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4
□楊穎琦
提起讀書類的綜藝節目,很多人也許并不熟悉,但其實這類節目并不少,早期就有《子午書簡》《開卷八分鐘》《朗讀者》等,多以主持人口播或者訪談的形式對作品進行解讀。后來,隨著技術發展、觀眾文學認知和審美水平的提高,讀書類綜藝節目通過演員的表演將書籍、書信里的內容視覺化、劇情化,比如《一本好書》《典籍里的中國》《見字如面》等。

而《我在島嶼讀書》作為一檔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不再局限于一定的空間范圍,將“書籍”從演播大廳搬到了“島嶼”之上,讓觀眾跟隨嘉賓,前往“島嶼書屋”共同生活、讀書和寫作,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這也是節目播出到第三季,仍被觀眾分外期待的原因之一。
10月17日,由江蘇衛視和今日頭條聯合出品的《我在島嶼讀書3》播出,期待已久的文學心靈之旅又開始了。第三季節目在形式上依然延續了前兩季的特色,沒有劇本、沒有游戲,也沒有主持人,只是幾位作家和學者圍坐在一起,在遠離都市喧囂的環境中,輕松愉快地談論文學和生活,分享閱讀心得,帶領觀眾領略書籍的魅力。節目不僅展示了作家們的生活狀態,還介紹了許多值得一讀的好書,每期的推薦書單都被眾多文學愛好者“收入囊中”。
第三季節目“揚帆出?!?,來到了希臘的克里特島。湛藍的天、雪白的建筑、充滿異域感的歷史遺跡……在節目中,幾位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帶領觀眾漫步這座希臘島嶼,以文學為紐帶,在兩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明之間展開對話。
作為希臘最大島嶼和古老文化中心,被譽為“海上花園”的克里特島不僅僅有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風光,還保存著伊拉克利翁古城、克諾索斯王宮等歷史遺跡,更有煙火氤氳其中。這些共同構成了克里特島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也讓節目在文明碰撞中展開更為豐富的文學敘事。希臘神話、伊索寓言,各種詩歌、戲劇、史詩,還有那些關于文學先賢的故事……所有關于希臘的想象,在節目中都具象化了。
與前兩季在小島書屋中“坐而論道”相比,第三季節目開啟“City Walk”模式,用腳步丈量優美的島嶼風光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節目中,帶著對古希臘文明的好奇和探索,余華、蘇童、程永新、葉子等嘉賓漫步伊拉克利翁古城,打卡當地特色書店、博物館、古跡遺址,結識異國他鄉的愛書、好書之人。他們在世界最古老的劇場跳舞,在書屋的露臺上集體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在海風吹拂中朗誦詩歌……
在伊拉克利翁古城,嘉賓們還遇到了一家別具特色的“書架書店”,余華、蘇童在這里找到了好友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還有《紅樓夢》《中國詩詞選集》《韓非子》等中國文學經典,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讓人既驚喜又意外。
面對旅行中遇見的種種場景和故事,作家們以中外經典為線索,分享出令人深思的表達。在第一期節目中,邂逅地中海日出的他們瞬間“打撈”起文學經典中那些有關日出的片段,分享自己對日出的理解;說到游記,他們饒有興致地探討各類文學作品中的旅行足跡,認真思考游記文學的未來;在5000多年前米諾斯文明時期的露天劇院,他們暢談古希臘神話與傳說……
在作家們看來,閱讀是對時間和空間的重新組合,讀書讓我們走得更遠,而在旅行中發生的故事也可以成為文學作品的組成部分。《我在島嶼讀書》讓觀眾看到了旅行與寫作、寫作與閱讀的相互成就,也為觀眾帶來了心靈深處的寧靜與快樂。
從海南的分界洲島到珠海的東澳島,再到希臘的克里特島,《我在島嶼讀書3》在“兩種文明的對視”中尋找人類共通的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在遠離喧囂的島嶼上,那些作家們圍坐在一起,暢聊文學,分享讀書感悟和心路歷程,開啟一場面朝大海的書香之旅?!皪u嶼+書屋”的意象疊加構建起令人神往的閱讀場景,滿足觀眾對“詩與遠方”的暢想,也激發了人們對文學的熱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