大,部分村民環保意識淡薄,過往車輛也隨意丟棄雜物,致使垃圾隨意傾倒現象屢禁不止。堆積如山的垃圾散發著刺鼻異味,蚊蟲滋生,不僅嚴重破壞鎮容鎮貌,更讓周邊群眾苦不堪言。

今年2月,為徹底攻克這一“頑疾”,栲栳鎮制訂了“填土覆蓋、栽樹種草、設置警示牌”的綜合整治方案。該鎮調集多臺挖掘機、垃圾清運車,對垃圾場展開全面清理。在機械的轟鳴聲中,工作人員將積存多年的垃圾一鏟鏟清運至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垃圾清運后,工人們平整場地、覆蓋厚土層,從根源上消除污染源,杜絕垃圾異味散發和土壤污染。消除污染源后,栲栳鎮依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因地制宜栽種松樹、柏樹等易成活、抗污染的樹種,并撒播草籽。

如今,昔日的“垃圾場”搖身一變,成了綠意盎然的“小樹林”,不僅改善了環境,更為村莊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走進距離栲栳村不遠處的過遠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道路與整齊擺放的垃圾桶,整個村莊處處透著清爽。這個擁有12個村民小組的村莊,將全域劃分為5個保潔責任區,5名平均年齡68歲的“銀發保潔員”每日早上6時準時上崗。70歲的劉正務就是其中一位,他每日負責清掃1個村民小組、5條巷道。“我在村里做了十多年的保潔員,看著村子越來越干凈,心里特別舒坦。”劉正務笑著說道,臉上滿是自豪。

為了確保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持,過遠村建立了嚴格的獎懲制度,村民可以隨時監督保潔員的工作。每逢過年過節、麥收等特殊時期,黨員干部帶頭開展集中衛生大掃除。同時,通過村規民約、微信群、入戶宣傳等方式,引導村民樹立衛生意識。如今,愛護環境已經成為過遠村村民的自覺行動。

栲栳村“垃圾場”的蝶變與過遠村環境衛生的長效保持,是栲栳鎮垃圾治理工作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栲栳鎮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專項整治,著重排查村周邊及沿線道路垃圾亂傾亂倒情況,對轄區內臨時垃圾堆放點、垃圾箱周邊散落垃圾進行全面清理。同時,強化生活垃圾填埋處理,針對各村村口及周邊垃圾實施集中整治,取締多處垃圾堆放點,完成多個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整治。此外,廣泛動員群眾主動清理房前屋后、巷道的生活垃圾,及時處理垃圾箱周邊散落垃圾,從根源上杜絕村周邊垃圾傾倒。通過健全村規民約,明確村民保潔責任,逐步培養群眾良好生活習慣,實現了鎮村環境衛生面貌的大幅提升。

美化升級

變廢為寶打造“新地標”

“現在每天傍晚都來這兒跳廣場舞,比在自家院子還敞亮!”近日,栲栳村村民金秀枝帶著孫女坐在新落成的文化廣場健身器材上,看著孩子們在乒乓球桌旁追逐嬉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片曾被廢棄小院占據的街角,如今已成為村民的“幸福驛站”,見證著栲栳鎮殘垣斷壁整治帶來的鄉村蝶變。

位于栲栳村北街的1處廢棄小院,曾是橫亙村道的“頑疾”。傾斜的院墻侵占路面,破碎的磚瓦雜草叢生,不僅影響出行安全,更成為鄉村風貌的“瘡疤”。去年,為啃下這塊“硬骨頭”,栲栳村村兩委帶著黨員干部,一次又一次敲開小院戶主的家門,從拉家常到講政策,從談安全到謀發展,用耐心和真誠打動了戶主。經過10天的溝通,戶主終于同意將院墻向內收縮。隨后,村里迅速行動,拆除危墻、平整土地,一座配備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的文化廣場拔地而起。如今,這里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栲栳村廢棄小院的華麗轉身,只是栲栳鎮殘垣斷壁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小郭村兩處搖搖欲墜的殘垣斷壁,在清理雜物、砌墻圍擋后舊貌換新顏;長城村進村道路旁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被全部清運,恢復整潔;尚信村為建筑垃圾場豎起堅固圍擋,將雜亂隔絕在外;略芝村清理完殘垣斷壁周邊雜物后,新砌的圍墻整齊美觀,與周邊景致和諧相融。

據悉,在殘垣斷壁整治行動中,栲栳鎮打出一套精準的“組合拳”。排查先行,組織專班“地毯式”摸排,鎖定整治點位,建立詳細檔案;清理攻堅,針對不同情況“一戶一策”,或拆除重建,或修繕美化,磚瓦雜草一掃而空;全民參與,多臺機械轟鳴作業,“清、拆、改”同步推進。

這場整治行動,不僅拆除了有形的殘垣,更破除了無形的觀念壁壘。栲栳鎮通過“村規民約上墻、紅黑榜單公示、星級文明戶評選”等,引導群眾從“站著看”到“跟著干”,自覺維護整治成果。如今,行走在栲栳鎮的鄉間小道,曾經雜亂的街角變為口袋公園,亂堆亂放的柴垛化作創意景觀,鄉村顏值與內涵實現雙提升。

綠化添彩

生態建設繪就“新畫卷”

5月的栲栳鎮,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驅車駛入青渠屯村,十余米寬的柏油路筆直延伸,整齊排列的冬青宛如綠色衛士,守護著村莊,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這令人陶醉的景象,正是栲栳鎮積極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全力推進鄉村綠化的生動成果。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去年,栲栳鎮黨委政府提前謀劃,對該鎮轄內各村道路綠化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并制定了《栲栳鎮各村村莊綠化實施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一村一策、一路一策”的綠化方針,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制訂春季綠化方案,并將村支部書記列為綠化行動“第一責任人”,壓實責任鏈條。同時,該鎮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林業站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原則,成立綠化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苗木栽植、后期養護、宣傳發動、督導檢查五大專班,將每一項任務細化分解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員,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到崗。

在栲栳鎮的田間地頭、村道兩旁,處處都是熱火朝天的綠化景象。為實現“見縫插綠”,栲栳鎮聚焦田間道路綠化,在栲栳村、青渠屯村、西下村等7個村莊,栽植女貞、白皮松等苗木8000余株,完成15公里田間道路綠化工程。曾經單調的田間小道,如今被綠色環繞,宛如一條條翡翠絲帶穿梭在金色的麥浪之中,為鄉村田野增添了靈動的色彩。

通村道路的綠化更是亮點頻出。永臨路(栲栳段)上,1500余株法桐、白皮松等苗木拔地而起,4000平方米的綠林蔚然成蔭,昔日的交通干道搖身一變成為生態長廊;在小郭村、長桿村等5個村莊,1300余株國槐、紅葉李錯落有致地分布在6公里道路兩側,實現了“節點添花”,讓村民們每天的出行都充滿詩意。更令人期待的是,以過遠、青臺莊、任村、正陽、栲栳等村為核心的5公里綠化大循環圈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三分栽,七分管。5月20日正午,炎炎烈日下,栲栳鎮環衛工人仔細檢查新栽的冬青?!斑@棵樹苗葉子發蔫,得趕緊換!”他們麻利地掏出工具,不一會便完成補植。像他們這樣的專業養護員,全鎮還有很多,他們定期巡查、補植、修枝、刷白、施肥,用匠心守護著每一抹綠色。

與此同時,栲栳鎮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以“推進綠化鄉村建設,著力改造人居環境”為主題,在各村懸掛33條醒目橫幅,發放400余份圖文并茂的宣傳彩頁,并充分利用村廣播、宣傳欄、微信群等媒介,廣泛傳播綠化知識與生態理念。如今,愛綠護綠的種子已在栲栳鎮群眾心中生根發芽,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參與到綠化美化行動中,自發養護自家門前的樹木花草,共同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綠色。

從垃圾場到生態綠地,從殘垣斷壁到文化長廊,從單調村道到綠色景觀,栲栳鎮通過人居環境整治,不僅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更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下一步,栲栳鎮將繼續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持續提升人居環境質量,讓栲栳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村更美,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記者 王月文 文/圖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