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17
張學晉 張 旭 任 聰
駐村幫扶有作為,鄉村振興結碩果。2024年,芮城縣東張聯村“千萬工程”提檔升級項目完工率達100%,村集體經濟收入繼2023年后再次超過110萬元,368戶村民在家門口喜領分紅7.65萬元,9名重點大學本科新生榮獲村級獎學金7.2萬元。
幫扶干部好作風,換來百姓好光景。“東張聯村曾經是我縣的省級貧困村。2021年以來,芮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持續選派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隊工作,進一步優化充實脫貧村幫扶力量。東張聯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開辟賽道,奮勇爭先,成為幫扶工作的標兵典型,我們鄉村振興部門先后為東張聯村投入銜接資金180余萬元,幫助其鞏固脫貧成果。”芮城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王亞軍表示。
近年來,東張聯村堅持把駐村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芮城縣教育體育局派駐南磑鎮東張聯村幫扶工作隊不忘幫扶初心,牢記振興使命,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做優做實駐村幫扶工作。2023年9月6日,中國鄉村振興官方微信公眾號以《“進得了門、嘮得了嗑、吃得了飯”的駐村幫扶工作隊》為題對芮城縣教育體育局派駐南磑鎮東張聯村幫扶工作隊的典型經驗作了專題報道。
零距離深入用心又用情。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是入戶走訪底子清。持續走訪監測戶、大病戶、特困戶、脫貧戶、新增低保和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做到“病情清、花銷清、收支清、納與不納清”。二是田間地頭察實情。駐村幫扶工作隊堅持日常觀察田間農作物的長勢與管理,及時向群眾推廣種地良法、管理良策;每到秋收和麥收后,駐村幫扶工作隊都到農戶家中統計哪種種子產量高,經過多方調查、反復甄別后,用活生生的事例及耐心的勸導,以優選種子促進村民增收。小麥、玉米遇倒伏時,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與村“兩委”干部一起逐組逐塊逐田統計災情,爭取保險理賠,為百姓維權。三是送政策上門感恩情。駐村幫扶工作隊堅持學習《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政策應知應會口袋書》,學政策講政策用政策,讓鞏固銜接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百姓增收紓困服務,凝聚起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強大合力。
零時差回應抓早又抓小。今天再晚都是早,明天再早都是晚,群眾有呼,干部必應。一是銜接溝通架起連心橋。發放愛心聯系卡,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經常“煲電話粥”,“五加二”、“白加黑”、跑斷腿、磨爛嘴。助學貸款能不能延期?如何申辦低保?如何申報殘疾人生活補助?意外險如何兌現?……老百姓心目中,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無所不能。面對問題,駐村幫扶工作隊都能第一時間回應訴求,提供建議,讓百姓感覺有靠頭。二是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公廁漏水、雨天巷道出水不暢、誰家有違村規民約行為,或躬身解決,或與村“兩委”溝通解決,沒有看客心理,唯有快速解決。三是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駐村幫扶四項職能任重道遠,駐村幫扶工作隊切實把駐村工作的“大決策”“大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小謀劃”“小舉措”,堅持細化到周、到日,規劃“路線圖”、列出“時間表”、明確“任務書”,以質量帶進度、以進度保質量,重槌擊響鼓、寸勁發猛力,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務實求好。
零回報服務無怨又無悔。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不忘入黨初心,牢記駐村使命,一心為民,把“小我”融入鄉村振興“大我”。一是不計個人得失。東張聯村有桃園、馬壚、東張3個自然村1186戶群眾,駐村干部要做到村情戶情清,遍訪農戶是基礎。幫助群眾落實政策,聯系職能部門,跑路是基礎。經常為民辦事服務工作多了,電話費多了,燃油費多了,個人開支明顯增加了。二是提供貼心服務。在為脫貧戶及監測對象勞動力辦理一次性交通補貼、穩崗就業補助時,發現許多勞動力外出,由留守老人代理子女辦理,有的老人難以理解辦理程序及相關資料,甚至有的老人不會寫字,駐村幫扶工作隊充分發揚“四千精神”,上門服務,面對面解讀政策,手把手落實政策,確保政策落實到戶到人。三是堅持廉潔幫扶。“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底線思維。無論為群眾辦什么樣的“急難愁盼”,無論自己是否有開銷,無論群眾怎么感激,都堅持清清爽爽的人際原則,做好自己,守好底線。
熱愛芮城,共謀發展。芮城縣教育體育局派駐南磑鎮東張聯村幫扶工作隊將繼續俯下身子,干在實處,用一顆干事創業的“奮進心”,用心用情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真正駐在群眾心坎上,為建設“黃河明珠·秀美芮城”貢獻駐村幫扶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