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7
見習記者 孔雄
雖然已是冬季,天氣越來越冷,但市民和游客去鹽湖區南城街道柏口窯村拍照打卡的熱情絲毫未減。

原來,在該村的休閑文化街上,多面墻體披上“彩衣”。諸如“好運之城”“我在柏口窯很想你”“童年的紙飛機現在終于飛回我手里”等多種創意性文案,搭配生動形象的圖案,使雅致古樸的房屋與干凈整潔的街道增添了幾分活力。
游客站在富有藝術氣息的彩繪墻前拍照,不僅“秒出大片”,而且也對運城有了更深的印象。
除了柏口窯村,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的青石臺階也化身“彩虹天梯”,與池神廟及浩渺鹽湖相映生輝;鳳凰谷景區的階梯道路上,鮮艷明麗的彩繪,使游客的爬山旅程不再枯燥(右圖);在河津市樊村鎮西磑村,農民辛勤勞作的身影躍然于立體墻面之上,使大家更加了解這個“山西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的風土人情……
可以明顯感受到,目前“彩繪”這一藝術元素,已經逐漸成為我市諸多景區、景點、旅游村莊及文化旅游街區的重要“標配”。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方面是全國文旅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近年來,西安、麗江、成都等眾多知名旅游城市,已經通過設立拍照打卡墻、打造網紅旅游點等方式,將傳統古建、民居等與現代的繪畫藝術相結合,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觀光,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果。
另一方面是來運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所致。隨著運城文旅知名度的提高,大家希望來到河東大地之后,不僅僅只是一如平常地觀景色、賞古建、品美食,更希望能夠以一種便捷、輕松、愉悅、趣味的方式,和一個景點、一條街巷乃至一座城市產生情感共鳴。
而將可視化的彩繪文字與圖案裝點于景區的醒目位置,引導游客饒有興致地駐足觀賞、拍照打卡,進而深入了解運城厚重的古建文化、關公文化、池鹽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等,未嘗不是可行的探索與實踐。
如今,我市諸多景區、景點雖然在創意性彩繪上獲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要想從出“彩”逐漸走向出圈,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一是深挖文化內涵。各大景區應根據發展實際,持續研究、提煉、總結自身獨特的“文化標簽”,打造出能夠真正反映符合景區特色的彩繪文字及圖案,讓游客可以看得見、記得住。
二是提升藝術審美。各大景區可與相關的高校及民間藝術團體等深入協作,精心謀劃,設計出高品質、時尚化、有格調的彩繪作品。
三是加大宣傳推介。各大景區應將特有的彩繪區域與各種精彩的表演及假日活動聯系起來,并通過圖文、視頻、直播等方式進行多樣化表達,切實將“彩繪”的傳播效能發揮出來。
多彩畫筆描繪繽紛運城,創意景觀展現河東文化。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運城文旅必將不斷出彩、不斷出圈!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