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24
現代化教室、標準化操場、多樣化社團、有趣有料的勞動課和科學課……隨機走進我市一所學校,孩子們敏而好學,自由探索,這些歡樂的身影成為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好印證。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位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步伐。
全市教育系統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落實“雙減”任務;擴優提質高中教育;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布局,積極承辦省、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穩步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平陸、絳縣兩所特殊教育學校開學迎新,我市特殊教育學校實現縣域全覆蓋;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加大對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營造更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教育公平邁出更大步伐,全年共下達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資金16533萬元,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15所,實施“放心午餐”工程學校69所,受益學生4萬余人……
一項項舉措、一組組數據,記錄著我市教育領域均衡發展的同時,更為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教育答卷”。

★五育并舉★
綠茵場上,孩子們肆意奔跑;美術教室里,各種非遺作品栩栩如生;博物館里,多彩的研學活動帶孩子們走近歷史,領悟精神……
今年以來,我市組織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學生籃球比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4項賽事,成功舉辦全市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不斷搭建良好的文體平臺,真正讓孩子們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五育并舉,德育為先。在夏縣廟前中心校,一場“德孝故事我來講”競賽活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學生通過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將德孝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我市還積極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結合新中國成立75周年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愛黨愛國、“我們的節日”“學雷鋒”“清明祭英烈”等主題教育;統籌各縣(市、區)開發不同類型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特色線路,努力打造響亮的“行走的思政課”品牌……不斷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

★向“優”而行★
在學前教育方面,今年以來,新(改、擴)建7所公辦園、認定4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工作全部完成,各種“家門口”的特色幼兒園正成為孩子們玩耍的樂園。
驚蟄時,孩子們就去觀察螞蟻洞;植樹節時,孩子們一起辨認樹種;春分時,孩子們用雞窩里的雞蛋做立蛋游戲……位于東郭鎮的鹽湖區第八實驗幼兒園發揮鄉村優勢,將勞動教育、自然教育發揮到極致。
在義務教育方面,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持續推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
平陸縣第四小學是一所新建校,投資2.36億元,這一山區縣里的現代化校園已成為該縣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中的“最新力作”。
現代化的教學樓、不受天氣影響的室內操場、城鄉孩子可以互聯共通的智慧課堂……在這里,“學有優教”得以體現。
與此同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垣曲縣作為全省唯一率先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督導評估認定;今年,平陸縣、新絳縣和河津市相繼完成縣級自評和市級復核,以及省級督導評估,更多學校朝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的目標不斷奮進。

2月29日,平陸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學迎新。3層的教學樓簡潔淡雅,樓前綠植錯落有致,孩子們在操場上沐浴著春日暖陽和體育老師互相拋球,高興地玩耍。
康復訓練室、多感官教室、唱游律動室……這所新學校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較大的活動空間,還建有各種專業教室,結束了該縣沒有公辦特殊教育學校的歷史,極大滿足了特殊學生接受教育的需求。
隨著平陸縣、絳縣兩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建成招生,如今,我市已然實現特殊教育學校縣域全覆蓋,未來將朝著確保每一名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而不斷努力。
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終端,更關系學子未來。今年以來,萬榮中學、絳縣中學等新建項目陸續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普通高中在建項目達到10所,61所普通高中編制較去年增加6860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堅定不移推進教育強市建設。
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光明,各種專業人才頻出,技術比拼熱火朝天。今年,我市在萬榮縣職業中學以“一技在手,終身無憂”為主題,舉辦第十屆運城市職教活動周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啟動儀式;在河津市成功舉辦運城市第十三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來自30余所職業院校的500余名選手同場競技,充分展示我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產學研融合持續向“深”發展。晉南民間布藝、掐絲琺瑯釉畫等非遺技藝已成為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亮眼名片,通過打造省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這里學習傳統技藝,傳播傳統文化,找到就業方向。
★“數字”開花★
當前,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達到新高度,我市也積極探索,引入AR、VR實景課堂,加速課堂改革,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空間,讓學生從被動聽轉為主動學。
在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AR教室,孩子們在數字技術加持的三維立體空間里,爭相舉手、踴躍參與,沉浸式感受一堂“動起來”的語文課。
春天是什么樣子?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理解二十四節氣中的春,老師利用AR技術營造出三維立體的體驗場景,瞬間,孩子們便身處百花齊放、萬物萌動的綠意中。
“同時,我們借助VR眼鏡中的紅色歷史資源,設計了《井岡山》與《我是月亮》兩課,通過操控設備,孩子們可以體驗更立體化、可視化的教學內容,讓課堂更具活力。”該校教師安馨雨說。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諸多亮眼變化見證著我市教育事業的擴優提質。教育強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強化政策落實和資源保障,共同為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充分釋放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相信全市教育事業將朝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方向穩步邁進。
記者 杜磊 陳怡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