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01
記者 朱 姝
站在芮城縣莊上村的“天空之境”打卡點,在高山之巔,望磅礴黃河,浩浩蕩蕩奔向遠方;行在綠道之上,觀草樹云山,滿坡青綠飛往山脊;此處還是圣天湖濕地之濱,賞飛鳥游魚,靈動和諧漾出水面……一組組鏡頭,疊加出黃河流域的絕世美顏一角,此情此景,無愧“天空之境”。
離此處不遠,正是近年來芮城縣下大力氣實施的浢水澗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現場。浢水澗圣天湖段位于芮城縣陌南鎮黃河岸邊,是山西省生態環境科普基地、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
芮城縣先后投資5億元,實施荒坡造林、護岸防沖、河道清淤、污水治理、零碳村鎮等重點工程,以小流域治理推動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
從莊上村出來,秋色雖漸濃,但是沿途陡坡上的綠植仍透露著深深的綠意。一路走,一路看,松樹、山桃樹、山杏樹等植物將這一片原先的荒坡不僅“裝扮”出綠意,更平添了幾分活潑俏皮。
據悉,芮城縣不斷加強荒坡造林,完成綠地面積60萬余平方米、荒坡造林1500畝,栽植油松近10萬株,山桃、山杏2萬余株,栽植速生楊1.85萬株。同時,加強河道清淤,重點清理上游沖擊物(塑料垃圾、淤腐垃圾),年清理30余噸;加強污水治理,投資350萬元,提升改造范圍內污水處理系統;加強水土保持,爭取資金600萬元,實施圣天湖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漫步在圣天湖湖畔,可觀湖水共長天一色,視線盡頭有白色飛鳥不時掠過水面。來往游人紛紛駐足,用相機捕捉這一美景。
“我們是從鹽湖區過來玩的,賞賞秋景,看看飛鳥,呼吸呼吸新鮮濕潤的空氣,身心都得到了治愈,這感覺太好了。”游客李先生對眼前的圣天湖秋景大大地點贊。
芮城縣加大圣天湖濕地保護力度,強化護岸防沖,投資2000萬余元,對7.8公里駁岸進行修復、加固和整治。投資870萬余元,建設沿黃岸線防沖工程。強化植被恢復,恢復野生紅荷200余畝,香蒲、蘆葦等植物300余畝,野生鳥類種群明顯增多。強化制度監管,配備專門巡護員,定期對濕地進行巡查保護。目前水域面積4平方公里,有天鵝等鳥類238種、濕地植物147種、魚類資源52種,堪稱我國北方少有的濕地野生動植物基因庫。
浢水澗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是芮城縣乃至運城市堅持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不利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事,堅決不能做。”遵循這一指引,芮城縣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濕地保護,建好綠色長廊,有效改善了黃河水質,提升了流域生態系統穩定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