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19
運城晚報訊(記者 王耀)近日,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療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成功開展我市首例機器人全流程輔助PCI(機器人輔助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標志著該院心血管介入治療邁入了智能化新時代。
70歲的孫大娘(化名)被診斷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造影顯示其后側支靶血管直徑2.5mm,病變長度8mm,90%狹窄。面對患者的病情,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醫護人員迅速展開了病例研討,征得患者同意后,決定采用心血管介入機器人進行輔助手術,以保證導絲、球囊及支架精準定位及釋放。

排除相關手術禁忌后,手術如期進行。手術由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李永慧主刀,只見他坐在導管室外的操作間,通過控制系統操作機器人的手臂翻轉、前行,以精準角度將導管、導絲及球囊“送”至病變處,并植入支架。即刻造影提示:支架貼壁良好,未見明顯殘余狹窄。機器人手術操作,僅用時20分鐘。
“全程沒穿鉛衣,真輕松。”李永慧感嘆。過去,由于超量X光線對人體傷害較大,做介入手術的醫生需要身穿鉛衣進行防護,他們也被稱為“鉛衣衛士”。沉重的鉛衣往往重達20公斤,一場手術下來,醫生們全身早已汗流浹背。醫生在床旁進行手術,挽救患者健康的同時,也承受著射線對身體的傷害。

而當血管介入機器人這個醫生“助手”上崗之后,可以為醫生減少射線輻射損傷。對患者而言,則能提升血管介入手術的精確性和微創性——與人工操作相比,機器人具有標準化和數字化優勢,可使手術過程保持穩定、精確操作,能夠達到“亞毫米級”精度。
為確保手術萬無一失,心血管內科在引進機器人手術系統后,立即組建專項工作小組,制訂了系統的學習培訓計劃,確保醫生熟練掌握機器人系統的操作要領。同時,該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建立質控團隊,細化臨床過程各環節的操作規范,構建了完整的手術和研究質量保障體系。這些扎實的準備工作,為手術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機器人輔助PCI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標志著市中心醫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療領域邁入新紀元,更是運城市積極推進醫療技術創新、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成果。這一技術的突破將帶動區域心血管專科建設,為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增添新動能,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