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3-03
本報訊(記者 余 果 通訊員 趙陽飛)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河津市柴家鎮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設施農業建設為抓手,在“大棚經濟”上做文章,把發展特色果蔬種植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逐漸形成產業有發展、集體有收入、群眾有收益的多方共贏格局,繪就了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圖景。
近日,走進北原村的設施蔬菜產業示范基地,整齊的蔬菜大棚依次排列,草莓棚內,一壟壟油綠茂盛的草莓秧苗長勢喜人,一顆顆粒大飽滿的草莓在綠葉中若隱若現。得益于成熟的種植技術與良好的土壤條件,成熟的大棚草莓外觀富有光澤,口感細密。游客興致勃勃地穿梭在壟間采摘嘗鮮,享受“莓”好時光。
“這里的草莓個頭大,顏色艷,嘗起來格外香甜。我們邊摘邊吃,體驗采摘樂趣,既能吃到新鮮的草莓,又能感受農村生活氛圍。”游客高燕說。
“從2015年開始承包大棚,草莓園主要以章姬、紅顏等品種為主,目前,草莓已經成熟上市,草莓平均糖度可達10級,甜酸度比例出色,口感非常好,我們不僅面向市場批發,還接受游客入園采摘。”北原村大棚種植戶王曉東滿臉笑容地介紹。
絡繹不絕的游客,顆顆鮮紅的草莓,映襯著種植戶的幸福生活,也成為該村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王曉東告訴記者,多年來在黨和政府好政策的幫扶下,他發展大棚種植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日子也過得很紅火,現在他種植的大棚每年收入都在六萬元以上。
產業旺,群眾富,鄉村振興才能更有保障。北原村立足資源優勢,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等方式,引導鼓勵合作社、村民發展特色種植,因地制宜種植瓜果蔬菜,從大棚建設、田間管理、技術培訓等方面入手,不斷激發種植戶的積極性,闖出了一條發展特色產業,引領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同樣地,在樊家峪村的設施大棚內,也是暖意融融,一派豐收景象,各類蔬菜爭“鮮”上市,西紅柿、黃瓜掛滿了枝頭,一畦畦綠油油的菠菜、香菜長勢喜人,不僅為冬季市場增添了豐富的色彩與口感,更成為種植戶增收致富的“聚寶棚”,“大棚經濟”不僅帶動了村民務工,促進農民增收,還拓寬了村集體經濟的增收渠道,有效激活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
樊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樊安慶說:“我們村主要圍繞大棚做文章,目前共建設11個高標準溫室大棚,種植草莓、菊花、西紅柿、黃瓜、辣椒等各種蔬菜,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十余萬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大棚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人發展采摘游。”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