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06
運城市康杰中學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文娜
自9月1日起,告別初中校園的學子升入高中,至今兩月已過。這是一段特殊的時期,因為同學們會經歷五花八門的“第一次”。這些初體驗讓同學們還不夠穩健的步伐透出慌亂,引發內心的動蕩,激活各種各樣的情緒,這些情緒如果沒有及時加以代謝轉化,沉淀形成累積,最終會影響學習和生活。這樣一段充滿挑戰的時段,我們稱之為適應期。
幫助適應新挑戰
同學們由初中升入高中,不只是換了一個校園生活,更是一段由內而外的蛻變之旅。比如:面對新校園引發的“水土不服”,如何快速踩穩生活步伐,形成內心秩序感;初高中角色轉換,需要同學們有意識地化身為問題解決者;在全新的人際關系中逐步搭建起自己的學習支持系統;優化、升級適合于高中的學習方法論體系等。
成長源于困難和挑戰。而成長需要耐心和時間,更需要策略和方法。在道路兩旁,我們時常會看到帶有支架的小樹。很顯然,這些小樹是剛栽的。支架是為讓小樹更易扎根,最終成活。身處風云變幻的適應期的同學們如同這些小樹,他們也需要支架的支持和守護,在新校園的土地上向下扎根,最終向上生長。
小樹需要支架,孩子也需要家長們的幫助。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當開啟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都需要家長朋友們的陪伴與扶持。助他遠行,我們的確可以“有所為”。
確保親子關系橋梁安全暢通
親子關系是橋梁 關于親子關系的一個比喻是,父母與孩子就像是一條河流隔開的兩岸。父母在此岸,孩子在彼岸,分屬兩個獨立的世界,親子關系便是連接兩岸的橋梁。父母想要傳遞的想法、觀念等就是橋上通行的車輛。當連接兩岸的橋梁越堅固、數量越多、越暢通,親子關系就越順暢、越牢固。所以,只有關系這座橋梁安全暢通,才談得上真正的養育。因為關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信任如生命般珍貴 親子之間,信任,是橋梁的龍骨和橋墩。成長源于困難和挑戰。當孩子遭遇挫折時,家長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身邊,確保親子這座橋梁的安全與穩定,唯有如此,對孩子的關心和支持才能從此岸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孩子所在的彼岸,真正滋養孩子全方位成長,然后雙方攜手,為最終問題的解決尋找機遇。有了來自父母的信任做背書,在適應期,無疑會增加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也更容易激活孩子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信心,助力孩子最終收獲成長。
止語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自覺間的“給建議”是有損信任的舉動。盡量不要單方面給建議,除非孩子主動要求,而且最終的決定權要交還給孩子。越是信任孩子,孩子越是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個過程與孩子學習走路如出一轍——最終孩子是要靠自己的雙腿去行走奔跑的。為人父母,止語是一生的修行,也是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做孩子的情緒腳手架
情緒如同空氣般存在,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情緒都是我們生命舞臺上的背景色。對于同學們來說,情緒也影響著學習的每個環節,因為情緒是一切學習的起點。我們應做好孩子的情緒腳手架,助力孩子向上攀登。
最佳功能區 托馬斯·H.奧格登(Thomas H.Ogden)提出“情緒耐受窗”理論。人類的情緒根據強度可分為3類,高激動狀態、低激動狀態和理想激動狀態。理想激動狀態的范圍就是情緒耐受窗。只有在情緒耐受窗之內,才能保持理性思考并做出明智選擇,有更好的行為表現,也稱為最佳功能區。當孩子的情緒狀態處于最佳功能區,會收獲最好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情緒代謝 對身體來說,進餐、消化、吸收和排泄構成了食物在體內的代謝循環。經由代謝,食物中的營養素最終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代謝功能確保了身體的健康,而情緒的能量轉化過程,即情緒代謝確保了我們的心靈健康。表達即療愈,協助孩子通過各種途徑促進情緒代謝。孩子愿意訴說,父母就應放下評價,專注聆聽。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寶山 在適應期,孩子在經歷挑戰,他的學習和生活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父母的心。如果說孩子是一棵小樹,那么父母便是小樹腳下的土地。土地的厚重和穩定是大地送給小樹的禮物,情緒穩定的父母則是孩子的福音。于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是父母的必修課。保持界限,孩子的事交給孩子,學著收手;保持信任,相信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贏得自己的成功;建立自己的情緒通道,當意識到自己的狀態起伏不定時,去做會讓自己感覺好的事情,情緒價值回流內在,讓身心得以滋養。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讓孩子經過一天的學習,疲憊地回到家后,可以安心休息,滌蕩一身輕塵;在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個瞬間,都如春風拂面,為孩子疲憊的身心補給能量。最終,以滿格電量回到學習當中。
協助孩子做自己的學習教練
改變源于行動,但只有在高維認知指導下的行動,才能導向新的未來。
認知先行 以自己的節奏去適應,“適應”這個議題,對每個孩子來說都不是第一次。從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經踏上適應的旅程,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適應的實戰訓練,只是度過適應期所需要的時長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應帶著一份耐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考試正解 新高一的同學們也已親歷第一次大型考試——月考,面對考試結果,想必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么,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考試及結果呢?總原則是,發現問題就是成功,這是看待考試的基本態度。在考試結束后,我們要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將成功的經驗整理收納進入學習體系,最終形成自己的方法論;顯露的問題,自然為下個階段提供引領和指導。考試,既是對上一段學習的檢驗和總結,也是下一段學習的起點和目標。對于考試結果,無論好壞,父母能做的就是接受。同時,相信一次的結果只是漫長學習旅程中的一個驛站,最重要的是,要從容地堅持下去。歷經考試洗禮,我們也可以逐步將學習教練的接力棒交給孩子。經由訓練,讓孩子成為一名經得起考驗的學習高手。
梅、蘭、竹、菊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享有“四君子”的美譽,關于竹子更有一段佳話:深處地下三年長三寸,一朝破土,一日三尺。愿竹子一般的2024高一新生們,在各自高中校園的豐饒沃土之上,安處當下,珍惜時光,穩穩扎根;來日乘萬里長風,逐光而行,成就夢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