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02
□記者 劉凱華
西北風吹殘落葉、吹冷冬天,卻將河東的眾多水域吹得“熱鬧”起來——大批越冬候鳥騰飛于鹽灘、淺水之上,嬉鬧“組團”來訪,天鵝、火烈鳥、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驚喜“現身”……近年來,越來越多種類的候鳥愛上運城的冬天,生態“朋友圈”不斷擴容。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以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建設和濕地恢復力度,使得生態系統持續改善、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
作為生態環境變化的“晴雨表”,候鳥種群多寡、遷徙路線的改變等,都能反映出生態環境的變化,這也成為檢驗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自然指標。11月20日,一群野生大天鵝飛抵夏縣瑤峰鎮境內的白沙河濕地棲息越冬,這對當地群眾來說可是一件稀罕事。
近年來,夏縣持續實施白沙河濕地綜合治理工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改善后,意外之喜從“天”而降。白鷺、灰鶴等幾十種鳥類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現在天氣越來越冷,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候鳥來夏縣越冬。”白沙河濕地沿線居民趙博說。
初冬時節,大批候鳥由北向南開啟遷徙越冬模式。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河津段作為候鳥南遷的重要通道,這幾天迎來了500余只天鵝陸續飛抵,讓寂靜的冬天充滿生機與活力。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河津段位于晉陜交界處的黃河灘涂,冬季氣候溫和、采食豐富,非常適合鳥類越冬,多年來就有灰鶴、大雁等眾多候鳥在這里棲息。隨著近年來黃河、汾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這里的天鵝數量從去年的200余只增加到了今年的500余只。
田野里、半空中,數百只天鵝時而振翅翱翔,時而翩翩起舞,展示著優美的身姿,美不勝收。一路向南,萬榮縣境內的黃汾灘涂迎來大批越冬白天鵝,嬉戲玩耍間如精靈般活潑悅動,奏響萬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旋律。
候鳥對棲息環境要求極高,它們的遷徙亦是對沿途生態環境的一次“體檢”。數據顯示,隨著河津市、萬榮縣不斷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棲息越冬的珍稀鳥類數量逐年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兩地的林業部門還聘用了專職巡護員,分區域對天鵝進行全天候巡護監測,確保天鵝安全棲息越冬。
與之相鄰的稷山縣,當地的稷山汾河國家濕地公園迎來不少天鵝在此游弋嬉戲,為冬日汾河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沿著汾河前行,上游的新絳縣汾河生態公園棲息的天鵝也在不經意間悄悄歸來。近年來,新絳縣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持續推進汾河生態治理,投資5億元建成汾河生態公園,為候鳥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這兩處汾河濕地,越冬的天鵝或在灘涂嬉戲打鬧,或在河面追逐覓食,或在岸邊沐浴陽光,或在天空振翅“高歌”,引來了眾多居民駐足觀賞。
七彩鹽湖同樣迎來一批越冬天鵝,為鹽湖帶來無限生機。鹽湖開闊的湖面與充足的食物為天鵝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近年來,鹽湖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為眾多鳥類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和食物資源,各種鳥類的數量和種類逐年增加。
與之相鄰不遠,堯夢湖濕地水域也首次迎來50余只天鵝,為公園的冬日增添了一份靈動。據悉,隨著天氣變冷,來到這里越冬的天鵝數量還在增加,已經從剛開始的10余只增加到50余只。
不遠處,涑水橋上的攝影愛好者正聚精會神地端著“長槍短炮”,飛速按下快門。“太壯觀了!”身處其中的馮思帆忍不住感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未來勢必會有更多像堯夢湖濕地一樣位于城市的濕地吸引候鳥棲息。”
候鳥是聯系人與自然的“信使”,守護好它們,就是為子孫后代造福。不少市民反映,今年冬天,運城的廣大水域成為了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的自然“科普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