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1-21
1月16日,中國共產黨稷山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議總結2024年全縣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任務。
會議認為,2024年,稷山縣委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緊扣縣委“十四五”時期“1861”總體思路和2024年“1185”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砥礪前行、奮勇爭先,全力以赴興產業、抓項目、促改革、惠民生、守底線,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的建設全面加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稷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全會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聚焦“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錨定一個目標、用好一個舉措、做好八篇文章、增強五種意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發展穩進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業態豐富的稷山國家板棗公園。
2024年
面對經濟運行深度承壓、矛盾風險交織疊加、各項任務復雜繁重的嚴峻考驗,稷山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拼搏奮斗、攻堅克難,全縣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定步伐。
一是承壓前行、砥礪奮進,經濟指標穩中有進。
一季度,稷山縣經濟開局不利,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遲緩。面對不利局面,二三四季度,該縣迎難而上,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穩產達效。通過不懈努力,全年全縣GDP預計增速達到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4.9%,不僅在非常之時穩住了稷山經濟基本盤,而且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二是優化結構、轉型升級,發展質效全面提升。
始終將產業發展視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農業“特”“優”發力和文旅深度融合,有力促進了三次產業不斷發展。工業上,2024年,該縣鋼鐵、焦炭、煤化全部實現先進產能100%。東方資源、銘福鋼鐵、永東化工3家企業再次進入全省民企100強。農業上,2024年又爭取到2個國字號品牌,“稷山四寶”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文旅上,成功舉辦稷山馬拉松、全國萬人集體婚禮、板棗開桿儀式等特色活動,以節興旅、以節促農,取得良好效益。
三是深化改革、聚力攻堅,動力活力不斷激發。
始終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攻堅突破,“政府+鏈主+園區”招商、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稷山經開區化工園區被認定為D類安全風險等級園區。
四是用心用情、統籌兼顧,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辦實辦好民生實事,汾河老橋改造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醫養結合提速建設,高考成績連年提升,城鄉面貌不斷改善。

山西永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煤焦油精細加工及特種炭黑綜合利用項目。
2025年
錨定一個目標
要錨定“六個基地一座名城”建設目標,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用好一個舉措
要用好“十大行動、八大戰略”工作舉措,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解放思想、守正創新,典型帶動、抓點示范,領導帶頭、以上率下,狠抓落實、跟蹤問效,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

山西晉龍養殖股份有限公司佛峪口蛋雞養殖場工人在現代化生產線上分揀分裝雞蛋。
做好八篇文章
一、做好擴大內需大文章,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要全面激發消費潛能。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支持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發文旅、體育等改善型消費活力。穩定擴大傳統消費,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已出臺政策。優化提升消費環境,推進城區核心商圈建設,高質量發展農村電商,充分釋放消費潛力。二要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嚴把政策導向,突出產業鏈、新型城鎮化、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領域,滾動謀劃一批有利于延鏈補鏈強鏈的優質適配項目。積極對接爭取財政政策資金,提高項目成熟度,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省、市計劃盤子。強化“要素跟著項目走”,今年確定的214個重點項目,領導包聯、專班推進,盡最大努力增加工作實物量。三要著力暢通經濟循環。加快建設城鄉融合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強蔬菜、肉類、特色水果等產業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全力暢通生產、分配、流通等環節,全面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二、做好工業轉型大文章,夯實經濟發展新支撐。
一要在工業技術裝備上創新突破,搶抓機遇,加快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革新,切實把生產成本降下來。二要在推動產品多元上創新突破,引導支持企業開展產品研發,做大做強精細產業鏈條,持續增加企業效益。三要在拓展市場上創新突破,既要走向全國、全球大市場,又要逐步完善線上銷售渠道,推動實現“彎道超車”。四要在精細管理上創新突破,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浪費,提升產品質量和產品價值,向管理要效益。五要在承接產業轉移上創新突破,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資源招商、以商招商,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企業。
三、做好農業增效大文章,開辟強農增收新賽道。
一要在特色產業上再發力,進一步把“稷山四寶”特色富民產業抓好,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抓好標準化生產。積極引導群眾發展果品、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二要在現代農業上再突破,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業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三要在精深加工上再提升,以棗葉茶、板棗咖啡、蛋雞加工等深加工為引領,加快推進板棗深加工基地、晉龍蛋品加工等項目建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四、做好文旅提質大文章,擦亮文化強縣新名片。
一要豐富產業業態,鞏固稷王廟及大佛寺3A級景區、稷山板棗公園4A級景區創建成果,大力發展觀光采摘、親子研學、自駕露營等新業態,積極開發稷山特色美食和休閑體驗。二要提升旅游設施,大力提升環城觀光旅游道、沿汾旅游公路以及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快進慢游”的綜合服務體系。三要注重宣傳推介,積極搭建全媒體營銷宣傳平臺,充分依托歷史名人、知名團隊等資源,設立工作室、沉浸式體驗館等,以活動創新贏得“大流量”。
五、做好改革開放大文章,激活縣域發展新活力。
一要持續用力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探索更多實用管用的“小切口”改革,全力破除一批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爭取更多國家和省部級改革試點落地實施。二要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深化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稷山站建設,主動參與區域間投資合作和經濟文化交流,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打造對外開放“橋頭堡”。三要持續推動創新發展。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機制,持續開展“百名院士稷山行”活動,邀請更多院士專家來稷調研指導,開展項目合作、科技研發等,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新質生產力。
六、做好生態環保大文章,共建美麗稷山新家園。
一要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大散煤、揚塵、餐飲油煙等專項整治力度,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二要強化生態治理修復。抓好國家、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力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加快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三要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挖掘國家板棗公園、汾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品牌價值,穩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等工作,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引領“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成為生活風尚。四要強化城鄉面貌改善。持續開展城市更新,大力推進體育公園等項目,不斷完善城市宜居功能。堅持鄉村建設“一環兩帶一片區”發展布局,接續推進農村改廁、垃圾污水處理等重點任務,大力實施環鎮路、鎮鎮通等道路提升工程,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健全常態長效管理機制。
七、做好民生保障大文章,打造幸福稷山新圖景。
一要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常態開展創業促進行動、春風行動,穩住就業基本盤。二要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多措并舉減少優秀教師和優質生源流失,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水平。全域開展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提升全民健身基礎設施。三要兜住兜牢民生網底。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持續優化和落實困難群體救助各項政策,有效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八、做好社會穩定大文章,開拓平安稷山新局面。
一要堅定不移抓好風險防化。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重點領域安全。二要毫不動搖抓牢安全生產。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壓緊壓實四方責任,扎實開展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三要堅持不懈加強社會治理。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矛盾糾紛排查處置,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健全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平安稷山、法治稷山。

稷山云仁線汾河大橋建成通車。
增強五種意識
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攻堅意識、創新意識、清廉意識“五種意識”,聚力真抓實干、積極奮發進取,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上大顯身手、建功立業。
具體抓好“八個聚焦”
一要聚焦質量、規模、效益,堅定不移抓項目、擴投資、促發展,前瞻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積極爭取資金,千方百計抓好招商,爭當產業轉移優先承接門戶。
二要聚焦產業鏈、專業鎮、開發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聚力提升開發區能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三要聚焦宜居、宜業、和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圍繞鄉村發展、建設、治理,改善鄉村面貌,培育文明鄉風,推動實現富民增收,久久為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四要聚焦人氣、特色、高端,全面提升縣域“吃住行游購娛”綜合配套服務,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培育多元消費業態,發展壯大服務業,爭當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
五要聚焦宜居、韌性、智慧,以新型城鎮化為牽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開展城市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實施智慧應急平臺建設,讓城市運行更安全、有序、智慧、高效。
六要聚焦藍天、碧水、凈土,樹牢“兩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爭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七要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全力穩定就業,打造教育強縣、醫療強縣、康養強縣,不斷筑牢安全底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要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狠抓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全市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中爭做先行者、排頭兵。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