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09
記者 余 果 通訊員 楊 紅
科技創新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時代,傳統產業如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轉型發展?
10月底,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發布9個“無廢園區”、19個“無廢企業”典型案例,以引導工業園區、工業企業推行無廢生產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鋁山西新材料”)的“鋁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無廢模式”上榜,為我省唯一案例。
中鋁山西新材料是山西省首家擁有“礦山—電力—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完整鋁產業鏈的大型中央企業,也是一家擁有50年多年發展歷程的鋁工業企業。近年來,企業踐行和發揚“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精神,錨定“氧化鋁精細化、電解鋁合金化、固(危)廢資源化、小金屬多元化”四大方向精準發力,發揮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突破發展瓶頸,延伸產品鏈條,加快實施綠色低碳高端鋁合金產業鏈項目,擴大企業生產、銷售規模,為推動全省鋁鎂精深加工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鋁山西新材料氧化鋁廠集中控制室內,操作人員密切關注著相關生產數據。 本報記者 余 果 攝
科技創新
產業向“綠”
“電解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固體廢棄物,主要有二次鋁灰、炭渣、大修渣等。這些物料中含有氟化物和少量氰化物,被國家列為危廢,其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是電解鋁企業必須解決的難題。”中鋁山西新材料副總經理薛峰平說。
鋁灰是電解鋁和鋁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有金屬鋁和其他有害成份的固體物質。隨著鋁合金材料應用范圍的日益擴大,鋁灰的產生量也將成比例增長,據統計每生產1000千克鋁,就會產生25千克—50千克的鋁灰。
以往人們把鋁灰看作廢渣而堆棄,此舉不僅造成鋁資源浪費,還會帶來環境問題。“因此尋找經濟有效的方法加以回收和利用鋁灰迫在眉睫。”薛峰平說。
據了解,二次鋁灰的資源化利用目前國內外處理方法分為兩大類:火法和濕法。這些處理方式中均會產生相應的廢水或固體廢棄物進行排放,從而污染環境。
與傳統的鋁灰處理技術相比,中鋁山西新材料的鋁灰資源化利用技術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中鋁山西新材料二次鋁灰氧化鋁熟料窯火法協同資源化利用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是國內首創,以氧化鋁燒結法現有熟料燒結系統為基礎,采用火法協同處置技術實現二次鋁灰低成本的資源化利用。在不增加主體設備(回轉窯)投資的條件下,僅增加部分輔助處理設施,經濟高效地處理二次鋁灰,有效資源化回收利用其中含有的鋁和鈉等成分,實現氟化物的無害化處理,且不生成新的有害物質,實現了電解危廢二次鋁灰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
赤泥是生產氧化鋁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棄物,其綜合利用是業界一大難題。中鋁山西新材料結合行業和生產特點,在行業內首創了一套“創新串聯法”。該技術投運以來,礦石利用率由70%左右提高到96%以上,在低品位鋁土礦生產氧化鋁工藝優化、赤泥鋁灰等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中鋁山西新材料積極投入到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危)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建設中,實現了國產礦赤泥在煤矸石制磚、灰陶琉璃仿古磚的成功應用。
近年來,中鋁山西新材料緊緊圍繞“節能、降耗、減污、增效”這一宗旨,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投資數億元實施了脫硫脫硝改造和鍋爐超低排放等一批環保改造項目,在助力污染防治設施更新升級的同時,實現了煙氣全部達標排放、生產生活廢水污水“零排放”和冷卻水余熱對堆垛庫加溫、乏汽綜合利用代替新蒸汽、乏汽預熱料漿等清潔生產的理念在各個生產領域開花結果。中鋁山西新材料還將繼續推進“無廢”企業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固廢管理水平,為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貢獻力量。
精深加工
挺進“新賽道”
11月21日,以“聚勢鋁鎂精深加工 開啟產業鏈發展新篇章”為主題的山西省鋁鎂精深加工產業鏈發展大會在河津舉行。百余名來自全國鋁鎂行業的精英翹楚、專家學者、商界才俊齊聚一堂,共商合作,為鋁鎂產業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會上,中鋁山西新材料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磊表示,中鋁山西新材料作為“鏈主”企業,將強化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產業,持續提升生產經營和數智化發展水平,加快綠色低碳步伐,推動企業、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主動融入山西省工業產業發展大格局,努力構建全鋁產業鏈健康穩固的供需體系,推動山西省鋁產業鏈延鏈拓鏈補鏈強鏈,帶動行業企業提檔升級、轉型發展。
目前河津已形成了以中鋁山西新材料省級“鏈主”為龍頭,25家上下游企業為協作,集氧化鋁、電解鋁、鋁型材、鋁鑄造、再生鋁等于一體的鋁精深加工產業鏈集群。
據了解,此次會議共簽約協作配套類、招商項目類、創新研發類項目共17個。其中,中鋁山西新材料與8家企業簽訂了鋁液配套協議。
在中鋁山西新材料的小批量鋁合金生產線上,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在各個生產現場全力趕制訂單。車間外,叉車來回穿梭,裝運成品鋁合金,及時發往全國各地。中鋁山西新材料鋁加工事業部硬質合金工區技術人員王斌說:“自本項目投產以來,生產設備運行正常,每月產量能達到500噸左右,現在我們的產品都是根據訂單來生產的。”
鋁及鋁合金型材被廣泛應用于建筑、交通運輸、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近年來,由于汽車空調設備小型化、輕量化,熱交換器管材及空心型材中鋁擠壓制品比例迅速增加,中鋁山西新材料搶抓市場商機,在強化科技創新、突破硬質鋁合金材料技術壁壘的基礎上,實施建設了年產5000噸熔鑄的小批量鋁合金生產線,一是打造中試基地,聚焦鋁合金新產品開發,做好成果轉化,帶動周邊鋁加工企業提檔升級;二是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小批量的鋁合金產品,產品覆蓋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鑄鍛件、通訊5G領域等,不斷增強中鋁山西新材料合金化產品的競爭力。
王斌表示,目前生產的產品結構有變形鋁合金2024、4032、5052、7003、7075等多種高端鋁合金產品,相較原來的產品,現在的產品更精細化,而且附加值有很大的提升。如原生產的6001變形鋁合金,主要用于汽車輪轂的制造,目前生產的7075鋁合金,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領域,還能用于汽車的防撞梁等。
中鋁山西新材料還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打造高水平科技研發平臺,厚植發展核心優勢,成功入選“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研發平臺建設水平成功邁入國家級研發平臺行列。在做好專項科技研究的同時,企業還充分發揮技術創新服務生產作用,針對提產降耗的痛點、難點問題,成立專項攻關團隊,大力開展技術攻關。目前,企業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10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局專利授權130余件。
精益生產
夯實管理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精益生產是其必由之路。近年來,中鋁山西新材料建立健全全要素生產指標對標體系,嚴格實行三級質量管理制度,持續夯實基礎管理,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大力進行質量技術攻關,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始終保持在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在氧化鋁廠上千平方米的堆場內,分別堆放著數種不同品位的鋁土礦礦石。在堆取料機的操作下,不同品位的礦石得到均化,礦石“配吃”已經成為中鋁山西新材料精益生產的關鍵環節。近年來,中鋁山西新材料科學總結多年積攢的生產經驗,通過對礦石分類儲存、均化和堆存,并采取平鋪直取的方式,保證了礦石質量的穩定性,降低了生產的礦耗。
“1臺槽蓋板沒蓋好=100千瓦時電”“一根吹槽風管=4320立方米壓縮空氣”等標語,時刻提醒電解廠員工精益生產、精心操作。作為電力能源消耗大戶,電解廠扎實推進“三化一提升”管理模式,優化爐底修補方法,保持合理的保溫料厚度,延續在線“小修”檢修方式,讓電解槽壽命從2100天提高至2900天以上,并通過對255臺電解槽實施穩流節能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噸鋁直流電耗降低350千瓦時,每年因節電減排二氧化碳3.69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鋁土礦經過氧化鋁、電解鋁等工藝流程,最終加工成光潔一新的合金棒陸續運往全國各地。在做精做細生產的同時,中鋁山西新材料加大相關資格認證,用更加專業甚至苛刻的標準嚴把產品“質量關”。從IATF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軌道交通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到挪威船級社工廠認證、SCS翠鳥認證、鋁合金產品碳足跡認證,這些專業的資格認證在增加合金產品環保屬性的同時,也正在成為中鋁山西新材料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張張閃亮名片。
近年來,中鋁山西新材料持續的環保投入換來了企業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最美天空藍”的美照美景在職工家屬微信群不斷刷屏。同時,中鋁山西新材料持續強化現場環境治理,廠容廠貌得到明顯改善,員工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越來越足,老企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乘攻勢而上,朝夕不以為限。中鋁山西新材料將踐行和發揚“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發揮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突破發展瓶頸,延伸產品鏈條,實現“直線沖刺”“彎道超車”“變道領跑”,在創新中超越,在協作中共贏,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和生力軍,向“鋁”而生,為“綠”奮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