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3-28
□薛亮平
倘若讓一個女人離開她無比熟悉的家,即便這個家中有孩子,還有一個世俗觀念里能與之“相伴”的男人,但她還是選擇離開。白天獨自開著車四處奔波,夜晚則停在路邊搭起帳篷,抑或是在寂靜昏暗的停車場。在狹小的駕駛室、逼仄的帳篷里,她該如何確定前行的目標,又該如何熬過一個個漫長的日夜?其實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位女士——蘇敏。
2024年上映的電影《出走的決心》,正是根據(jù)蘇敏的真實經(jīng)歷改編。影片講述了一位50歲的普通女性,在日復一日沉重的家庭壓力下,鼓起勇氣選擇出走,獨自踏上追夢之旅的故事。電影中,主人公李紅因原生家庭的緣故錯失了上大學的機會。婚后,長期的壓抑生活讓李紅患上了中度抑郁和中度焦慮。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與丈夫的激烈爭吵及痛苦掙扎后,她決心改變這令人窒息的現(xiàn)狀。最終,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那個讓她喘不過氣的家,踏上自駕游的征程,去領略祖國的壯麗山河,追尋曾經(jīng)遙不可及的夢想。
當了解到蘇敏的故事后,我不自覺地打開手機,搜索她的信息。在她的自媒體賬號上,能看到從2020年開始,蘇敏精心剪輯制作的眾多視頻。在景色秀麗的彩云之南,在白雪皚皚的雪域高原,在熱鬧繁華的布達拉宮廣場……她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蘇敏用自己購置的電子設備,自學拍攝與剪輯技巧,將一路上看到的民俗風情、風景名勝、人文故事制作成視頻分享出來。熱心的網(wǎng)友關注她、關心她,為她出謀劃策。后來,她的事跡被搬上銀幕,相關話題也一度引發(fā)人們對女性地位、家庭關系及個人追求等問題的深刻思考和熱烈討論。
人們在觀看他人故事的同時,也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人生,想到自己的母親或是自己的經(jīng)歷。觀眾們的留言評論,結合自身現(xiàn)實,直擊人心。有人調侃:“姜武還沒有我爸演得好。”有人感慨:“看了電影,想到我媽一輩子太不容易了。”還有人說:“李紅的前半生,簡直就是我媽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生活中,那些“50后”“60后”“70后”的媽媽們,她們是默默奉獻的一代。她們整日忙碌于家務瑣事之中,圍著鍋臺轉個不停,操心著買菜、拖地、洗刷、照顧孩子等無窮無盡的家務,甚至還會像電影里那樣,面對家人的冷臉、無端的指責和批評。她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為家庭奉獻了一切,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可即便身體出現(xiàn)問題,尋求家人關心時,換來的可能是忽視,甚至是語言暴力。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蘇敏的絕望,理解她在沉默中爆發(fā)的緣由。
老話說:“好出門不如歹在家。”萬事開頭難,當在視頻中看到蘇敏獨自掀起衣角擦拭淚水時,我和網(wǎng)友們一樣,忍不住落淚。我為她點贊,為她留下長長的鼓勵話語。放下手機,反觀自己,心中又黯然神傷許久。
記得多年前,即使是寒冷的冬日,母親也總是早早起床,裹上圍巾、戴上口罩,拉開門閂,到院子里取用來生火的柴火和炭。母親患氣管炎多年,室外的冷空氣一刺激便會劇烈咳嗽;爐膛冒出的濃煙,更是嗆得她咳嗽不止。即便如此,她還是一邊咳嗽,一邊灑水掃地、蒸饃做飯,所有家務都親力親為。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母親時刻都在操心著我們兄妹幾個的衣食住行。
記憶中的母親,總是在咳嗽與病痛中,被各種瑣事纏身。我曾多次抱怨母親,不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不會適當放手。然而多年后,當孫女出生,我在半夜想咳嗽時,會用手緊緊捏住嗓子,強忍著不出聲,迅速跑到客廳角落,直到滿臉漲紅、淚水直流。
曾看過一句話:“上帝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所以創(chuàng)造了媽媽。”普天下的媽媽們,究竟有多少人是為自己而活?又有多少人能遵從內心、掌控自己的命運?電影結尾,李紅身著紅裙,在雪山下盡情舞蹈,高舉雙手擁抱天地。這一場景,不僅是對李紅個人勇氣的贊美,更是對所有在困境中掙扎、渴望自由的女性的激勵。
當然,影片《出走的決心》并非鼓勵年過半百的人輕易從家庭中出走。作為普通人,誰都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男人們在外奔波一天后,大多希望回到溫馨的家,享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溫暖;女人們更是期待有一個能遮風擋雨的港灣,在遇到困難時,能有愛人的支持,家人的幫助。因此,蘇敏的出走實屬無奈之舉,是她在走投無路時的唯一選擇,大眾切不可盲目效仿。
人生不易,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支撐。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心懷善意,學會換位思考。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