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3-25
本報訊(記者 游映霞 通訊員 張曉鵬)近日,在河津市新耿街南、體育館東的充電站里,光伏頂宛如銀色羽翼,市民胡喜鵬熟練地將新能源汽車駛入充電位,掃碼、充電一氣呵成。“從家到充電站僅需5分鐘車程,每次充電1小時,花費不過10元,省時省力又省錢。”胡喜鵬展示著手機付費記錄:每隔4天充電一次,月均充電成本穩穩控制在200元以內。
這座看似簡約的充電站,自今年1月投入運行以來,便利市民生活的同時還暗藏“玄機”。“我們根據場地特征定制充電方案。”河津市城投公司充電樁項目負責人張紫晰介紹,“以體育館充電站為例,這里光照充足,我們采用光儲充一體式充電技術,日均發電量約200度,有效降低了能耗,實現了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運行模式。”
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電能供給的有力保障。近年來,河津市從細處著手,從民生著眼,在城市范圍內合理布局充電樁,讓綠色走進城市,讓低碳改善生活。
針對該市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河津市于去年9月啟動城區充電樁一期建設項目。項目利用公園、居民區、辦公區等17處場地,持續安裝480個公共充電樁,目前已有260個公共充電樁建成投用。為了讓充電站既便民又節能,施工團隊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將其中3個充電站規劃建設為太陽能光儲充充電站,其余為快速直流充電站。
“我們正在打造‘一刻鐘充電服務圈’。”河津市能源局新能源發展中心充電樁項目負責人房武軍介紹,“河津市城市充電樁一期工程中,已有7處場站在今年1月投入運行。接下來,我們將督促協調施工單位加快工程進度,為群眾綠色出行提供保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