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5-16
在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數控機床的轟鳴聲中,全國勞動模范李小鋒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將金屬切割聲譜寫成中國制造的奮進強音。從職業院校學子到國家級技能大師,他以0.02毫米的加工精度丈量職業追求,用28項技術革新詮釋工匠精神,在生產一線鑄就高鐵“中國芯”,生動展現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使命擔當。
技能立身:
淬火成鋼的成長之路
“牽引電機是高鐵的‘心臟’,而我們加工的模具精度,直接決定著這顆‘心臟’的運行質量。”站在數控機床前,李小鋒眼中閃爍著專注的光芒,他的雙手在操作面板上輕盈躍動。2005年從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后,他進入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并敏銳地意識到動手能力才是自身優勢,毅然選擇成為該公司加工中心的操作工。在師傅慈國強的指導下,半年內,他就熟練掌握了多種機械操作技能,并具備了單獨作業能力。
工作中,他以“勤、專、全”為準則,即勤練實操、專研技術、全面提升。他的工具箱里始終放著兩樣“法寶”,一本實時更新的《現場問題攻關手冊》,一沓從行業論壇收集的前沿資料。正是這種終身學習的態度,讓他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不斷突破:從山西省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加工中心操作工決賽第五名,到中國中車第三屆職業技能競賽冠軍;從普通技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李小鋒用一項項榮譽證明:技能成才之路沒有捷徑,唯有深耕細作。
技能報國:
勇破瓶頸的攻堅之路
“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關鍵核心技術。”作為一線技術工人,李小鋒始終將這句話銘記于心。
2021年,該公司接到某產品訂單,試加工時發現原有加工方法存在刀具磨損多、加工周期長的問題,成為生產瓶頸。李小鋒請纓,從銑削方法入手,將普通銑削法改為動態銑削法,更換刀具并優化鉆頭。經過不懈努力,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每件加工時間從5.5小時縮短到1.9小時,刀具損耗降低,產品質量全部合格,不僅保證了產品及時交付,還節約了成本。這一創新方法,被山西省機冶建工會評為“2021年度十大金點子”。
多年來,李小鋒累計攻關解決技術難題28項,總結優秀操作法4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論文12篇。從攻關解決LY12材質半導體貼片固定夾具制造難題,到完成高精度薄壁圓環車削加工工藝改進;從齒形壓板加工工藝優化,到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端板加工工藝革新……每一項創新,都凝聚著他對技術的極致追求,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突破技術壁壘貢獻智慧和力量。
技能傳承:
匠心永續的擔當之路
“一個人有技術,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術,企業有前途;一代人有技術,國家有前途。”作為省級機械加工金藍領工作室的領銜人,李小鋒深知傳承的重要性。他一邊從事生產任務,一邊承擔公司的培訓任務,積極推廣經驗做法。多年來,他培養的11名徒弟中,已有2名高級技師、4名高級工,成為企業生產的中堅力量。
2022年,他在中工云課堂講授《刀具的選擇與刃磨方法》,在線學習人數達1萬多人;2020年至今,他每年精心準備該企業的工匠大講堂,針對生產現場難點、痛點問題,采用課堂與現場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并進行操作演示,幫助更多工友提升技能水平。
從普通操作工到全國勞動模范,李小鋒的奮斗歷程,正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生動寫照。
在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征程中,正是無數像李小鋒這樣的技能人才,用精湛技藝和工匠精神,托舉起中國制造的脊梁,書寫著屬于產業工人的時代榮光。
(記者 王月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