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01
記者 李宏偉
打籃球、踢足球、舞彩龍、跳爵士舞……秋日陽光燦爛,操場上,學生們在進行著各種社團活動,校園里呈現出一派歡樂的景象。這是近日永濟市城西中心校李店小學開展大課間活動的場景。今年新學期以來,該校新修建的塑膠操場成了孩子們課間活動的樂園。
“早餐:紅豆大米粥,西紅柿炒冬瓜,饅頭;午餐:酸菜肉絲面,饅頭”。這是城西中心校東姚溫小學一天的菜單,在這所農村學校里,每天美味可口的一餐一飯給孩子們帶來溫暖,受到家長的稱贊。
構筑幸福教育,點亮未來成長。近年來,地處城鄉交界處的永濟市城西中心校立足“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優化辦學環境,繪好育人底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轄區內各所學校注重內涵發展,創新特色課程體系,提高課堂質量。同時,該中心校在校園環境、辦學條件上不斷提高改善各校,讓每所校園都成為孩子們喜愛的地方、成長的樂園,以“學有優教”辦好“家門口”的學校,為永濟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貢獻村校力量。

永濟市城西中心校李店小學管樂社團開展活動。(資料照片)
魅力校園——
溫暖樂園促成長
走進李店小學校園,只見道路兩邊綠樹郁郁蔥蔥,花壇里鮮花飄香,綠色的足球場上,孩子們在快樂地踢足球、打籃球;紅色的跑道上,舞龍社團的孩子們正在進行訓練。
“我喜歡我們的學校,今年它一下子變漂亮了,每天下午大課間活動,我們足球社團都要進行訓練,這里的場地太好了。我們要刻苦訓練,將來還要參加各種比賽,為學校爭光。”正在進行足球訓練的三年級學生李梓豪說。
近年來,李店小學在學校建設中不斷優化辦學條件,提高辦學環境,學校的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教學樓、宿舍樓等建筑面貌煥然一新,教室寬敞明亮,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一體機、自動化錄播系統一應俱全,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硬件支撐。同時,該校建有標準的實驗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器材室等功能室,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別在今年暑假期間,在永濟市教體局的布局下,城西中心校為李店小學爭取資金90余萬元,在暑假期間新建塑膠跑道900平方米、五人制足球場1200平方米、鋪設彩色瀝青2900平方米、餐廳操作間99.3平方米,滿足了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為師生健康飲食提供有力保障。
李店小學校長李鵬告訴記者,在發展的同時,李店小學注重“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堅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社會實踐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禮儀等方面的教育。同時,建立了完善的德育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考核和評價,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中午吃完飯,我們在可調節的桌椅上午休,下午學習有精神。”在城西中心校東姚溫小學,學生任子潤說。
記者來到一間教室,只見在教室里學生們坐在淡藍色課桌椅上認真地學習。代課教師告訴記者,這種桌椅不僅外觀好看,做工精細,都是可調節的,方便孩子們課后休息,解決了學生午休的問題,非常有用。
去年以來,為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小學生中午接送難、午餐無法保障等問題,東姚溫小學積極順應學生、家長的需求,為群眾辦實事,以給學生減負、為家長分憂為目的,以安全、營養、經濟、衛生為標準扎實推進“放心午餐”工程,打造民生工程新亮點。城西中心校積極申請資金,對該校餐廳進行了改造升級,建成了一座干凈衛生現代化的餐廳。同時,為該校配置了150套午休課桌椅,解決了孩子們午休的問題。
校長李小飛告訴記者,在永濟市農村學校里,用可調節午休課桌椅的學校很少,他們學校獲得了永濟市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提前讓孩子們享受到了這一現代化的桌椅,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家長也非常滿意。
目前,城西中心校有4所小學,一所在永濟市城區,其他3所均在農村。近年來,城西中心校不斷加大投入,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對任陽小學的屋面做了防水工程,對廚房的線路進行了改造,對李店小學教學樓前下水道、沙坑及學生活動場地進行了改造。另外,該中心校先后購置了空調10臺、計算機9臺、教師辦公桌椅22套、學生餐桌椅20套、文件柜20個、觸控一體機1臺、戶外收納玩具柜及移動涂鴉柜各1個,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教育創新——
均衡發展有活力
“鸛雀樓初時因其視野開闊,登上樓頂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故名‘云棲樓’。又因黃河流域一種嘴尖腿長,毛灰白色,叫‘鸛雀’的鳥經常成群棲息于高樓上,后稱‘鸛雀樓’……”這是近日城西中心校李店小學開展的傳統文化教育進課堂活動的場景。
一直以來,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李店小學將“愛祖國”“愛家鄉”融入其中,將永濟市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學校教育中,在教育教學中,學校編撰了傳統文化教育的系列校本教材,包括“名勝篇”“名人篇”“文化篇”“美食篇”。圍繞教材開設傳統文化課程,開展宣傳家鄉、贊美家鄉的活動,充分將小“家”融入大“國”之中,讓學生們增強對家鄉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為愛國主義教育注入源頭活水,厚植學生們的家國情懷,使學校教育更有底氣、更接地氣。
近年來,隨著運城市智慧教育二期工程的推進,智慧教育的春風吹進鄉村學校,外界優質、豐富的資源隨風潛入鄉村校園。城西中心校莊子小學借助智慧教育打造特色鄉村學校,讓智慧教育也走進了鄉村小學,一時間盤活了學校的教學資源,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如今,校園網給該校網絡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該校利用網絡對接名校、對接名師,打造本校的特色課程。如書法社團活動中,書法教師們借助線上教學,在線上與名校學生同上一節書法課,與書法名師對話,大大提升了書法教學水平,讓硬筆書法成為教學特色。
莊子小學負責人告訴記者,智慧教育將科技融入日常教學,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數字教學簡單直觀、靈活便捷、生動有趣的優勢讓課堂更生動,在寓教于樂中演繹知識的魅力。
創新教育教學是學校發展的生命力,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教育功能,能激勵師生的思想行為,培養良好的群體意識和集體精神,使校園人文精神得以振奮和升華,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城西中心校堅持“育人為本,創新發展”的教育理念,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核心,以加強隊伍建設為重點,圍繞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紅色教育及養成教育,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的愛黨、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在教學管理中,該中心校積極創新,優化常規管理,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教研計劃,統一各校代課表、課程表、時間表,積極開展校級賽講活動,每月對各校的教學常規進行檢查反饋,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同時,每學期開展教學常規展評活動,進行評比量化,找出問題,尋找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中,該中心校創新開展整本書閱讀、寫字教學、英語課本劇等教學活動,課題研究不斷深入,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創新學校辦學特色。該中心校根據4所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各校的特色,李店小學的宣傳家鄉、贊美家鄉活動,莊子小學的學寫中國字書法活動,東姚溫小學的中國武術操活動,任陽小學的課間韻律操活動。
城西中心校校長任康樂告訴記者,為了使各校均衡優質發展,中心校和永濟市直名校結成聯盟校,教師一同備課、評課、教研,收集了大量優秀教學設計、教學課件、作業設計、教學反思、優秀案例、微課、視頻資源,初步形成了“名校網絡課堂”的框架體系,實現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利用這些優質教學資源,鄉村教師備課有效率、授課有方法,鄉村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升,城鄉、校際差距逐漸縮小,“名校網絡課堂”成為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力支撐。
夯實基礎——
建強師資增潛力
“今天的講評課收獲很大,既發現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找到了更好的解決辦法,為打造高效課堂打下了基礎。”在莊子小學新學期第一次教師公開課上,教師們在交流中思考、探尋、分享,在思維碰撞中共促成長、共同提升。
為更好地指導教師在新課標背景下打造真實高效的常態課堂,落實“新課標”課程理念和“雙減”政策,形成互幫、互學、互助的良好教學氛圍。近日,莊子小學積極開展全體教師“聽評課”活動,在公開課上,教師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課堂展示,他們精心設計學習任務,以創新的教學理念、扎實的專業功底、生動的教學方法,展現了農村教師的風采。
好的教育離不開好的教師。近年來,城西中心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強化教研活動,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及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幾所學校的教師業務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一些優秀教師還收到了省級、國家級研討會的邀請。今年,莊子小學教師張琳受邀參加“山西省第九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李店小學教師黃楷晴、鄭秋云、樊曉麗受邀參加《新課標、新課堂、新樣態》全國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特級教師教學展示活動。
同時,在教學實踐中,該中心校堅持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定為“聽課月”,要求青年教師上“過關課”、中年教師上“研究課”、老教師和優秀教師上“示范課”;堅持小學校長帶考試科目課和中心校領導聽評課制度,每學期聽評課40余節。嚴把教學質量分析關。每學期初召開上學期教學質量分析會和表彰會,采用PPT的形式將校內外兄弟學校的教學成績縱橫分析、選取學科優秀教師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進行指導解讀,真正發揮分析會的作用,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師德教育該中心校常抓不懈。制度上進一步完善健全師德教育體系,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在教師資源配置上,有效優化了各校師資力量,6名青年優秀教師、1名副校長進行交流輪崗,做到了人盡其才,實現了師資力量均衡。
城西中心校堅持“用師愛來教育、用榜樣來管理、用激情來教學、用真誠來服務”的辦學理念,以“規范管理+特色發展”為抓手,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教育教學措施,讓農村學校在優質均衡發展中“齊步走”,提高了幾所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打造有特色、有亮點、有活力、有質量的農村教育,使農村學校真正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