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18
“永濟有詩意,有溫度,更有活力!”這既是游客對永濟的贊美,又是永濟市井生活的寫照,更是永濟市當好“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排頭兵的目標和向往。

去年以來,永濟市立足文旅資源優勢,認真貫徹運城市委“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部署要求,以道路聯景區,以文化提品質、以旅游聚人氣、以商業增活力,著力打造全景化體驗、全時化消費、全業態融合、全民化共享的文商旅融合發展樣板,為實現產業轉型,推動消費升級,增加群眾就業,促進城市更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注入了新活力。
強基——讓游客體驗感更上層樓
50公里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永濟段、58公里的涑水河旅游公路永濟段、39公里的沿山旅游旅游步道全部建成通車;高標準完成萬固寺搶險修繕等8個文保工程,蒲津渡與蒲州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達到掛牌評定標準;萬固寺至鸛雀樓旅游復合廊道全面完成,五老峰基礎提升一期基本完工,全域旅游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文旅基礎設施建設是文旅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文旅服務能力的基本保障。加強文旅基礎設施投入是推動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去年以來,隨著文旅市場的持續火爆、游客量的大幅度增加,永濟市把完善提升文旅基礎設施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全面推進。

2024年,永濟市投資2500萬元,完成了鸛雀樓周邊鄉村振興基礎提升工程——沿黃河生態建設項目;投資2100余萬元,建設了萬固寺至鸛雀樓旅游復合廊道,新增了自行車道、游客服務中心、鸛雀樓停車場、旅游廁所、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投資2.06億元,實施了五老峰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基礎設施項目。

在提升文旅產業硬件的同時,永濟市還把推動服務質量提檔升級作為提升文旅產業的“軟件”來抓,更換標識標牌,強化人員培訓,創新推出主題文創,全力打造智慧旅游。
“我們在永濟市購物場所、酒店、火車站、汽車站、主要交通要道設置了永濟旅游資源圖、導覽標識牌、燈桿廣告牌等標識標牌。”永濟市文旅局局長薛翠鳳介紹說,為了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永濟市主要景區對服務人員進行了旅游服務禮儀常識、導游語言規范與技巧、旅游景區營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為了能夠將各個景區串聯起來,永濟市創新推出了主題文創,設計了“跟著悟空游永濟”通關文牒及文創盲盒,并于去年國慶節期間在永濟市5個國家4A級景區開展“天命人集結卡”活動,用“一卡”“一章”串聯永濟市所有A級景區,全面促進消費,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為了給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永濟市去年還開發了“一碼當先 漫游永濟”720VR全景漫游永濟小程序。游客通過掃碼,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永濟的旅游資源、民俗風情和美味佳肴,還可借助手機精準定位景區、住宿和餐飲。
游客感言:“在永濟旅游,不僅能處處感受到詩意和溫度,更能體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引流——讓文化IP成為流量密碼
“哇,仿佛置身動漫電影《千與千尋》同款‘水上列車’之中,太夢幻了!”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河南游客李璐與同學因為在網上看了永濟市拍攝的《開往春天的水上列車》文藝宣傳片,所以專程來體驗了一把現實版的“水上列車”。

為了把游客引得來、留得住,讓游客玩得好、還想來,永濟市根據節假日推出了系列文旅活動,通過不斷強化永濟文化IP,為永濟文旅打開流量密碼。
永濟市在春節期間舉辦“我在河東過大年”——“龍騰耀永濟·晉彩中國年”主題活動,推出13項文旅活動;在清明節期間舉辦“河東自古春來早 更上層樓賞百花”、“春映普救寺”、“‘音’為有你 不負春光”、雪花山首屆漢服花趣節等系列活動;在“五一”期間聯合該市所有A級景區推出主題文旅活動40余項;在暑期聯合各景區緊緊圍繞大眾化、多樣性和品質化的旅游消費特征,推出“邂逅落日”、“盡享18度的夏天”、“唱響神潭”K歌大賽等活動;在國慶節期間以“暢游蒲坂山河、共慶祖國華誕”為主題,在各景區舉辦46項活動。

同時,打造“四季游”精品線路20余條,開發“這里最早叫中國”系列研學課程;《夢境·西廂記》《中國紅》演藝實力“圈粉”;編排大型情景劇《旗亭畫壁》,在“與輝同行”山西行直播間進行首演,得到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新創本土題材蒲劇《還陽珠》在該市及周邊縣(市)演出,受到觀眾的普遍贊賞。堯王臺景區入選2024年度省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富華里等3家民宿被評為運城條山驛精品旅游民宿;“與輝同行”“跟著悟空游永濟”“吃貨節”等活動精彩紛呈;紀錄片《顏真卿》山西衛視全國首播在永濟發布;永濟市被中國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認定為中國蒲劇(梆子戲)文化起源地、舜陶文化重要起源地。隨著對永濟文化IP的強化,更多游客開始認識永濟、走進永濟、愛上永濟。

“要實現從‘流量’到‘留量’,再到‘增量’的乘數效應,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薛翠鳳表示,下一步,永濟市將圍繞“人氣、特色、高端”,以五老峰景區、鸛雀樓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抓手,壯龍頭、塑業態、強要素、促營銷,著力做好以文引流、以旅聚勢、以商增值,當好“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排頭兵。
融合——讓更多人吃上“旅游飯”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文化與商業的相互影響日益加深。文化為商業注入了靈魂,而商業又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的傳播與繁榮。
立足豐富的非遺資源,永濟市把賡續非遺傳承作為突破口,探索文化與商業的深度融合。2024年,永濟市新增11名縣級非遺項目傳承人,9項縣級非遺項目;積極搭建非遺產品展銷平臺,組織非遺文創產品參加2024年運城非遺文創新品推介活動暨運城禮物非遺市集,組織非遺進景區、“紅娘牽線”等活動,帶動形成非遺消費熱潮。

在激發非遺活力的同時,永濟市還深度探索“文旅+”融合模式。推出了“鸛雀樓+普救寺+鐵牛館+河東葫蘆園”“五老峰+凡谷歸真現代農業采摘園”“伍姓湖+雪花山+東開張鄉村游”3條“非遺+旅游”線路,推動非遺與旅游業實現深度融合;積極探索“體育+旅游”,組織“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駕游活動、首屆環山西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全國自行車公開賽、省形意拳大賽等賽事活動,催生火熱的“體育旅游”經濟;推出“旅游+鄉村”活動,指導推薦蒲州鎮、城西街道申報“2024年全省鄉村旅游重點鎮”,并成功入選,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動能;完善“旅游+交通”,在火車站、高鐵站推出“悟空帶您游永濟”“跟著紅娘游永濟”不同主題的公交花車,并設置打卡點,熱情服務引爆“水上列車”,結合不同的節假日主題和特色項目,推出40余條精品旅游線路。

下一步,永濟市將加快“永濟牛肉餃子”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圍繞“四品一湯一面一餃”培育50家特色美食體驗店。實施云居康養、拾叁民宿等項目,發展“周末經濟”“度假經濟”。開發特色文創產品,打造可看、可學、可購、可品的“永濟禮物”特色門店。高標準開展星級餐飲、住宿、購物門店評選。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中心、虞鄉扯面文化體驗中心等項目,豐富非遺體驗業態,不斷擦亮“旅游滿意在永濟”品牌。與此同時,融合文商旅要素,在城區激活演藝、賽事、會展、夜間消費,打造中心城區商業圈、舜帝山公園夜經濟圈、體育中心賽事圈3個城市消費地標。在鄉村突出好山好水好文化,激活休閑、文化、研學消費,打造虞鄉、蒲州、開張3個鄉村消費熱點。

“文旅是永濟的門面擔當,文商融合我們必然要當好排頭兵。”永濟市委書記謝澎表示,下一步,永濟市將更加注重業態創新、服務提升、文商旅互動,突出文旅產業的富民強市屬性,既要讓永濟文旅持續“火下去”,更要讓從業群眾錢袋子“鼓起來”,讓更多人吃上“旅游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