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1-03
本報記者 邢智軒
既要企業發展,還要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更要實現精準減排。面對“環保大考”,“一律關停”“一律禁養”等簡單做法,給企業發展蒙上了陰影,給民生問題帶來了隱患。
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開展以來,市紀委監委聚焦環保“一刀切”問題,迅速安排部署,全面走訪摸排,建立工作臺賬,研究解決措施;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對此全程跟進,及時下發《提醒建議卡》,督促市生態環境局迅速開展自查自糾。市生態環境局高度重視,立即行動,深入查找問題,制訂可行方案,堅決糾治大氣污染防治“一刀切”,推動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是否存在揚塵管理“一刀切”;是否存在機動車限行“一刀切”;是否存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一刀切”;是否存在秋冬防減排“一刀切”……2024年8月,市生態環境局積極響應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印發《糾治打著環保幌子搞“一刀切”問題整治工作方案》,旨在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做好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上門幫扶,助推企業環保治理升級
在去年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評級中,山西建投晉南建筑產業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水泥制品企業,被評為引領性企業。“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A級、B級和引領性企業根據其環境績效分級結果,可差異化適用應急減排措施。具體而言,績效分級高的企業將會獲得較為寬松的管控措施,反之則需要遵守較為嚴格的減排限制。這一政策的實施,對企業來說形成了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效果,促進了大氣污染物排放重點行業治理水平整體提升。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參與績效分級評級申報。”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道。
聚焦主責主業,持續為企業辦實事。市生態環境局組織行業專家、業務精英先后深入全市100余家企業進行精準幫扶,了解企業生產工藝、管理水平,深入現場仔細查看企業生產排污環節污染物收集處理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在線監控設施運行情況及達標排放情況,認真聽取企業訴求,全方位把脈會診,真正幫企業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助力企業對標先進、對標一流,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山西建投晉南建筑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祁國柱感慨道:“市生態環境局邀請專家到企業現場幫扶,幫助我們查找在物料儲存、料棚抑塵、物料輸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污染治理提升的意見。我們按照專家意見,先后進行了料棚抑塵設施建設、輸送環節灰塵收集改造、洗車平臺改造等,治理設施提升效果明顯,扭轉了以往臟亂差的局面。連廠里的工人都說,以前上班每天灰頭土臉,現在工作環境變好了,工作起來也更有勁了。”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4家A級、B級或引領性企業。
民生豁免,保障城市正常穩定運行
按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要求,涉氣企業需納入應急減排清單,當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時,涉氣重點行業應按照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減排。一旦如此,居民供暖、電力及熱力生產等涉氣保障類企業或重點建設工程將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城市運行和居民正常生活。
為做好秋冬防精準減排和民生保障豁免工作,市生態環境局提前統籌謀劃,多次深入企業調研摸底,確定民生豁免原則,做好民生保障類企業、重點建設工程豁免工作。
“開展糾治打著環保幌子搞‘一刀切’問題,是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具體抓手。”市紀委監委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負責人表示,“民生保障類企業、重點建設工程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如果不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隨意下達停產停業要求,會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干擾。”
2024年8月底至9月初,市紀委監委組建監督檢查組,對打著環保幌子搞“一刀切”等問題開展專項檢查,對市生態環境局執法隊、大氣科、信訪中心、監察辦等科室(單位)報送的近3年來有關工作資料進行了查閱,掌握秋冬防、行業整治等方面的政策規定、安排部署、信訪舉報、案件查辦等情況,查找是否存在“一刀切”問題。同時,檢查組深入基層,了解企業群眾對環保工作的意見建議,充分聽取基層聲音,及時收集問題線索,切實通過專項整治工作,提升群眾的滿意感和獲得感。
“對民生保障類企業予以政策激勵、大力支持,并不意味著對其放松監管。”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做好冬季供暖保障工作,生態環境部門堅持“冬病夏治”,督促供暖企業做好污染設施檢修、改造,及時跟進治理設施整治提升進度,確保在秋冬防預警期間顆粒物、SO2、NOx達到5毫克/立方米、25毫克/立方米、4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企業,加大檢查力度,確保供暖前所有供熱企業達到排放標準。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9家工業企業納入豁免清單。其中,8家供暖、8家協同供熱、11家電力和熱力生產、3家重點出版物印刷、34家群眾生活保障、4家外貿出口、7家垃圾焚燒和危廢處置、1家水泥窯協同處置和3家其他保障類企業、十八河尾礦庫區閉庫治理工程等5項重點建設工程納入揚塵源豁免工程清單,確保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全市社會秩序穩定、居民正常生活。
精準減排,確保秋冬季機動車不限行
“我市受地理位置影響,秋冬季一直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期。”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從PM2.5源解析結果看,全市交通污染占比較大,已經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往年,為了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在啟動預警時,中心城區實行機動車限行交通管制措施,給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不便。
為了不影響群眾出行,市生態環境局“精打細算”,騰出減排空間,做到秋冬季預警期間機動車不限行,保障居民正常出行。
第一項舉措就是完善監測體系。2024年,重點鄉鎮空氣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全市已設置有5個國控空氣監測點、24個省控空氣監測點、53個鄉鎮空氣監測點。空氣監測網絡基本形成,監測體系更加完善,數據監測更加精準。
與此同時,市生態環境局與市氣象局、市生態環境綜合監測中心建立聯合機制,共同開展氣象會商,對未來的空氣質量進行預報預警。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建立針對重污染過程應對的事前研判、事中跟蹤、事后評估技術體系,增加會商討論頻次,做到早知道、早應對、早減排。根據空氣質量狀況和預測預報結果,按照預警分級標準,依法依規啟動、調整、解除重污染天氣預警。
除此之外,堅持每日緊盯空氣質量站點數據,一旦發現高值熱點問題,及時溯源核查,形成“發現—交辦—反饋—問效”的工作閉環,為秋冬防騰出空間,實現秋冬季不限行。
“接下來,我們將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在問題查擺、機制建立、為民辦事上持續發力,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付行為,堅持剛柔并濟、軟硬并舉,以更大的決心、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堅決破除環保領域‘頑瘴痼疾’,全力保障企業和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確保生態環保政策在基層的貫徹落實和民生福祉的持續增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